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降低厂用电率指导意见分解
1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降低火电厂用电率指导意见为加强对火电厂用电率指标管理,有效推进各项节电措施的落实,促进集团公司各等级火电机组厂用电率指标的持续改进,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一、工作目标以行业同等级、同类型火电机组的较好水平为目标,制定集团公司各类型、各等级火电机组发电厂用率目标值。通过深入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落实各项节电技术措施,开展目标值完成情况的对标和评比等工作,实现集团公司火电厂用电率指标达到行业内较好水平。二、工作要求1.集团公司依据“全国火电机组能效对标竞赛(2012年度)”中公布的各类型、各等级机组厂用电率的前40%为基准值,在考虑对高硫份脱硫系统用电、电动给水泵用电、脱硫特许经营用电因素进行适当修正的情况下,提出集团公司机组发电厂用电率目标值确认的统一原则,制定出各机组厂用电率的目标值(详见附件)。2.集团公司将加大对厂用电率指标完成情况的检查和评比工作。修订火电生产运营指标综合排序办法,加大厂用电率指标的分数权重,增加厂用电率目标值完成情况评分2项,并作为年度生产单位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3.集团公司在每月火电生产运营电视电话会议上对各单位厂用电率目标值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并组织对节能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各类型、各等级机组中厂用电率长期偏高的单位进行专项诊断和督促整改。4.各二级单位要制定降低厂用电率的激励机制,在生产管理对标与考核中加大厂用电率指标的管理力度。要研究、制定出本单位达到厂用电率目标值的总体工作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和落实措施。监督和指导所属发电厂按照工作方案要求,有效落实各项节电工作。5.各火电厂要在生产指标管理中加大对厂用电率指标的管理和考核力度,加强降低厂用电率措施的研究与攻关,要从创新管理方法、应用新技术、优化机组运行方式等方面下功夫,要按照“因地制宜、一厂一策、一机一策”的原则,根据每台机组实际情况,加强技术措施研究,制定适合本厂机组的技术改造计划和实施方案,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分步实施,抓紧落实。6.各单位要加大降低厂用电率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每年上报技改项目时,要有专门的降低厂用电率技术改造项目。要明确责任,落实人员,积极开展各项先进技术措施的研究与应用,确保改造项目取得预期实效。三、技术措施3(一)运行优化措施每台机组的设备选型、系统连接方式和实际运行工况等千差万别,通过优化运行的方式降低厂用电率的方式可以“一厂一策、一机一策”,在此提出一些优化的建议,实际采用中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最好通过科学系统的试验,确立具体的优化措施,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和优化。1.降低主要风机耗电目前发电企业中送、引、一次风机、脱硫增压风机等辅机设计余量多数都偏大,加上目前机组负荷率低,风机负荷偏离高效区较远,实际运行效率低。在目前发电负荷率普遍偏低的条件下,调整运行策略,降低风机能耗有较大空间。(1)严格氧量控制,严格执行氧量曲线考核机制。通过性能试验确定锅炉不同负荷的氧量曲线,建立氧量曲线分析及考核机制。氧量分析中必备的要素至少有:不同煤质、不同负荷、送引风机电流、一次风和二次风的比率等。(2)引风机单耗与脱硫增压风机单耗合并监测与考核。组织开展引风机与增压风机不同负荷工况下的优化运行试验,取总耗电量最小的点,对应设立调整优化曲线。新机组投产或脱硫取消旁路挡板后建议改造为“增引合一”方式,如不具备“增引合一”改造条件,应加强对增压风机入口压力监测和考核,建议维持增压风机入口微正压,具体应以试4验确定的优化曲线为准。