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肺癌常用化疗药物介绍1
肺癌化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理分类按细胞周期分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按来源和药理学分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抗代谢药植物碱类其它(铂类、激素等)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靶点分细胞周期动力学细胞S期G2期M期G1期静止期G0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铂类抗代谢药博莱霉素长春碱类紫杉类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自然死亡细胞群细胞毒性药物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烷化剂、铂类、丝裂霉素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抗嘌呤、嘧啶合成药,阿糖胞苷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放线菌素D、蒽环类干扰微管蛋白质合成药:长春碱、紫杉类TOPO异构酶抑制剂:DUR、VP16、HCPT、CPT-11激素类药抗雌激素类药:三苯氧胺、法乐通孕激素类药:甲羟孕酮、甲地孕酮抗雄激素类药:氟它胺LH-RH激动剂/拮抗剂:诺雷德、依那通生物反应调节剂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胸腺肽药理学分类嘌呤核苷酸嘧啶6-巯基嘌呤硫鸟嘌呤脱氧核苷酸DNARNA(tRNA、mRNA、核蛋白体)蛋白质微管酶类抑制嘌呤合成抑制核苷酸转变氨甲喋呤抑制嘌呤合成抑制dTMP合成氟尿嘧啶阿糖胞苷抑制DNA聚合酶抑制RNA功能博莱霉素损伤DNA阻碍修复烷化剂、顺铂、丝裂霉素与DNA交叉联接三尖杉酯碱抑制蛋白质合成L-门冬酰胺酶VP16、HCPT、ADM抑制TOPO酶Ⅰ或Ⅱ放线菌素D抑制RNA合成嵌入DNA长春碱类促使微管解聚紫杉类促使微管聚合羟基脲、脱氧胞苷抑制核苷酸还原酶作用靶点间歇给药连续给药口服给药静脉给药静脉推注静脉滴注持续静脉滴注胸腔注射腹腔注射心包腔注射鞘内注射膀胱内注射瘤内注射局部给药动脉给药动脉推注选择性动脉灌注+栓塞持续动脉滴注化疗的给药途径NSCLC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DDP)NSCLC和SCLC治疗中,是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中的常用药铂的金属络合物主要作用靶点为DNA作用于DNA链间及链内交链,形成DDP-DNA复合物,干扰DNA复制,或与核蛋白及胞浆蛋白结合属周期非特异性药注射后广泛分布于肝、肾、前列腺、膀胱、卵巢,亦可达胸、腹腔,极少通过血脑屏障。T1/22日以上,若并用利尿剂T1/2可明显缩短。主要由肾排泄,通过肾小球过滤或部分由肾小管分泌,用药后96小时内25%~45%由尿排出。顺铂(cisplatin,DDP)用药剂量:根据联合方案的不同,用药剂量有所不同。用药期间,为预防本品的肾脏毒性需充分水化1.用前12小时静滴等渗葡萄糖液2000ml2.使用当日输等渗盐水或葡萄糖液3000-3500ml,并用氯化钾、甘露醇及呋塞米(速尿),每日尿量2000-3000ml3.治疗过程中注意血钾、血镁变化,必要时需纠正低钾、低镁顺铂(cisplatin,DDP)1、消化道反应:严重的恶心、呕吐为主要的限制性毒性。急性呕吐一般发生于给药后1~2小时,可持续一周左右。2、肾毒性:累积性及剂量相关性肾功不良是顺铂的主要限制性毒性,一般剂量每日超过90mg/m2即为肾毒性的危险因素。主要为肾小管损伤。急性损害一般见于用药后10~15天,血尿素氮(BUN)及肌酐(Cr)增高,肌酐清除率降低,多为可逆性,反复高剂量治疗可致持久性轻至中度肾损害。目前除水化外尚无有效预防本品所致的肾毒性的手段。顺铂(cisplatin,DDP)3、神经毒性:神经损害如听神经损害所致耳鸣、听力下降较常见。末梢神经毒性与累积剂量增加有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手、脚套样感觉减弱或丧失,有时出现肢端麻痹、躯干肌力下降等,一般难以恢复。癫痫及视神经乳头水肿或球后视神经炎则较少见;4、骨髓抑制:骨髓抑制(白细胞和/或血小板下降)一般较轻,发生几率与每疗程剂量有关,若≤100mg/m2,发生机率约10~20%,若剂量≥120mg/m2,则约40%,但亦与联合化疗中其它抗癌药骨髓毒性的重叠有关。5、过敏反应:可出现脸肿、气喘、心动过速、低血压、非特异斑丘疹类皮疹。6、其它:心脏功能异常、肝功能改变少见。