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黄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51五黄瓜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黄瓜种质资源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本规范适用于黄瓜种质资源的整理、整合和共享。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ISO3166CodesfortheRepresentationofNamesofCountriesGB/T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2260全国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表GB/T12404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10466-1989蔬菜、水果形态学和结构学术语(一)GB/T3543-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10220-1988感官分析方法总论GB/T12316-1990感官分析方法“A”-非“A”检验GB/T12295-1990水果、蔬菜制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折射仪法GB/T8855-1988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取样方法GB/T8858-1988水果、蔬菜产品中干物质和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GB/T6195-1986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523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3.1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试验设计3.1.1试验地点试验地点的环境条件应能够满足黄瓜植株的正常生长及其性状的正常表达。3.1.2田间设计华北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上旬采用营养钵育苗。其他地区,按当地生产习惯适期播种。供试种子清水冲洗,放入垫有两层滤纸的培养皿,恒温培养箱中28℃催芽,胚根长至约0.5cm时,播于塑料育苗钵内,每钵1粒。播种基质为消毒的草炭蛭石营养土(V/V=2:1)(每立方米营养土加复合肥2公斤)。每份种质重复2~3次,每次重复30株,20~25℃日光温室内育苗。当幼苗两叶一心时定植于露地,每份种质重复2~3次,每次重复栽植20株,宽窄行栽培,宽行距80cm,窄行距50cm,株距25cm。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试验应设置对照品种,试验地周围应设保护行或保护区。3.1.2栽培环境条件控制黄瓜播种育苗应选用大小一致的营养钵,按照上述配方配制营养土,营养土搅拌均匀,每钵装土量一致,控制好育苗场所各部位的温光条件。试验地土质应具有当地代表性,前茬一致,肥力中等、均匀。试验地要远离污染、无人畜侵扰、附近无高大建筑物。试验地的栽培管理与大田生产基本相同,采用相同水肥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幼苗和植株的正常生长。3.2数据采集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试验原始数据的采集应在种质正常生长情况下获得。如遇自然灾害等因素严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应重新进行观测试验和数据采集。3.3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和校验每份种质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数据依据对照品种进行校验。根据每年2~3次重复、2年度的观测校验值,计算每份种质性状的平均值、变异系数和标准差,并进行方差分析,判断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取校验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种质的性状值。4基本信息534.1全国统一编号全国统一编号是由“V05A”加4位顺序号组成的8位字符串,如“V05A0811”。其中“V”代表蔬菜,“05”代表瓜类,“A”代表黄瓜,后四位顺序号从“0001”到“9999”,代表具体黄瓜种质的编号。全国统一编号具有唯一性。4.2种质库编号种质库编号是由“Ⅱ5A”加4位顺序号组成的8位字符串,如“Ⅱ5A0021”。其中“Ⅱ”代表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中的蔬菜种质,“5”代表瓜类,“A”代表黄瓜,后四位为顺序号,从“0001”到“9999”,代表具体黄瓜种质的编号。只有已进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保存的种质才有种质库编号。每份种质具有唯一的种质库编号。4.3引种号引种号是由年份加4位顺序号组成的8位字符串,如“19940024”,前4位表示种质从境外引进年份,后4位为顺序号,从“0001”到“9999”。每份引进种质具有唯一的引种号。4.4采集号黄瓜种质在野外采集时赋予的编号,一般由年份加2位省份代码加4位顺序号组成。4.5种质名称国内种质的原始名称和国外引进种质的中文译名,如果有多个名称,可以放在英文括号内,用英文逗号分隔,如“种质名称1(种质名称2,种质名称3)”;国外引进种质如果没有中文译名,可以直接填写种质的外文名。4.6种质外文名国外引进种质的外文名和国内种质的汉语拼音名。每个汉字的汉语拼音之间空一格,每个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如“DaBaiGua”。国外引进种质的外文名应注意大小写和空格。4.7科名科名由拉丁名加英文括号内的中文名组成,如“Cucurbitaceae(葫芦科)”。如没有中文名,直接填写拉丁名。4.8属名属名由拉丁名加英文括号内的中文名组成,如“CucumisL.(甜瓜属)”。如没有中54文名,直接填写拉丁名。4.9学名学名由拉丁名加英文括号内的中文名组成,如“CucumissativusL.(黄瓜)”。如没有中文名,直接填写拉丁名,如“CucumissativusL.var.hardwickiiKitam”、“CucumissativusL.var.sikkimensisHookerf”和“CucumissativusL.var.xishuangbannanesisQietYuan”。4.10原产国黄瓜种质原产国家名称、地区名称或国际组织名称。国家和地区名称参照ISO3166和GB/T2659,如该国家已不存在,应在原国家名称前加“原”,如“原苏联”。