(3)通过试验绘制主要风机效率曲线,明确风机的高效区间。现风机的效率曲线均为风机厂家提供,此曲线是风机单体试运时的效率曲线,连接到现场实际系统后,由于阀门和管道等影响将出现较大变化,并不能准确反映风机的实际运行区间。结合等级检修前效率试验或专门安排主要风机效率及烟风道阻力试验计划。通过试验确定风机在整套系统中的实际高效运行区,明确检修治理和优化点,明确风门(或动、静叶)开度与风机效率的关系,通过运行调整尽量使风机运行在高效区域或其附近。(4)建立主要设备压差管理和控制机制。主要监管压差的设备为:空气预热器(烟气压差、一次风压差、二次风压差);电除尘或电袋除尘器压差管理、脱硫除雾器压差管理、脱硫GGH压差管理、脱硝SCR区压差管理等,设立压差监测的上下限值。结合对引、送、一次风机(排粉机、二次风机)的电流监视,及时发现主要压差监控设备运行工况。将吹灰等管理措施与压差上下限管理结合,通过自动控制或量化定期工作,实现主要设备压差在合理范围内。(5)建立定期的漏风、漏粉监测机制,发现漏点,及时治理。重点监测部位为:锅炉的冷灰斗周边、水封、关断门、各区域人孔门、看火孔、大型烟风挡板的法兰面和门轴、防爆门等,设立日常定期巡视和监测机制,做好标记,统筹5安排治理时机,尽快治理。运行中还要加强对送引风机、一次风机电流的监视,发现电流升高,排烟温度异常降低或升高等,应及时检查处理。(6)控制合理的冷风温度(一次风和二次风)。特别是北方冬季运行电厂,首先保证冷一、二次风温度适中(23℃以下),过高的冷风温度除增加暖风损失外,由于比容降低,也降低了风机的效率(一次风尤为明显);另外通过对比外界温度,合理改进暖风器运行方式,建议北方电厂将暖风器改进为可切/投方式,在天气较暖的季节实现暖风器切除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风机阻力,据测算,采取切除暖风器模式后,厂用电率可以降低约0.02个百分点。2.优化制粉系统的运行制粉系统的耗电率占厂用电率的0.4-1.5%之间,是耗电大户。尤其是近些年来,受外部因素影响,燃烧煤种大幅度的偏离设计煤种,机组运行负荷率长时间偏低,更进一步增加了制粉系统的电耗。针对实际情况,通过认真进行设备分析,并结合热态通风试验和制粉出力试验,研究制定优化运行策略,可有效降低制粉单耗。(1)通过试验确定不同负荷对应的磨煤机运行方式。磨煤机尽可能保证最大出力运行,根据煤质及每台磨煤机特性掌握每台磨最大出力,根据负荷变化及时启、停磨。对于双进双出式磨煤机应对比长期负荷工况,控制制定几套最佳6钢球装载方案,如长期低负荷工况运行则适当减少钢球装载量。对于中储式制粉系统,应建立磨煤机运行时间统计分析制度,设法保证磨煤机在最大出力运行。以五台中速磨直吹系统为例,当负荷率长期在60-65%区域运行时,通过试验停止上层或某层磨煤机运行,可降低厂用电率0.1个百分点左右。对于双进双出式直吹系统磨煤机在较低负荷长期运行时60-70%负荷,通过试验重新确定钢球的最佳配比(增加小钢球比例,控制和减少大钢球比例)适当减少钢球装载量,可以降低磨煤机运行电流10A左右,也可实现降低厂用电率0.1个百分点。(2)在保证防爆要求下,尽量提高磨煤机出、入口温度。注意监督冷风门的严密性,并设法在检修中保证冷热风门关闭严密。运行中尽可能保证每台磨入口风门在较大的开度,减少风门节流损失,多采用一次风压母管压力调节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一次风机电耗。(3)严格控制一次风压,降低一次风率。保证一次风压与炉膛压差在0.6KPa左右,控制一次风各风管风速均匀,风速控制在24-27m/s以内为佳,加强漏风治理。(4)确保碎煤机连续投入运行。可以减轻给煤机和磨煤机的磨损,也可降低2-5%的磨煤机电耗。3.电除尘器节能措施7电除尘器耗电率占厂用电率的0.1-0.2%之间,如果管理不善甚至能达到0.25-0.3%左右。电除尘节电主要依靠设备治理,如保持合适的极板间距、治理极板弯曲变形、阴极线脏污、振打装置缺陷等。从运行上合理优化电除尘器的运行方式,制定优化运行策略,电除尘器仍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现部分机组已改造为电袋除尘方式,可以采用优化袋区的喷吹时间及间隔,合理控制好布袋的压差,既降低了引风机电耗还能延长布袋的使用寿命。以五电场电除尘为例的推荐方案:根据负荷情况,在保证粉尘排放指标达标的前提下,选择电除尘器各电场合适的占空比。基本原则是负荷85%时以上,一、二、三、四、五电场全部选择火花跟踪控制。