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8年高考诗词鉴赏选择题(用)
诗词鉴赏之选择题2018年高考复习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18诗词鉴赏考纲回顾落叶修睦①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注]①修睦:晚唐诗人。(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C、颈联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自己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人生无常的感慨。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例:BC读懂诗歌•这是一首以落叶为描写对象的咏物诗。•首联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落叶翻飞的情景:一场秋雨过后,庄稼已经收割了,闲置着的田地显得格外空旷,只见深红色的落叶脱离树干,层层叠叠地在半空里飞舞。•颔联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落叶的心理活动:落叶思绪翻飞,一心向往着春日,哪里肯相信自己在凭借秋风而飞舞呢。•颈联描写落叶飘零的动态情景:有的翻飞着随流水而去,有的在暮色苍茫的河边盲目地飘荡。•尾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要像青松那样傲然挺立,四季常青,而不做落叶,随风飘荡,任意东西。读懂诗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是为实写。•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颈联继续回到写落叶,落叶或随流水而逝,或在暮色苍茫中在河边的上空飘零,一个“乱”字耐人寻味秋风中“乱”舞于空中的落叶,岂能不让人心情也“乱”,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有时和“落叶”何异,•尾联诗人再次转折,将“落叶”和“松”对比,落叶飘零,而青松挺且直,面对秋风甚至寒冬,而依然翠绿如常。•诗歌写物图貌,用笔灵活多变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视角写秋雨之后的落叶,为实写,第二联从“落叶”的视角着笔,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翻思”、“肯信”及“只应”二句的议论抒情,均为虚笔视角、笔法的变化,使诗歌变化多姿,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值得借鉴。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C、颈联的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自己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人生无常的感慨。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说说下列选项考察诗歌鉴赏的哪些方面情感分析语言炼字表达技巧分析表达技巧分析关键词语理解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C、颈联的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错判修辞设陷点具体阐释有误设陷点常见的陷阱设置点: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5.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复习存在的问题:1、读不懂诗(最大问题)2、审不准题,弄不清楚设问点3、判断不准易错点——循题探求解题技巧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原题再现(2017全国3卷)原题再现(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三、解题过程首先,整体感知,把握基调。(作者、标题、注释、选项)(1)结合所学知识,了解作者本人。白居易,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白诗题材广泛,语言通俗易懂。(2)通过标题得知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为自己的诗集题记,又是赠友之作,而且是“戏赠”,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3)通过标题、首联和尾联可以感知到作者为自己完成的这十五卷诗歌颇为得意,通过“老元”“短李”等字眼也可得知作者与友人关系亲密,友人之间谈话无须谦虚。其次,仔细审题,明确方向。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解题过程考查对首联内容的理解。B、C考查对颔联内容的理解。考查对颈联内容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的理解。考查对尾联内容的理解。第三,研读比照,筛选排除。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解题过程首联“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作者举出自己的代表作,其中由“有文采”“近正声”可知作者对自己的这两首诗颇为得意。故A正确。颔联“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偷”以及“伏”,戏谑、调侃友人,一则表现友情之深,二则自夸才高。故B正确。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颔联第二句“苦教短李伏歌行”,‘说“短李”是戏称,以示二人关系亲密,诗中虽有让李绅服气自己的创作不容易的意思,但没有不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曲解文意,故C错。颈联“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前句说此时富贵与我无缘,后句说以后会诗名远扬,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这一联也透露出作者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和自嘲,说明作者还是想得到当世的认可的,故D错。尾联“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作者以故作骄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故D正确。第三,辨析核对,去伪存真。再次与诗句一一核对,辨别出正确选项。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18四规律总结(一)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解题方法1、整体感知,把握基调。2、仔细审题,明确方向。3、研读比照,筛选排除。4、辨析核对,去伪存真。(二)诗歌鉴赏“五选二”题目设误类型1、望文生义。解释诗歌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诗句中的词句等。2、无中生有。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3、说法绝对。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4、胡乱联系。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过的诗句从手法、情感、内容等角度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5、拼凑词句。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话放到一起作为解释诗歌的具体内容。方法小结:1、细读诗歌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等)。2、审清题目明要求。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4、正选排除巧妙用。——方法迁移巩固提高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清吹”、“鸣弹”与“天气佳”相呼应,以声写静,渲染欢乐的氛围。“柏下人”表明所游地点在墓地的柏树下,生与死的对照引人感慨。“清歌”“绿酒”写集会时朋友之间或唱歌奏乐或饮酒作乐的场景。“余襟良已殚”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诗人为欢作乐时完全放松的状态。本诗将个人与诸人对照,结伴出游之欢乐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EAAABDCE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陶渊明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答题示例】A、“清吹”“鸣弹”与“天气佳”相呼应,以声写静,渲染欢乐的氛围。意象构成画面热闹快乐之景描写手法中的反衬,写出景的静意境、情感——乐情B、“柏下人”表明所游地点在墓地的柏树下,生与死的对照引人感慨。指埋在柏树下坟墓里的人主题解析浅显的内容C、“清歌”“绿酒”写集会时朋友之间或唱歌奏乐或饮酒作乐的场景。意象,其特点指向美好和快乐对意象的具体阐释,画面的分析,指向快乐的景和快乐的情D、“余襟良已殚”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诗人为欢作乐时完全放松的状态。具体诗句对“襟已殚”的解释符合诗歌整体内容和情感方向对“余”的解释E、本诗将个人与诸人对照,结伴出游之欢乐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内容分析,“对照”手法分析错误主旨情感分析,“反衬”手法错误总结反思诗词鉴赏题,无论题型怎么变,都离不开考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如果具备了基本的诗歌阅读知识体系,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就能将此题迎刃而解。其实一点都不难!
本文标题:2018年高考诗词鉴赏选择题(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3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