国际组织名称用该组织的外文名缩写,如“IPGRI”。4.11原产省国内黄瓜种质原产省份名称,省份名称参照GB/T2260;国外引进种质原产省用原产国家一级行政区的名称。4.12原产地国内黄瓜种质的原产县、乡、村名称。县名参照GB/T2260。4.13海拔黄瓜种质原产地的海拔高度,单位为m。4.14经度黄瓜种质原产地的经度,单位为度和分。格式为DDDFF,其中DDD为度,FF为分。东经为正值,西经为负值,例如,“12125”代表东经121゜25',“-10209”代表西经102゜9'。4.15纬度黄瓜种质原产地的纬度,单位为度和分。格式为DDFF,其中DD为度,FF为分。北纬为正值,南纬为负值,例如,“3208”代表北纬32゜8',“-2542”代表南纬25゜42'。4.16来源地黄瓜种质的来源国家、省、县名称,地区名称或国际组织名称。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名称同4.10,省和县名称参照GB/T2260。4.17保存单位黄瓜种质提交国家种质资源长期库前的原保存单位名称。单位名称应写全称,例55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4.18保存单位编号黄瓜种质原保存单位赋予的种质编号。保存单位编号在同一保存单位应具有唯一性。4.19系谱黄瓜选育品种(系)的亲缘关系。例如津春5号的系谱为“自交系8231/自交系8681”。4.20选育单位选育黄瓜品种(系)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单位名称应写全称,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4.21育成年份黄瓜品种(系)培育成功的年份。例如“1980”、“2002”等。4.22选育方法黄瓜品种(系)的育种方法。例如“系选”、“杂交”、“辐射”等。4.23种质类型保存的黄瓜种质的类型,分为:1野生资源2地方品种3选育品种4品系5遗传材料6其他4.24图像黄瓜种质的图像文件名,图像格式为.jpg。图像文件名由统一编号加“-”加序号加“.jpg”组成。如有两个以上图像文件,图像文件名用英文分号分隔,如“V05A0010-1.jpg;V05A0010-2.jpg”。图像对象主要包括植株、花、果实、特异性状等。图像要清晰,对象要突出。4.25观测地点黄瓜种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地点的名称,记录到省和县名,如“河南安阳”。565、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5.1子叶形态第一片真叶展开时,以试验小区的幼苗为观测对象,采用目测法观察两片子叶的着生状态。根据子叶形态的模式图及有关说明,确定种质的子叶形态。1向上(两片子叶向上立起,呈“V”字形)2平展(两片子叶向背而生,几乎在同一平面上)5.2子叶形状第一片真叶展开时,以试验小区的幼苗为观测对象,采用目测法观察子叶的形状,并用卡尺测量10片子叶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其平均数。根据子叶形状的模式图及子叶的长宽比,确定种质的子叶形状。1卵圆(子叶的长宽比<1.5)2椭圆(子叶的长宽比约1.5~2.5)3长椭圆(子叶的长宽比≥2.5)5.3子叶色第一片真叶展开时,以试验小区的幼苗为观测对象,在正常一致的光照条件下,采用目测法观测子叶的颜色。根据观测结果,与TheRoyalHorticulturalSociety’sColourChart标准色卡上相应代码的颜色进行比对,按照最大相似原则,确定种质的子叶颜色。1浅绿(FAN3141C)2黄绿(FAN3N144C)3绿(FAN3141B)4深绿(FAN3135B)上述没有列出的其他子叶色,需要另外给予详细的描述和说明。5.4子叶苦味第一片真叶展开时,从每份种质和相应对照品种的各试验小区随机抽样10株,取每株上的1/4片子叶,切成小片混合,分发给不少于5个味觉正常的人,按照GB/T12316-1990感官分析方法“A”-非“A”检验方法进行品尝,通过统计分析,确定种质57的子叶苦味的有无。0无1有5.5下胚轴长度于黄瓜幼苗一叶一心时,从每小区随机抽样10株,测量两子叶联合处至土面的距离,单位为cm,精确到0.1cm。5.6生长习性在植株的结果末期,以试验小区的植株为观测对象,采用目测法观察植株的生长点花芽分化情况;同时,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样10株,调查每株的总节数,计算平均数,精确到整数位。在不摘除生长点、正常管理的情况下,根据黄瓜主蔓生长点花芽分化情况和植株的总节数将黄瓜植株的生长习性分3类。1无限生长(植株生长点无花芽分化,无限生长,主蔓长2~3m,多达20节以上)2有限生长(植株高度1.5米左右,生长点便形成花芽,不继续生长)3矮生(植株高度1米左右,节数在10节左右,生长点形成花芽,不继续生长)5.7分枝性在植株的结果盛期,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样10株,调查每株的总节数和具有分枝的节数,具有分枝的节位以子蔓长度超过5cm、至少有两片真叶完全展开为标准。总节数和具分枝的节数的单位均为节,精确到整数位。计算分枝节数占全株总节数的百分率,以%表示,精确到0.1%。分枝性根据分枝节数占全株总节数的百分率分为强、中、弱。1强(分枝节数占全株总节数≥30.0%)2中(10.0%≤分枝节数占全株总节数<30.0%)3弱(分枝节数占全株总节数<10.0%)5.8第一分枝节位在植株的结果盛期,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样10株,以子蔓长度大于或等于5cm、其上有两片真叶完全展开为标准,调查每株的第一个分枝的节位。5.9分枝数58在植株的结果盛期,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样10株,以分枝长度大于或等于5cm、其上有两片真叶完全展开为标准调查每株的一级侧枝的总数,单位为个,精确到整数位。5.10分枝级数在植株的结果盛期,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样10株,以每级分枝长度大于或等于5cm、其上有两片真叶完全展开为标准,调查每株主蔓上产生分枝的最高级次,单位为级,精确到整数位。5.11主蔓长在植株的结果末期,从每一个试验小区随机抽样10株,测量每株主蔓第一真叶至主蔓先端的全长,单位为m,精确到0.01m。5.12主蔓粗在植株的结果末期,从每一个试验小区随机抽样10株,测量每株主蔓中部最粗节间的横径,单位为cm,精确到0.1cm。5.13主蔓节数在植株的结果末期,从每一个试验小区随机抽样10株,调查每株主蔓上子叶以上着生真叶的节位数,单位为节,精确到整数位。5.14主蔓色在植株的结果盛期,以试验小区的植株为观测对象,在正常一致的光照条件下,采用目测法观察植株主蔓表面的颜色。根据观察结果,与标准色卡上相应代码的颜色进行比对,按照最大相似原则,确定种质的主蔓色。1浅绿(FAN3141D)2黄绿(FAN31
本文标题:黄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49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