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寻找教育回家的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30年:成就、问题与走向
“寻找教育回家的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30年:成就、问题与走向2008-04-2620:45,张志勇,11202字,917/21896,原创|引用今天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100天前的今天,省政府召开“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寻找教育回家的路》一文是我在“2008年山东中美基础教育研讨会”的演讲稿,仅以此文纪念这一日子。“寻找教育回家的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30年:成就、问题与走向今年是我国迎来改革开放30年的日子。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教育所走过的路,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和科学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寻找今后一个阶段教育所应走的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这里,我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成就、问题志走向”为题,谈谈我的认识和看法,请朋友们批评和讨论。一、成就巨大:教育长大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那就是:我国的教育长大了,无论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是如此。(一)教育机会扩大了1986年,我国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到2007年:(1)全国“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达99%。(2)过去五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到2007年达到了66%;山东省达到了81%。(3)1999年开始,我国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2007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到56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4%提高到23%。(二)教育保障加强了1.公共教育体制开始建设,真正免费义务教育开始实施2001年,开始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将农村教师工资等开始统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2003年,国家第一次提出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2005年,开始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在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工资发放机制的基础上,各级政府按照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农村义务教育校舍改革机制。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始免除课本费。2.建立了完善的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资助体系从2006年起,国家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开始建立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普遍资助制度,凡接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学生每年可以补助1500元学费,资助面达到了90%。从2007年,我省开始建立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资助制度,有13万多名学生享受到政府助学金,资助金额为每人每年1000元,资助面为8%。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体系,享受各种奖学金、助学金的学生超过了在校生的20%。(三)办学主体实现了多元化以山东省为例:1.民办小学从2001年的83所,占学校总数的0.39%;到2007年发展到232所,占学校总数的1.65%。2.民办初中从2001年的90所,占学校总数的2.43%;到2007年发展到244所,占学校总数的7.42%。3.民办普通高中从2001年的140所,占学校总数的18.09%,到2007年发展到164所,占学校总数的21.87%。4.民办高等教育,在全省111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民办高校24所(不含国家行业办学),占学校总数的21.44%。(四)教育结构得到了优化以山东省为例,2000年,普通高中在校生10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9.41万人,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为35.35。到2007年,普通高中在校生183.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53.5万人,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为45.54。职业教育在校生的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更为可喜的是:这几年,职业高中年招生总量不断扩大,2007年职业高中招生达到了61.8万人,而普通高中当年招生只有57.8万人,即职业教育当年招生首次超过普通高中,且达到了4万人。2007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86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和研究生规模达到1144万人二、重大挑战:教育迷路了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那么,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存在的一个重大弊端就是始终没有在实践层面上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也就是说,我国教育法律和教育方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但在实践上这一方针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之所以存在这一问题,并愈演愈烈,不能不谈到改革开放后我国高考制度的恢复与发展。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一制度的实施为促进我国教育的事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为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这种单纯的以一次性考试分数为依据选拔高校新生的做法,在学校教育层面导致了愈演愈烈的违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这种倾向在简单化的急功近利的“唯升学率马首是瞻”片面的教育政绩观驱使下,使我国的整个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教育充满了升学的功利追求,教育离本来的“育人”主旨越来越远。在这种情况下,是“育人为本”,还是“升学为要”?本来应该坚守“育人为本”的教育,却无奈地选择了“升学为要”,我们不能说:教育迷路了!(一)极端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扭曲了基础教育的育人功能功利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产生于近代英国,是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这一思想体系形成的代表人物是边沁和密尔。