机组负荷80-85%时,一、二、五电场选择火花跟踪控制,三电场,四电场间歇供电,充电比1:2。机组负荷70%以下时,一、二、五电场选择火花跟踪控制,停止三电场,四电场间歇供电,充电比1:2。以上运行方式也可根据电除尘实际运行状态和出口烟尘浓度随时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节能效果。根据实际运行效果推测可以降低厂用电率约0.07-0.12%左右。4.空压机系统优化措施(1)灰用和仪用空压机合并改造。具备条件的可在灰用空气系统加过滤器,代替仪用空气系统运行,实现仪用空压8机停备。如停用一台50KW仪用空压机,年可节电约30万kWh。(2)根据机组负荷协调仓泵进料时间和输灰系统压力,优化输灰系统运行方式。根据机组负荷、输送系统的运行情况来设定输灰系统仓泵进料时间,在机组、输送系统运行情况良好,输灰压力降低时,可将进料时间设定长些,保持较高的输送浓度,相应减小空压机能耗。当机组出现异常工况,造成输灰压力偏高或输送时间增加时,将进料时间调整相对短些,避免发生输灰管道堵管和灰斗存灰搭桥、板结造成下灰不畅的问题。同时在在保证输送系统运行正常的情况下,相对延长循环周期。如果机组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应根据输灰系统情况降低输灰压力运行,可以实现停用1-2台灰用空压机,年节电可达100万kWh左右。(注:如灰用和仪用空气联合,应注意满足仪用空气压力)(3)开展空气系统定期查漏治漏。要隔绝日常不用的备用、清扫用、检修用空气系统。当机组备用或检修时,具备条件后应及时隔离停备机组的仪表或灰用空气系统。5.湿法脱硫系统节电措施湿法脱硫系统耗电率较高,一般占机组厂用电率的0.8-1.4%之间,在机组部分负荷工况下,采取优化运行的策略,可有效较低厂用电消耗。(1)湿法脱硫工艺中,部分负荷时可采取提高脱硫剂浓度,降低浆液循环泵运行台数。以三台浆液循环泵的配置9为例,当部分负荷停止一台浆液循环泵时,可实现降低厂用电率0.03-0.05的目标。但需注意:一是适当控制脱硫吸收塔液位合理,既可提高反应区浓度,也可以有效降低浆液循环泵和氧化风机电耗(注:液位与浆液循环泵和氧化风机电耗成正比关系)。二是在部分负荷情况下可视情况适当提高浆液PH值,但禁止超过5.8以上,同时保证浆液密度合理,可停运一台浆液循环泵而保证脱硫效率不降低,当恢复三台浆液循环泵运行后应尽快降低浆液PH,尽量接近5.1左右,以稀释浆液中的亚硫酸盐,保证石膏品质。(2)开展脱硫添加剂研究,经技术经济比较合适后,可采用添加脱硫增效剂,提高反应能力,可以降低浆液循环泵全容量运行时间。据测算添加脱硫增效剂后,可降低浆液循环泵电耗1万千瓦时/日左右,年可实现节电300万千瓦时,在运行优化的基础上再降厂用电率约0.1个百分点。(注:目前脱硫增效剂品种和配方多样,应根据自身浆液性质,通过试验确定合适的增效剂)(3)加强除雾器的水冲洗。除雾器压差越低风机电耗越小,日常运行中注意控制除雾器压差小于200Pa运行,尽量不要超过400Pa,否则应在停炉时安排水冲洗。控制好吸收塔补水与除雾器冲洗的关系,尽量保证利用除雾器冲洗水进行吸收塔补水。另外注意控制烟气流速,同时合理添加消泡剂,严防浆液污染除雾器的事件发生。10(4)加强GGH吹灰管理。对于具有GGH的脱硫装置,必须严格加强GGH吹灰管理,建议加装蒸汽吹灰装置。建立GGH压差与机组负荷的对比曲线,发现异常后应及时处理。(5)北方电厂应完善浆液、水管道防冻措施。减少冬季浆液收集泵、返回泵、废水泵等由于防冻的运行时间。6.循环冷却系统的优化运行节电措施(1)建立循环泵台数与循环水温度、排汽压力对应曲线。现大部分机组均采用了动叶可调式或采用高低速循环水泵的运行方式,在实际运行中应通过试验明确循环泵台数与循环水温度、排汽压力对应曲线,严格执行,可以实现降低循环泵单耗0.1-0.15个百分点。(2)加强循环水系统胶球和滤网的管理。胶球系统重点监视收球率,投入胶球时尽量利用循环水流量较大的时机,采用合适的胶球。循环水二次网应采用定期投入与压差管理相结合,及时清污和排污。(3)优化开式水运行方式。在启停机中可采
本文标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降低厂用电率指导意见分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5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