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说教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体裁是小说。本单元作为高中必修课小说教学的结末单元,对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鉴赏小说的习惯至关重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小说的三要素等内容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因此本课既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对小说学习的一个总结。根据《大纲》对这一单元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重点,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出示幻灯片)(1)知识与技能:1、学习人物描写手法。2、理解别里科夫的社会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描写手法总结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增强创新意识。丰富的情节、生动的语言,使得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容易停留在热闹的表面,而忽视了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通过人物描写手法总结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揭露社会根源,适当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设想:二课时二、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点拨法当学生有疑难问题时,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走出迷雾。2、情境法“情境教学”是受瑞士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的推动。它是指“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为学好语文打下基础”。3、讨论法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三、说学法我们都知道,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法、情景剧法来完成。1、质疑法古人云:“学贵有疑”。叶圣陶先生曾用古训教育学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只有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2、情景剧法情景剧的设置,使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3、对比法通过教材和原文、马芙拉和别里科夫的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难点。四、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认知规律,安排如下教学步骤:1、首先做个试验用一塑料袋将一学生的头包裹起来,之后让他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会说很闷或者很想从袋子里出来等,由此导入新课)(这一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2、介绍作者契诃夫。(目的是丰富文学常识)3、速读课文,梳理情节。(目的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4、通过人物描写手法来总结人物形象。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用点拨法、情境法、讨论法来完成。(1)议一议:“作品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不难发现,作者在刻画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时,大量的笔墨都在集中描写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恋爱上,以及对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及思想性格的描摹上。因而作品刻画了一个封闭落后、胆小多疑、愚昧保守的封建卫道士形象。(2)找一找:(此时学生不禁要问)“作者是如何来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为了完成这个问题,我选取了两个事件——漫画事件和骑自行车事件,让学生通过情景剧表演的方式来完成。(情景剧表演,会让学生更好地揣摩人物心理)。表演结束,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先问:“在这两个事件当中,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手法?”学生很容易找出神态描写及例句例1: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嘴唇发抖了。例2: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再问:运用这些神态描写有什么好处呢?这些典型的语句刻画出了别里科夫封闭落后的性格。继续引导学生:“两个事件中,你们认为最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是哪些?”学生很容易找出以下语句:例1: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例2: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再问:为什么这些语言突出呢?因为这些语言直接影射出了别里科夫愚昧保守的性格。同时我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课文中还有哪些个性化的语言和其他人物描写手法呢?学生会找出很多这样的句子,加以筛选后,向学生展示,以便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至此完成教学重点。(3)想一想:“作者刻画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对比法来完成。小说人物的塑造自然离不开典型环境的烘托,所以别里科夫的形象也就离不开深刻的社会根源。这就需要联系作家的创作背景(显示幻灯片)教材是节选部分,共4000多字,原文9000多字,可见教材删除了大量文字,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我决定让学生把教材和原文进行比较阅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发现教材集中删除了原文的开头、结尾、华连卡的出场等情节,使得情节遭到了破坏。欣赏华连卡出场的情节。并且教材是用第一人称直接叙述的,是以我的同事别里科夫作为开场白的,这样就显得生硬直白;而原文是在人物兽医伊凡﹒伊凡内奇和中学教师布尔金两人对话中引出别里科夫的,可见原文使得情节更流畅。同时,教材也缺少很多人物,比如马芙拉,马芙拉是村长的妻子,她是一个健康而不愚蠢的女人,她一辈子从没走出过她家乡的村子,从没见过城市或者铁路,近十年来一直守着炉灶,只有夜间才到街上去走一走。可见马芙拉就是一个套中人,用布尔金的话说:“她是那种性情孤僻,像寄居蟹或者蜗牛那样极力缩进自己的外壳里去的人。”很明显,马芙拉的套子只是生活的套子,而且套的只是自己,可是别里科夫就不同,他的套子不仅是生活上的,而且还有思想上,不但套住了自己,还辖制了整个中学乃至小镇15年。所以,没有了马芙拉病态的对比,我们说别里科夫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就显得没有说服力。两相比较,学生就会发现,原文比教材的情节更完整,完整的情节更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而饱满的人物形象更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而教材最直接破坏的就是文章的结构。因而,我认为还原原文能更好地解决教学难点。至此完成教学难点。五、拓展延伸这本节选教材沿用了多年,我个人粗浅地认为这是不是一种套子呢?我更倡议还原经典,还原文学原生态。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这样“套子”呢?如果有,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讨论)落后:金钱的套子合理:交通规则虚荣的套子法律法规………………对于落后反动的套子应当摒弃。对于合理的约束应该保留。总之,我们要用辩证和发展眼光看待“套子”。六、作业练一练:在你身边有没有个性鲜明的人呢?如果有,请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注意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写一篇300字的短文。六、教学小结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努力做到“问题为导、探究为法、能力为果”的教学创新。
本文标题:套中人——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5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