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人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教育的极端功利性使教育背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国民素质教育成了单纯的升学预备教育。1.考什么教什么——课程开设2.怎么考怎么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3.怎么有利于升学怎么管理——从分班到师资配备,等等。4.为了升学可以牺牲学生的健康发展(二)照搬经济领域的绩效管理理论加剧了教育领域的功利主义倾向过去3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30年,也是我国工业化进程逐步加速的30年。在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战略中,经济领域的管理理念、价值取向对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这种影响不能否认其积极有益的一面,但也必须看到其消极有害的一面,这就是:把经济领域的绩效管理模式片面的应用于教育管理之中,加剧了教育领域的以升学为第一要务的功利教育主义教育倾向。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泰勒认为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改善工作表现,他提出了“工作定额原理”:(1)企业要设立一个专门制定定额的部门或机构,这样的机构不但在管理上是必要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合算的。(2)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即劳动定额。(3)根据定额完成情况,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使工人的贡献大小与工资高低紧密挂钩。这一理论在当前的高中升学教育中几乎得到了普遍的运用:1.对学校、对老师运用升学指标进行管理2.按照升学成绩高低对学校和教师进行奖惩3.按照升学绩效对局长、校长、教师工作岗位进行调整这种管理使教育离育人越来越远,学校成了制造大学生的“工厂”。(三)学生的发展不符合教育、家庭和社会的期望从教育和社会需求讲,片面发展违背了教育的宗旨,削弱了国家的教育竞争力。20年来,我国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在持续下降……从每个家庭看,他们既希望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又不希望孩子学习负担如此沉重;既希望孩子考试能取得好成绩,又希望孩子能养成适合社会的良好素质。(四)教师和学生失去了对学校教育的幸福感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近日,北京大学“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发布的《2007年首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调查》中的一组数据表明:“有52.6%的高校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部属高校和市属高校中,该比例分别为42.7%和60.3%。”调查对象包括24所北京地区高校的3366名老师和16591名学生。2.教师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大量调查表明:约六成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心理学系教授李辉主持的一项调查表明:约六成的小学教师表现出职业倦怠倾向,城区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比他们在城郊接合部小学和农村小学的同行更严重。(2007年09月24日中国青年报)一项对京沪穗深四地共600名教师的调查显示,认为自身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的教师占27%,“有一些”的占36%,“偶尔倦怠的为37%”。(2006年09月18日来源:新华网)总之,今天的教育,在升学率这个数字的背后,牺牲了多少孩子,丢掉了多少孩子,很少有人关注;有多少孩子陪读,多少孩子在道德、心理层面存在问题,很少有人关注。办学者是考什么教什么,怎么有利于提高分数怎么教,这种情况下,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执行了,全面的课程结构没有了。从小学就完全对着高考,一切为了高考。这一现象十分可怕!三、改革走向:让教育回家30年了,我们的教育像一个孩子,她长大了,长壮了,可这个长大的孩子,却在空旷的原野上迷路了,她哭喊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可她的家在哪里?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冯骥才先生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常能听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他说:人文精神是人类创造的另一个太阳——照亮自己和照亮未来。我们需要通过教育,让人文精神的光辉继续照耀我们前进。“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任何知识如果只有专业目标,没有人类高尚的追求目标和文明准则,非但不能造福社会,往往还会助纣为虐,化为灾难。反过来,自觉而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则可以促使一个人心清目远、富于责任、心灵充实、情感丰富而健康。”(——人民日报2008-01-07)我认为: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但教育变的始终是技术,唯一不变的是它的人文性。当代教育之所以迷路了,之所以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就在于当下的教育丢掉了“人文精神”这个灵魂!请看一位高中毕业生在我的“博客”上送给我的诗——离开的那天,我哭了(写于2007-8-1412:51:00)我用最珍贵的青春,学会了xy,学会了study,学会了最动人的诗句,学会了破解最最难解的谜……可当我惶惑无助的时候,我恍然间发现我心灵的荒野上缺少了最为珍贵的东西——欣赏和爱人其实你不缺乏富丽和堂皇不缺乏热血和追逐不缺乏生的意志活的智慧可是,你缺乏了仁慈和博大缺乏了包容和体恤你的眼里开满了功利惟独不生长悲悯的泪滴你哺育了我,也扼杀了我我该怎样去爱你离开的那天,我哭了我捧着孱弱的灵魂嘴角挂着咸涩的泪滴我们应该回到本源看教育,教育不应该太功利,升学应是教育的一个自然结果。而不应像现在这样,牺牲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换来一部分人上大学,而一部分人却被淘汰。我们的孩子苦得没有道理,苦得没有价值。(一)回归教育本质:“育人第一,升学第二”所谓育人第一,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所谓升学第二,就是普通中小学在坚持全面实施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不反对学校开展升学预备教育,但升学预备教育必须在育人的基础上,并且不能以牺牲育人为代价。在这里,“育人”与“升学”二者不矛盾,但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二)回归教育制度——弘扬教育的法治精神教育是受体制、制度、政策、法律约束的,办教育都应该遵循,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违背。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管理基本规范》山东省在规范办学行为方面,正在大力推进以下“五个规范”:1.规范节假日双休日,把节假日、双休日还给孩子。2.规范课程,包括逐步全面开齐文化类、音乐体育美术和实践技术类三类课程。3.规范课时,要让学生时间达到照国家规定的课时计划。4.规范评价考试,取消不必要的统一考试评价,保护学生分数的隐秘权。5.规范中考和高考招生制度,逐步改变单纯依靠一次性考试成绩录取学生的局面。(三)回归教育传统:找回教育的人文精神1899年4月,杜威对关心大学初等学校的家长和人士发表了一个演讲,根据记录,加上多次修改增补,形成了杜威的《学校与社会》一书。在这本书中,他在谈到教育的浪费时说:主要的浪费是人的生命的浪费,儿童在校时的生命的浪费和今后由于在
本文标题:“寻找教育回家的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30年:成就、问题与走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