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讲绿色建筑技术相关规范一、绿色建筑相关规范《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二、《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一)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二、《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二)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2、全寿命周期: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3、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4、创建适用与健康的环境5、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轻环境负荷二、《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三)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绿色建筑指标体系是按定义,对绿色建筑性能的一种完整的表述,它可用于评估实体建筑物与按定义表述的绿色建筑相比在性能上的差异。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评价与等级划分六类评价指标每项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绿色建筑应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居住建筑(二)居住建筑节地与室外环境1、控制项4.1.4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二)居住建筑节地与室外环境2、一般项4.1.11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4.1.12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4.1.13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二)居住建筑节能与能源利用1、控制项4.2.1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4.2.2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4.2.3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二)居住建筑节能与能源利用2、一般项4.2.4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4.2.5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4.2.6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二)居住建筑节能与能源利用2、一般项4.2.7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他节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4.2.8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能量回收系统(装置)。4.2.9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二)居住建筑节能与能源利用3、优选项4.2.10采暖或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4.2.11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二)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质量1、控制项4.5.1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4.5.2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规定。(二)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质量1、控制项4.5.3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dB(A),夜间不大于35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二)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质量1、控制项4.5.3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dB(A),夜间不大于35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4.5.4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8%,在其他地区不小于5%。(二)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质量2、一般项4.5.7屋面、地面、外墙和外窗的内表面在室内温、湿度设计条件下无结露现象。4.5.8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二)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质量2、一般项4.5.9设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4.5.10采用可调节外遮阳装置,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4.5.11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公共建筑(三)公共建筑节地与室外环境1、控制项5.1.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2、一般项5.1.6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5.1.7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三)公共建筑节能与能源利用1、控制项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5.2.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规定。5.2.3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5.2.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5.2.5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三)公共建筑节能与能源利用2、一般项5.2.6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5.2.7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5.2.8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要求。(三)公共建筑室内环境质量1、控制项5.5.1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设计计算要求。5.5.2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5.5.5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0的相关要求。5.5.6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有关要求。(三)公共建筑室内环境质量1、控制项5.5.5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0的相关要求。5.5.6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有关要求。(三)公共建筑室内环境质量2、一般项5.5.7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5.5.9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的一级要求。5.5.10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5.5.11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要求。(三)公共建筑室内环境质量3、优选项5.5.13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改善室内热环境。5.5.15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四、《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一)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1、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应先审查是否满足控制项的要求。参评的控制项全部满足要求,则通过初审。四、《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一)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2、六类指标分别评分每类指标一般项总分为100分,所有优选项合并设100分。存在不参评项时,总分不足100分,应按比例将总分调整至100分计算各指标的得分。(绿色建筑评价评分表—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四、《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一)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2、六类指标分别评分建筑分类指标名称住宅公建权值权值节地与室外环境0.150.10节能与能源利用0.250.25节水与水资源利用0.150.1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0.150.15室内环境质量0.200.20运营管理0.100.15基本分=∑指标得分×相应指标的权值+优选项得分×0.20四、《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一)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3、创新点评分评审要点分值基本分120创新点创新内容、难易程度或复杂程度、成套设备与集成程度、标准化水平10推广价值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引导绿色建筑发展的作用10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发展前景及潜在效益10总得分=基本分+创新点项得分+推广价值项得分+综合效益五、《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评分表补充说明(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评分表补充说明(公共建筑)
本文标题:建筑节能设计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64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