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年高考小说复习——《塾师老汪》
汪老师塾01按要求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02抓住人物的言行鉴赏人物形象及其作用03经典高考题回顾,完成相关的练习04高潮和结局(20——31)有朋自远方来。本文故事情节梳理01开端(1——6)介绍老汪其人。03发展(10——19)老汪的癖好:乱走。02发展(7——9)老汪教书。初读感知你从文中看到的老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简单的话语介绍出来。瘦,留个分头,嘴笨,结巴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我讲你们也听不懂。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初读感知你从文中看到的老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简单的话语介绍出来。初读感知你从文中看到的老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简单的话语介绍出来。从老汪做塾师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落魄的读书人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实际源于他无人理解的孤独心境老汪乱走,是由于他有着难于喻人的孤独心曲老汪的老婆银瓶爱胡言乱语,爱占人便宜,爱偷东西,使他有着无人倾诉的孤独初读感知你从文中看到的老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简单的话语介绍出来。小说中的老汪是一个有些书呆子气的孤独寂寞的社会底层落魄知识分子形象。孤独这世上总有些与众不同的人,比如老汪;总有些孤独的人,比如我们每一个人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巴尔扎克你在孤独、悲伤的日子,请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并且说:这世上有人在怀念我,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普希金人们的孤独就像一棵树去寻找另一棵树一盏灯去点亮另一盏灯一颗心去温暖另一颗心寻寻觅觅,永无止境然而世上最可贵的大概也就是知音了……研讨探究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写活人物,深化主旨。请结合全文分析第9段和最后一段中老汪两次“落泪”细节的表现与心情有何不同,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解答时首先要找出文中的具体描写,再结合“有朋自远方来”进行分析。分析效果可以从人物刻画、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方面展开。①讲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这泪是老汪知己难求的孤独伤心泪。②得知东家宽待银瓶,“老汪潸然泪下”并说“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写出知己在身边的感激与欣慰。效果:两次描写,逐层深入,丰富了老汪的人物形象,造成了情节的逆转,凸显了小说“知己可遇不可求的主题”。研讨探究研讨探究你认为作者刻画管家老季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①衬托,丰富形象,体现出老范的宽容大度。老季因银瓶爱偷庄稼而建议老范辞退老汪,老范却容下了老汪。②使情节波澜起伏。因为银瓶而要解雇老汪,让人为老汪担心;老范宽容,为老汪落泪埋下伏笔。③深化主题。老范未采纳老季的建议,体现了他对老汪的理解与宽容。发现朋友在身边,老汪潸然泪下,知音难觅的主题得以彰显。考题回顾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便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答出一点给2分,6分止。)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考题回顾①老汪认为“有朋自远方来”主人会高兴,是因为身边没有朋友,这正反映了主人的孤独寂寞与可怜的处境。②这是他对自身际遇的深刻体验,他孤独、寂寞,自认有才却无人理解,心中有思念的人却不能去寻找,只能靠乱走来发泄。③当他得知老范宽容地对待银瓶,深深地体会到老范对他的理解和尊重,真正感受到了“不亦乐乎”。考题回顾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相似之处: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不同之处: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
本文标题:2019年高考小说复习——《塾师老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1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