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2019年度项目指南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1/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2019年度项目指南一、生物与农业领域(一)立足四川低山丘陵区特色农业、动物资源,围绕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培育绿色优质农业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大熊猫保护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低山丘陵生态高值农业结构、功能与调控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C030601)以四川低山丘陵地区特色农业资源为研究对象,开展低山丘陵生态高值农业结构、功能与调控应用基础研究,解决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培育绿色优质农业产业、发展生态高值农业领域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2.四川盆地水稻主要真菌病害发生与流行机理(申请代码1选择C140101)以四川盆地水稻为研究对象,针对稻曲病、纹枯病和稻瘟病等问题,开展真菌病害发生与流行机理研究,为四川水稻绿色防控体系建立提供依据。3.四川地方猪种优良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与重要功能基因的育种价值评估(申请代码1选择C170301)以四川地方猪种为研究对象,开展优良肉质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和重要功能基因育种价值评估研究,为地方猪基因资源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4.大熊猫内分泌、营养及消化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C040301)针对影响大熊猫健康的内分泌、营养和消化机制等问题,开展大熊猫营养生理生化及消化代谢机制研究,为大熊猫营养需求和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2/34以上研究方向鼓励申请人与四川省内具有一定研究实力和研究条件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二)围绕湖南优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特色畜牧水产的重要性状遗传基础与种质创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水稻育性与杂种优势机理及应用新途径(申请代码1选择C130501)针对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配组不自由、育性受环境影响或优势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开展雄性与雌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研究,发掘育性及优势利用新基因,创新杂种优势利用的材料、技术及新途径。2.杂交水稻优良食味品质形成的遗传基础(申请代码1选择C130501)主要以具备不同品质的不育系、恢复系或优异常规稻种资源及其所配组合为材料,以淀粉调控等重要基因/QTL为切入点,系统开展杂交稻米优良食味品质形成的遗传基础研究,挖掘杂交稻亲本优良食味品质基因,明确杂交稻米优良食味品质形成的基因及其遗传网络。3.超级杂交稻超高产及养分高效利用生理生态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C130202)针对超级杂交稻生物产量高、需肥量大、易倒伏、产量差距大等问题,研究实现超高产量潜力的光合等生理机制、地域生态条件的适应性、养分高效利用及可持续超高产等关键科学问题。4.水稻及特色旱粮作物优异性状基因挖掘与育种基础(申请代码1选择C130401)以湖南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为基础,评价湖南农作物种质资源库3万余份农作物种质资源,构建以稻作为主的湖南地方优势农作物核心基因种质库,针对栽培模式变革、气候变化及市场需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3/34求转变,深入挖掘地方农作物资源中的优质、高产、抗病虫害、耐逆、养分高效利用、种子脱水快干耐储存、重金属低积累等性状相关基因(型),初步阐明其遗传功能及调控机理。5.优势经济作物特异性状基因挖掘与利用(申请代码1选择C130407)以油菜、辣椒、茶叶、油茶、柑橘等经济作物为研究对象,开展特异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创新、特异性状相关基因挖掘与功能解析、重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主要经济作物高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与调控机理等研究,发掘一批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功能基因。6.优势经济作物育种新方法的理论基础(申请代码1选择C130509)针对油茶、茶树、果树、辣椒、油菜等经济作物遗传背景复杂、育种二次创新难、周期长等问题,重点开展经济作物高效转基因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等理论与方法研究。7.优势经济作物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抗性机理(申请代码1选择C130204)重点开展优势经济作物的新发病害、重大虫害和干旱、高温、低温胁迫等重要抗性基因资源发掘、抗性机理及其调控分子机制研究,从基因组成、表达调控及信号传导等分子水平上阐明经济作物对胁迫的抗性机理。8.特色畜禽水产资源优势性状分子遗传机理与关键育种技术(申请代码1选择C1703或C1902)系统研究湖南特色畜禽资源的优质、高产、抗病等优势性状的遗传特性,揭示相关基因的结构、表达和功能,建立创制优良畜禽的关键育种技术,系统研究湖南特色自然经济鱼类及人工制备优良鱼类在生长、肉质、代谢、抗性等优势性状的遗传特性,揭示相关基因的结构、表达和功能,建立创制优良鱼类的关键育种技术。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4/349.特色畜禽水产资源关键营养素代谢与调控的分子基础(申请代码1选择C1705、C1706或C1904)以湖南特色地方畜禽水产品种为研究对象,开展与肉品质、骨强度、耐粗饲等优势性状相关的营养代谢与调控的分子基础研究。10.农林复合系统种间关系及稳定性维持机理(申请代码1选择C0305)针对农林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的特点,开展农林复合系统中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种间网络关系研究,揭示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维持机理。11.稻田复合种养生态服务形成机理(申请代码1选择C030601)围绕稻田复合种养减少农药与化肥施用,为探明提高稻田生产率与自然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动物产品产出、提升植物与动物品质等的作用机制,开展生态功能过程及驱动要素的研究。12.农田系统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申请代码1选择C030601)针对农田生物多样性维持瓶颈与功能障碍,开展农田生物多样性适应性、竞争性、持续性、典型生物致害和种群异常成灾等机理研究。以上研究方向鼓励申请人与湖南省内具有一定研究实力和研究条件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三)针对安徽特色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在丰产增收和功能解析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环境温度对江淮地区植物生长周期的影响(申请代码1选择C0204)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5/34重点研究植物适应环境温度变化调整自身营养生长至生殖生长的特征,揭示环境温度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基础,阐述温度调节植物营养生长至生殖生长转换的内在机制,为保障农作物丰产稳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2.