顺铂(cisplatin,DDP)卡铂(carboplatin,CBDCA)NSCLC和SCLC治疗中,是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中的常用药第二代铂类复合物主要作用靶点为DNA作用于DNA链间及链内交链,破坏DNA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属周期非特异性药固态卡铂对光较稳定,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易发生降解,降解产物有二水二氨合铂,紫外光照射加速其降解卡铂在5%葡萄糖中,前6h是稳定的,但在25℃24h损失2%;在0.9%氯化钠溶液中24h损失5%,在37℃温度下24h则损失10%。故应避光并使用不含氯的溶液溶解卡铂。卡铂(carboplatin,CBDCA)卡铂在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经肾小球过滤排泄。卡铂在人血浆中半衰期较长,t1/2为29小时。给予病人静脉滴注20-520mg/m2/h,24小时尿中排出铂67%(63%-73%)。卡铂(carboplatin,CBDCA)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和稀释,应在8小时内用完,并避光无需预处理和水化,避免漏于血管外根据联合方案不同和肌酐清除率计算用药剂量Calvert提出的公式总剂量(mg)=设定AUC×(GFR+25)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Ccr在女性按计算结果×0.85卡铂(carboplatin,CBDCA)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毒性,一般发生在用药后的14~21日,白细胞与血小板在用药21日后达最低点,通常在用药后30日左右恢复;粒细胞的最低点发生于用药后21~28日,通常在35日左右恢复;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与剂量相关,有蓄积作用肌酐清除率<60ml/分患者发生严重骨髓抑制的危险性增加注射部位疼痛卡铂(carboplatin,CBDCA)较少见的毒副反应过敏反应(皮疹或搔痒,偶见喘咳),发生于用药后几分钟之内;周围神经毒性:指或趾麻木或麻刺感;耳毒性:高频率的听觉丧失首先发生,耳鸣偶见;视力模糊、粘膜炎或口腔炎;恶心及呕吐、便秘或腹泻、食欲减退、脱发及头晕,偶见变态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卡铂(carboplatin,CBDCA)Meta-analysisCisplatinvsCarboplatinJClinOncol22:3852-3859,2004.OverallsurvivalHR,1.050;P=0.515HR,1.106;P=0.039Meta-analysisCisplatinvsCarboplatinArdizzonietal.JNCI,2007,99(11):847顺铂方案的客观有效率高于卡铂方案(30%vs24%,p0.001)Meta-analysisCisplatinvsCarboplatinArdizzonietal.JNCI,2007,99(11):847紫杉醇(paclitaxel,PTX)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同位素示踪表明,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应。紫杉醇(paclitaxel,PTX)静脉注射后,药物血浆浓度呈双相曲线,平均t1/2α为16.2min,t1/2β为6.4h。组织分布广泛,肝、脾、肾、肺及大肠中药物浓度较高。紫杉醇主要在肝脏代谢,随胆汁进入肠道,经粪便排出体外(90%)。经肾清除只占总清除的1%~8%。紫杉醇(paclitaxel,PTX)一般临床使用紫杉醇的程序如下先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并查看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数据。有过敏史者及白细胞/血小板低下者应慎用。对聚氧乙基代蓖麻油过敏者、中性白细胞低于1500/mm3者禁用。在给药12小时和6小时前服用地塞米松20mg,给药前30-60分钟给予苯海拉明50mg口服或肌注及组胺H2受体阻断剂如雷尼替丁静脉注射。常用剂量为135-175mg/m2,应先将注射液加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0-1000ml中,需用玻璃瓶或聚乙烯输液器,应用特制的胶管及0.22μm的微孔膜滤过。滴注开始后每15分钟应测血压、心率、呼吸一次,注意有无过敏反应。一般滴注3小时。紫杉醇(paclitaxel,PTX)1、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9%,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多数为1型变态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荨麻疹和低血压。