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观潮》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独有的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及完整的情节,在课堂教学中施展出独特的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根据大纲的要求及小学生的特点,针对本课的特点、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教师教的需要和学生学的需要,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高效。我把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自制CAI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多种优越功能,达到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还采用了激趣导入法、情景教学法、自学讨论法、指导分析朗读法、板书总结法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法的运用中,突出自读自悟,以“读”贯穿始终,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如: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等,也可以列提纲读、感情朗读、边读边画或抓重点读。在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突出合作学习。主要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合作方式,让学生在全作中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探究,以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产协作能力,也真正作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力争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收获。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并在自读、自悟及创造性想象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韵,陶治学生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训练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媒体设计】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学原则、教学规律,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的教学媒体运用主要以多媒体计算机和CAI课件为主,多媒体计算机和CAI课件的运用贯穿整堂课的始终,让学生通过看大潮到来时的情景、听大潮到来时的声音,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教学过程流程图及简要说明】1.流程图的简要说明:图形说明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媒体的应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学生的活动这个教学流程图反映出《观潮》一课是以现代化教育理论为指导,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作认识工具,进行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一、启发谈话,质疑激趣:1.板书“奇观”,分析“观”的意思,“奇观”呢?你们亲眼见过奇观吗?农历的八月十八是我国钱塘江的观潮日,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观赏那著称“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2.板题:观潮比较:“奇观”和“观潮”二、初读感知,理清层次1.自读,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3)追问:课文那几部分分别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2.自学,汇报。三、细读探究,升华认识(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3.小结:在“奇观”前加上“天下”二字就使奇观的程度加深了。这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到底是什么样的?(二)学习二、三自然段1.分析观潮的地点和和、钱塘江的地形。2.画出潮来前江面景色的句子。(指导朗读)3.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4.理解词语。5.过渡:面对平静的江面,观潮的人们怀着焦急而又激动的心情在耐心地等待着大潮到来。这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潮一定是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遗憾的是这么壮观的景象,老师却没有见过,同学们,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让我们现在就一起去体验钱塘潮的壮观。不过,老师建议大家带上两样东西:“眼睛”和“耳朵”。为什么要这样做?好,我们现在就出发。6.观看录象7.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8.过渡: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眼看、耳听,初步体验到了钱塘潮到来的壮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四、五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钱塘潮到来时的景象的。(三)学习四、五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1)用“——”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2)潮来时,声音是怎样变化的?样子又是怎样变化的?(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声音和样子的变化的?2.两人讨论学习,汇报。(1)分析描写大潮声音的句子。{1}找句子。[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3]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2}找出声音变化的词,说说声音的变化。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3}在找词语中,说变化中理解词语。[1]“闷雷滚动”:沉闷低沉的雷声滚滚而来。说明当时潮水离得远。[2]“越来越大”相对于“闷雷滚动”说明什么?[3]“山崩地裂”:形容响声大,就像山上的岩石、土块塌下来;地面裂开时的响声一样。[4]第三句是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5]“山崩地裂”还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震耳欲聋、地动山摇、惊天动地)[6]能听到“山崩地裂”的响声说明什么?{4}作者按什么顺序写大潮声音变化的?{5}再听潮声,体会潮声由远至近、由小到大的变化。引导学生边听边说出大潮声音变化的过程,老师适时解说。{6}读描写声音的句子,读出潮水的声音由远至近、由小到大变化的气势。(2)分析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1}找句子。[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4]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2}说说大潮样子的变化,师适时板画。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3}逐句分析;[1]这条白线是什么?为什么是一条白线呢?说明什么?[2]“逐渐”、“横贯”是什么意思?[3]“城墙”是古代城池周围的围墙,又高又厚。如西安的城墙。“两丈多高的城墙”到底有多高?(用实际的例子说明。)“白色城墙”与“一条白线”相比,说明什么?[4]这是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做什么?{4}作者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样子的变化。{5}指导读这四个句子,读出大潮样子变化由远到近的气势变化。{6}再看录象,体会大潮的样子由远到近的变化,引导学生边看边说出大潮样子变化的过程,老师适时解说。(3)男女生分读描写声音和样子的句子。(4)作者抓住了潮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声音和样子)(5)你认为文中哪一句描写大潮声音和样子的句子写得最好?比较句子,说说逐步添上的词语有什么作用?[1]浪潮犹如战马飞奔而来。(比喻的意思已经完整)[2]浪潮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写出了大潮的颜色)[3]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突出了数量)[4]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刻画出了大潮的特点:开阔、横贯江面;势猛、有进无退)[5]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描绘了大潮的声势之大)3.小结:作者在描写潮来时,抓住了潮水的声音和样子这两个特点,由远到近,从声到形,声形交错,描绘出了一幅气势雄伟、壮观,激动人心的钱塘潮涌的画面,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大潮到来时那雄伟壮观的气势。5.过渡:潮来之时,如此雄伟壮观,那么潮过后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四)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1.齐读。2.理解词语,讲解课文。(1)找出描写大潮的句子。(2)找出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霎时”、“过了好久”。(3)“依旧”、“恢复”各是什么意思?3.小结:潮头已经过去,余波还是“漫天卷地”,“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堤下的江水涨了两丈来高了”,由此可见潮水来势凶猛,气势磅礴。四、总结:本文围绕着钱塘潮是“天下奇观”的“奇”来描写的。写潮来前,用江面的平静和观潮的人们的焦急而激动的心情渲染了钱塘潮的“奇”,为大潮的到来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写潮来时,则通过对大潮声音和样子生动逼真的描写,从正面写出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的“奇”景;最后,作者用潮过后的余波来烘托钱塘潮的“奇”。在读者眼前再现了钱塘潮那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为什么作者会写得这么生动逼真呢?(按顺序、抓特点、有重点)五、品读内化,指导朗读1.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2.指名朗读。3.评价(主要引导学生从语调、重音、语速、表情等几方面进行评价。)4.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练习朗读。5.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大潮到来时的气势。6.自由练习背诵。7.尝试背诵。(方法:列提纲背,看板书背,看录像背等。)六、迁移运用,拓展延伸1.必做:我国能称得上“天下奇观”的景点很多,比如:桂林山水、万里长城、黄果树瀑布等,请同学们课后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互相交流。2.选做:查找资料,探讨钱塘江的地形与钱塘潮形成的关系。(本拓展性练习,主要是走出教材,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课外知识,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其搜集范围可以是《注音自读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他儿童读物上有关内容,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网上查找。以达到课内外结合,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的目的。)九、板书设计:
本文标题: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43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