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
1九下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两极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②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推动下,苏联的国际威望有了很大提高,一批人民民主国家也相继诞生;③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而反苏、反共。两极格局的形成的标志(北约与华约的建立)2、冷战: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或冷战结束的标志):苏联解体:1991年。★(掌握熟知)易错点:1)两极格局(或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标志:北约和华约的成立。2)两极格局(东西方对峙格局)结束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3)“冷战”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4)冷战结束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二、巩固新生政权措施:抗美援朝、肃清反革命、西藏和平解放、建立各级人民政府恢复和发展经济、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1950—1952年)①、土改的内容: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房屋等。②、完成的时间:1952年底③、意义:(1)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2、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①.原因:1)保家卫国;2)巩固人民政权;3)打击国际国内反动派的气焰。②“冷战”表现①“冷战”含义: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开始标志1946年“铁幕”演说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和冷战的正式开始美苏争霸(主要形式)“两极”对抗:如杜鲁门主义;建立起柏林墙;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展开军事竞赛(核竞赛)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越南战争:20世纪6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的建立时间:1949年4月为首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目的:联合西欧,对抗苏联“北约”的建立时间:1955年5月为首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目的:与美国和西欧抗衡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②.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英雄人物:黄继光(堵枪眼)③.交战双方: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朝军;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④.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战争的胜利。⑤.性质:美方:非正义的战争;中朝方面:正义的反侵略战争⑥.意义:1)保卫了中国的和平、保卫了家园;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环境;2)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3)打击国际国内反动派的气焰;4)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此时的中美关系:敌对紧张。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战略:1)政治上孤立;2)经济上的封锁;3)军事上包围。史实印证:1)美国把战火烧到我国边境,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2)派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阻止大陆解放台湾。三、进入社会主义1、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1953年—1956年底)①、内容:对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方式: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办法:成立农业或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办法:公私合营。③、完成的时间:1956年底。④、意义: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一五计划(1953——1957)①、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创造新生活的热情,一五计划提前完成。②.成就: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建立了新的工业部门,如飞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第一辆汽车;第一批喷气式飞机)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修建了康藏、青藏、新藏公路③意义:中国逐步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失误与挫折错误的表现:经济方面: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政治方面:1966年—1976年发动了一场“文化大革命”。(一)“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从1958年开始)①.错误的原因: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②主要做法:1)大跃进运动的情况是: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各地用土办法炼钢、炼铁,毁掉不少山林,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情况: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表现:工业方面:大炼钢铁;农业方面:放高产卫星④、影响:1)自然环境:毁林炼钢和毁林开荒,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2)国民经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国民经济比例失调。3)人们思想方面: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浮夸风、假话盛行。★教训:尊重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3(二)文化大革命(起止时间:1966—1976年)①.原因:领导者过分严重地估计了我国的阶级斗争形势,采取了“大民主”的做法。②.实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③.★结束标志::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结束了这场灾难。④.历史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而是一场历史的大倒退和大灾难。⑤.影响(危害):①民主被践踏,法制被破坏;②人身受侮辱,权利被剥夺;③使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社会伦理道德水准下降。④国力衰退,整个国民经济频于崩溃的边缘。★教训:1)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崇拜。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4、“两弹一星”。①、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6月中国中近程地对地导弹试飞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它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1966年中国装有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发射、爆炸★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②、为两弹一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钱三强、航天之父钱学森。③、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科技创新。★④、知识拓展:(今天的航天科技成就和载人航天精神)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升空,航天员:杨利伟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升空,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2008年9月:“神舟七号”升空,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在四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四.改革开放(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2、主要内容(或历史上伟大转折的原因,新时期的“遵义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二)中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41、对内改革(从农村开始)★①农村的改革:时间:1979年从农村展开;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简称:皖;省会:合肥)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作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成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对外开放:★①对外开放的进程:(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1980年,在广东(简称粤,省会—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简称闽)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简称琼);最年轻经济特区:喀什(新疆省;简称: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经济舞台,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②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意义):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③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3、改革开放的意义:(1)、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2)、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3)、综合国力显著增强。★★5.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1952年底基本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开始)6.鸦片战争后的开放和今天的改革开放:1)前者是被迫开放---国家主权遭到践踏,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落后挨打;2)后者是主动开放——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7.20世纪中国的三次巨变:1)1911年,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民族觉醒)2)1949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民族独立)3)1978年,邓小平,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民族复兴)8.新中国成立后风雨历程的启示?(失误与挫折、成就)启示: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9、独立自主和平共处1.★★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五、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一)和平主题2、新中国外交成就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2001年)中美外交史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基础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10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1年)美军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小球推动大球”(1971年4月)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中美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1月)5★★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乱★★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1、为什么说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1.)冷战后世界正向多极化发展。(2)绝大多数国家都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3)国际社会祈盼和平,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4)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是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2、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3、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1)恐怖主义作为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矛盾交织的产物,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带来严重的威胁(2001年9.11事件,2004年西班牙马德里火车爆炸事件等)(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有新表现。(主要根源)--(北约轰炸南联盟,伊拉克战争(3)民族矛盾的激化、领土争端、不同宗教之间的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巴以冲突)(4)南北贫富差距的拉大4、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二)发展主题★★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远未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当代国际社会仍是贫富差距悬殊的世界。★★落后、贫穷等困扰世界2|3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1.南北问题的含义:发展问题的突出表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问题,国际上通常用南指--发展中国家北指-发达国家。因此,有时发展问题也叫南北问题。2.南北问题的成因。★★(1)历史根源:源于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2)根本根源: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改变(——会造成贫富差距扩大)。3南北问题的现状(1)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的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2)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外债沉重4.怎样才能解决南北问题?(途径)★★★(1)根本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2)有效途径:需要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三)中国如何应对和平和发展问题1.对内:
本文标题: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1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