江淮地区籼稻碱基编辑效率决定分子机制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C0207)重点研究江淮地区籼稻碱基编辑效率不足的分子基础,阐明表观遗传条件和分化控制基因影响江淮籼稻转化效率和碱基编辑频率的内在机制,探索不受基因型限制的籼稻高效碱基编辑方法。3.安徽特有茶资源及其功能成分的健康功效和形成的分子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C1504)以安徽特有的茶资源(如绿茶、黄茶、红茶)为研究对象,以细胞和实验动物为模型研究其健康功效,发掘新的功能成分,解析其健康功能和形成的分子机制,为茶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上研究方向鼓励申请人与安徽省内具有一定研究实力和研究条件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四)围绕吉林黑土地、主要农作物品种和畜牧业精品化等重大需求,针对黑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地方主要农作物性状种质资源创新、地方主要畜禽疫病防控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1.秸秆还田模式与黑土地肥力保育协同机制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D07的下属代码)研究秸秆还田模式与土壤有机质数量、结构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秸秆还田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特征与土壤固碳机制及地力保育机理。2.黑土地种植模式与水肥高效利用机制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C1508)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6/34研究主要种植模式协同提高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植物营养学途径,研究主要种植模式下养分和水分高效利用的根际生态学与根系生物学机制,提出养分和水分高效利用的种植模式体系。3.粳稻抗病、优质、耐盐碱分子机制及种质创新(申请代码1选择C130401)发掘粳稻抗病、优质、耐盐碱的种质资源,研究其优良品质形成及抗逆的分子机制。4.吉林主要畜禽资源重要传染病病原生态学及新型防控药物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C1805或者C1807)研究吉林主要畜禽资源重要传染病病原生态学,研究可有效防控重要病毒性、细菌性疾病的新型疫苗、抗病毒药物及抗菌药物研究。以上研究方向鼓励申请人与吉林省内具有一定研究实力和研究条件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二、环境与生态领域(一)围绕四川地质灾害防护与生态保护的需求,针对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生态资源,开展防灾减灾与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震区小流域山洪泥石流形成演进过程与动态监测预警(申请代码1选择D01、D02或D07的下属代码)针对四川震区山洪、泥石流等水文-地质灾害高发、频发的现状和精细化监测预警技术发展的需求,破解山洪泥石流演进过程与动态监测预警理论与方法问题,支撑重大灾害预防预警。2.高山峡谷区堰塞湖形成-溃决机理及溃决洪水风险(申请代码1选择D01、D02或D07的下属代码)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7/34针对西南高山峡谷区堰塞湖及其溃决洪水风险防控面临的科技瓶颈,开展西南山区典型类型堰塞湖形成、溃决过程研究,揭示堰塞湖形成-溃决洪水全过程风险形成与转变机理,为应急处置提供理论支撑。3.超长深埋高地应力隧道大变形灾变机理与风险防控(申请代码1选择E04、E08或E09的下属代码)针对青藏高原东缘构造活跃区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建设中超长深埋高应力隧道风险防控面临的科技难题,开展隧道大变形灾变机理与风险防控理论研究,为隧道建设、运营与安全防护提供支撑。4.深地岩石动力学及深地工程安全(申请代码1选择E04、E08或E09的下属代码)以川西高山峡谷和高地震烈度区为背景,揭示深地地震波的传播规律与震源机制,探索地震波传播与深地高地应力的耦合作用机制,为四川深地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5.防治水体“微塑料”污染的高分子材料设计及其无害化降解调控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E03或E08的下属代码)面向现代水体新型污染物——“微塑料”降解的难题,开展降解微观机制及其降解产物对生态环境与生物链的安全性评估研究,解决四川及我国“微塑料”污染防治的科学问题,支撑水体“微塑料”污染防治技术体系构建。6.四川地区有机质文物的防火安全与“病害”控制(申请代码1选择D07的下属代码)以四川地区有机质文物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高度易燃问题,以及在四川潮湿多雨自然环境中易遭受糟朽、霉变等“病害”问题,开展防火安全与“病害”控制研究,解决长期困扰四川地区特殊环境下的有机质文物保护的共性与基础难题。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8/347.西南地区泥炭地碳库稳定性及碳汇功能演变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D07的下属代码)针对四川若尔盖——全球同纬度最大的高原泥炭地,开展碳汇功能研究,揭示泥炭地碳积累机制,源汇转换条件及其发生转换的驱动机理,支撑泥炭地恢复理论体系构建与完善。以上研究方向鼓励申请人与四川省内具有一定研究实力和研究条件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二)围绕湖南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区域生态安全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重大需求,深入开展典型农业区域生态过程与调控等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洞庭湖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申请代码1选择D01或D07的下属代码)围绕土地覆被改变引发的流域水循环变化与洪涝灾害、碳氮过程与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展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驱动机制及其对水文、水环境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方式与程度研究。2.山地丘陵植被恢复与水土过程适应性调控(申请代码1选择D01或D07的下属代码)针对湖南山地丘陵区降水量大、水土流失风险高等问题,建立不同恢复阶段系列观测样地,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和模型模拟,开展植被恢复过程的植物及其生物多样性演变研究。3.平原湖区物质迁移规律与污染阻控(申请代码1选择D07的下属代码)开展平原湖区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间的水沙传输过程和氮、磷等物质的迁移规律研究,分析洞庭湖水沙输移、农田面源污染迁
本文标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2019年度项目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7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