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思考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思考摘要:文章从“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大胆猜想,激活学生思维;推动相互竞争,发展学生思维;提倡动手操作,诱发学生思维;创设精选习题,深化学生思维”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使小学生在思考和实践过程中主动地学习数学。正确利用儿童“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这不仅使小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爱学、乐学”,而且还要使小学生自觉地进行积极思考和大胆实践,从而“会学、能学”,促成小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敏捷的状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关键词:数学思维;问题情境;大胆猜想;相互竞争;动手操作;精选习题正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只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思想与方法,数学教学坚持的思维能力培养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让学生做到思之有源、推之有据、言之有理。当今社会不仅要求每个公民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思维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性决不亚于学会知识,它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思维品质的激活是思维能力的主导和灵魂,对人的能力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一些现象:面对错误,我们的学生无法自己查错纠错;对于已经学会的知识不能灵活主动应用;对于未知的知识无法主动的探究学习。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掌握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干扰,在没经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上就下定论了。在课堂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没有在积极地思考,没有在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因而不能很好的学好数学。只有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产生对数学的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学好数学。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浓厚的兴趣及丰富的情感是积极思维活动的源泉,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一切思维活动的“源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思维情境,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和情趣,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通过设问、提问、实验等各种方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使学生能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置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疑问,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学生会产生质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高质量的设疑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最佳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火花,只有学生的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精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全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连加”时,就可以设计如下一个画面:“小猫钓鱼,先钓上来4条鱼,又钓上来2条鱼,现在钓了几条鱼?……接着又钓上来1条鱼,一共钓上来几条鱼?”这样的问题情境自然生动,一开始就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转入新知识的探索阶段,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且学生的探索欲望被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思维空前活跃,课堂气氛也十分热烈,从而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鼓励大胆猜想,激活学生思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建立在已有事实或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非常规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一种合情的推理,一种直觉思维。数学猜想能营造学习氛围,锻炼数学思维,开阔学生视野,猜想是数学思维的一部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猜想的潜能,关键在于如何开发和培养这种猜想的潜能。心理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和力量。猜想是人们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知识的手段和策略,培养小学生的猜想能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活学生思维。数学课堂上的猜想能获得发现的机会,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能缩短学习的时间,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向学生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三年级上册教材第85页例4)给下面的两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四周围上彩带,哪个图形用的彩带多呢?大家猜猜看。学生经过观察、思索,提出猜想:长方形用的彩带多;正方形用的彩带多;一样多。这时及时的加以肯定、表扬,并提问:看来大家出现了分歧。你认为彩带的长短和什么有关呢?(图形的周长)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通过创设给卡片围彩带的问题,引发学生一系列的自主猜想,激起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思维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三、推动相互竞争,发展学生思维推动学生相互竞争,自由思考,就能实现思维的飞跃,激发灵感。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的学习是在集体状态中互相影响,而不是个体孤立的学习。学习的过程正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探索、尝试、发展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学习方法不一,思维各异,都觉得自己有道理,不肯认输。教师要积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对他们表现好的地方及时表扬、肯定,让学生在自由辩论中摆出思维过程,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自行检验结论是否正确。与小学生一起探讨问题时,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应侧重问“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答案的?”而不是讲解答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百分数计算时”可出示一道题:53×6%=?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看看你能想出几种解题方法,看谁最聪明,想出的方法既简便又合理。”学生们争强好胜,马上展开了积极的思考。这时候,我把学生分成小组,看看那组找到的方法又多又好。同学们情绪高涨,大胆探索,出现了好几种不同的解法,调动了组内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能力积极的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达到了发展每一位学生思维的目的。四、提倡动手操作,诱发学生思维有位名人说过:“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胜心强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这种个个参与、人人动手的操作活动,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引起联想,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动手操作活动有: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摆一摆等,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展示全体学生的个体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多层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的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动手操作中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最强烈,形成的表象也最深刻,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理解、掌握新知、应用新知,促进思维的发展,学习效果尤其好。积极利用学生身边现有的材料为学生提供富有结构性的操作教具,把教材中静态知识化为动态知识,发展其数学思维。例如,在讲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前,我与学生都准备好几个直径不相同的圆形硬纸片,细线一根,钢皮尺或直尺一把。教学时,具体做法可以先两人一组,设法用直尺、细线量出各圆形硬纸片的周长和直径,并记录下来。然后四人一组重量一次,检验纠正各组量的方法与结果。接着学生用已得各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证实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三倍多一点。最后讲解圆周率的意义及表示方法,得出圆周长计算公式,介绍祖冲之的伟大成就。这样教学,有操作实验,有计算验证,有讲解归纳,学生积极参与,理解清楚,印象深刻,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又获得了探求知识的乐趣。五、创设精选习题,深化学生思维数学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和敏捷性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练习题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和数学思维品质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鼓励学生主动思维,大胆思维,利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课堂练习题设计的研究,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习惯的培养。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设计学生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火花能得到及时激发,思维品质得到提高,从而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有价值有意义的思维结果。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素材进行对练习题的改编、设计和再设计,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及数学探索能力。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遇到问题能按一定方向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发现规律,由特殊到一般、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思维品质产生了质的飞跃。当学生的头脑中收集了大量的信息与数据之后,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展开联想和想象,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思考,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当学生思维发散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集中,启发学生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综合比较学生解答问题的各种方法的优劣,寻找出最佳的方法,总结各种解答方法的内在必然联系,抽象概括出解答问题的一般方法。问题设计一定要有层次,不能过于笼统,有层次性和梯度性,要使优秀生从问题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不让任何一个学生的大脑出现“空白期”,让每个学生都能活跃思维,有所收获。这样通过从发散到集中的思维训练,深化学生思维,使思维水平逐步提高。在教学时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巩固性和灵活性的习题,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法,可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一题多问”的训练,一题多解能有效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和解答同一道题。例如,在讲授平均分这个内容时向学生出示题目:把十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后,把题目改成:把十盒酸奶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盒?学生完成后,再把题目改成:把十盒酸奶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盒?从多方面练习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又能训练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促进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应注重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主动领悟和发现,学生注入了活力,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只有从学生本身的特点出发,并且根据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目的,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知识可能在将来会被遗忘,但优秀的思维品质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参考
本文标题: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98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