几乎所有的反应发生在用药后最初的10分钟。2、骨髓抑制:为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少见,一般发生在用药后8~10日。严重中性粒细胞发生率为47%,严重的血小板降低发生率为5%。贫血较常见。3、神经毒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为62%,最常见的表现为轻度麻木和感觉异常,严重的神经毒性发生率为6%。紫杉醇(paclitaxel,PTX)4、心血管毒性:可有低血压和无症状的短时间心动过缓。肌肉关节疼痛:发生率为55%,发生于四肢关节,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呈剂量依赖性。5、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和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59%,43%和39%,一般为轻和中度。6、肝脏毒性:为ALT,AST和AKP升高。7、脱发:发生率为80%。8、局部反应:输注药物的静脉和药物外渗局部的炎症。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作用机制与紫杉醇相同,加强微管蛋白聚合作用和抑制微管解聚作用,导致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因而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稳定微管作用比紫杉醇大2倍,在细胞内浓度比紫杉醇高3倍,并在细胞内滞留时间长,这是本品在体外试验中比紫杉醇抗肿瘤活性大的重要原因。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按剂量100mg/m2静滴本品约1-2h,体内平均分布容积为113L,t1/2α为4min,t1/2β为36min,t1/2γ约为11.2h。体内清除率约为20L/h.m2,具有高蛋白结合率和低肾排泄率。在肝中代谢,主要经胆道从粪便排出,而经尿排泄仅占所给剂量5%~7%肝功能异常者使本品在体内清除率减少,但年龄差异对本品在体内的药动学无明显改变。推荐剂量:每三周75mg/m2滴注一小时。除有禁忌症外,所有人在接受泰索帝治疗前均必须预服药物:口服糖地塞米松,在泰索帝滴注一天前服用,每天16mg(例如:每日2次,每次8mg),持续3天中性粒细胞数目低于1500/mm3或肝功能有严重损害的病人禁用。治疗期间,如果病人发生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且中性粒细胞数目持续一周以上低于500/mm3,出现严重或蓄积性皮肤反应或外周神经症状,剂量应酌情递减。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而且通常较严重。过敏反应一部分病例可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其特征为低血压与支气管痉挛,需要中断治疗。皮肤反应常表现为红斑,包括主要见于手、足、也可发生在臂部,脸部及胸部的局部皮疹,有时伴有搔痒。皮疹通常可能在滴注泰索帝后一周内发生,但可在下次滴注前恢复。体液潴留包括水肿,也有报道极少数病例发生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体重增加。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可能发生恶心,呕吐或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临床试验中曾有神经毒性的报道。心血管不良反应极少发生。其它不良反应包括:脱发,无力,粘膜炎,关节痛和肌肉痛,低血压和注射部位反应。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培美曲塞(pemetrexed,PEM)培美曲塞是一种结构上含有核心为吡咯嘧啶基团的抗叶酸制剂,通过破坏细胞内叶酸依赖性的正常代谢过程,抑制细胞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作用位点: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甘氨酰胺核苷酸甲酰转移酶(GARFT)培美曲塞主要以原药形式从尿路排泄,在给药后的24小时内,70%-90%的培美曲塞还原成原药的形式从尿中排出。培美
本文标题:肺癌常用化疗药物介绍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0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