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行行重行行》说课稿
《行行重行行》说课稿济南历城二中丛静一、说教材《行行重行行》是鲁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出自《古诗十九首》第一首。《古诗十九首》语言朴素,浅近自然,诗境清远平和,被后人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行行重行行》也具有这种特点,理解起来没有多少难度,也易于学生背诵。这是一首思夫诗,是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离乱之歌,抒发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以及教参和《行行重行行》的特点,确定了下面4个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特点和地位;2、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这首诗;3、体会诗歌表现的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4、赏析比兴、对比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4课时:一课时二、说教法:为了到达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篇课文的现实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如下:1情景教学法——导入时配以歌曲《千里之外》,为学生创设离别、别后思念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歌词直观地把握古代相见之难、相思之苦。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3点拨法——展开遐想,拓展思路。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要弊害,进行恰如其分的开导引导,让学生展开遐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讲堂教学任务。尤其是比兴手法的分析,需要教师的点拨。三、说学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讲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互助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到达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积极思考,勤动翰墨。2、自主探索追究法——深入思考,独到见解3、讨论法——各抒己见,达成共识。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以求明确重点,处理完成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抒发能力。四、说教学过程:一、由歌词《千里之外》导入: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我送你离开天涯之外你是否还在琴声何来生死难猜用一生去等待通过歌曲为学生创设离别、别后思念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歌词直观地把握古代离别后相见之难、相思之苦。尤其是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离乱之歌,更给人沉重的压抑感。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二、介绍《古诗十九首》的相关知识以及时代背景:古诗十九首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所以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古诗十九首的语言特点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便于学生了解文学史发展的脉络。时代背景是女主人公饱受离别之苦、相思之苦的根源,交代时代背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女主人公经受的煎熬和折磨。三、整体感知:结合注释,熟读文本,理解女主人公的情感既然这是一首思夫诗,就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深刻地体会女主人公在诗中所蕴含的与丈夫久别的痛苦,因相聚无期而饱受的煎熬,因种种猜测、揣想而加重的精神折磨与绝望,以及最后的自我宽慰的无奈。四、局部鉴赏,重点体会比兴、对比的手法:《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汲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在题材、语言、意境都表现出诗经的影响,《诗经》中赋、比、兴表现手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行行重行行》中也有几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体会《氓》的比兴手法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这些句子,独力体会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诗中女主人公与游子形成对比:一个是不思归,一个是热切盼归。女子“衣带日已缓”,“游子不顾反”鲜明的对比,不免让女子在相思之余产生疑虑,更加深了女子的痛苦。所以对比手法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女主人公的情感。五、拓展阅读:借《天净沙·秋思》想象游子在天涯的思乡之情。选取“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诗句,学生可以体会到游子因某种原因不得不在他乡羁留,因思念家乡及亲人而饱受“断肠”的痛苦。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结合东汉末年的动荡背景,中下层士人不得不为生计、前途奔走,或许并不是游子不思乡,也不是游子在他乡有新欢,而是不得已。游子在他乡思乡,却被家中的妻子误解,更加重了思夫诗的悲剧性。当然也有可能是男子已将妻子忘却,另有新欢,这也能体现出封建社会男重女轻,女子不能把握自己命运,只能坐等男人“施与”的悲惨命运。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诗歌的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诗歌之美贵在涵咏、妙在解吟,所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诗,体会情感。七、板书设计:行行重行行题材:思夫诗情感:久别的痛苦,相聚无期的煎熬,猜测的折磨,无奈的自我宽慰手法:比兴对比拓展:断肠人在天涯
本文标题:《行行重行行》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5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