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高三历史练习题-第6分册-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二单元-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1高三历史练习题第6分册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二单元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下表是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对其分析正确的是A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0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0118381912-1939473077396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由国内到国外。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被打开国门,自然经济解体。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近代经济兴起,人们思想观念变化。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日本帝国主义入侵。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近期,出现了大量与蒋介石有关的书籍:《从大历史的角度谈蒋介石日记》、《蒋介石传》、《蒋介石与汪精卫》、《蒋介石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蒋介石日记揭秘》等等。蒋介石的形象也从单一走向多元。其反映的实质是CA、革命史观的消失B、对曾经的政治领袖好奇C、学术研究逐渐走向客观D、史学研究注重社会史研究“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这句话中所说的“统一”指的是C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抗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014静安二模)22.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等。由此判断,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CA.九一八事变前后B.一•二八事变以前C.西安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童谣也能证史。耄耋之年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C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2013·上海奉贤二模·28)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其中“国仇”指的是CA.八国联军侵华B.甲午战争C.抗日战争D.朝鲜战争近代史学家张荫麟在其《中国史纲》中慨然写道:“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体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扎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判断张先生所说的所处的时代,应是C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2(2013·上海青浦一模·26)美国记者谈到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其中“统一”指的是CA.国共两党正式组建联合政府B.蒋介石获释并重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政局发生的关键性变化是DA、民众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B、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D、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B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C、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D、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2014嘉定三模)以下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分别是A沈阳柳条湖北平卢沟桥A.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八一三事变C.西安事变、七七事变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2013·上海闸北一模·10)2012年7月7日,成都人民公园“川军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前,幸存川军老兵及川军后人在纪念某事件75周年,这一事件是AA.卢沟桥事变B.皖南事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2014嘉定一模)卢沟桥事变是因日本驻军挑衅而起。日军有权在北平附近驻军依据的条约是D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筑城池。……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哀哉!”此文的成文时间最有可能是DA、1633年B、1927年C、1931年D、1937年(2015嘉定一模)35.“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的历史事件发生在CA.1931年B.1932年C.1937年D.1945年读右边的漫画,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D①该漫画与“卢沟桥事变”有关②导致该事件出现的背景是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③该漫画表明作者已经预见到日本帝国主义必将自取灭亡④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奋勇抗战的坚强决心3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日本统帅部修改的大正时期《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中规定“以中国为敌时,其作战要领如下: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DA、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B、华北事变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一·二八事变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大刀进行曲》如此唱道:“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促使“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的事件是B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华北事变D.八一三事变“……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了CA、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B、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D、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的豪情《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C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观察下图,从历史角度看,其主要价值在于证明BA、蒋介石曾是国民政府委任状B、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合作抗日C、蒋介石曾是朱德的行政上司D、蒋介石曾拉拢朱德瓦解中共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AA、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C、中共和平民主建国方针的实现D、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1937年9月的一天,在陕西三原县石桥镇的一个大坝上,有一万多穿着灰军服、带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都换上了国民党的黄军服和黄军帽。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BA、红军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抗日反蒋B、国共两党再一次实现合作,共赴国难C、为了不引起蒋介石的注意,开赴敌后D、完全接受了蒋介石的要求,改编抗日(2013·上海杨浦一模·20)中国共产党在一份政治宣言中宣布:“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这份宣言的发布标志着DA.国共合作宣誓北伐B.国民大革命的开始C.和平建国纲领的通过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亦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这突出说明了当时中国共产党C4A、放弃了自身的奋斗目标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C、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D、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2013·上海长宁、嘉定二模·27)直接导致右图中所示宣言发表的事件是DA.九一八事变B.南京大屠杀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2014徐汇二模)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佩戴右图所示的臂章是在CA.国民革命时期B.十年内战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2014奉贤二模)20.中国共产党提出“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这一主张应在20世纪BA.20年代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2015虹口一模)25.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敌后”主要分布右图中的BA甲B乙C丙D丁(2015长宁二模)18.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这里所说的“全新的现代性”是指CA.英美等国家的全力支持B.抗日战争挽救了亡国灭种危机C.抗日统一战线的民族性D.西安事变的发生改变战争进程(2015八校联考)23、左图是某次国民党军队的作战示意图,根据所学推测在此战役中,蒋介石给前方下达的命令应是CA.“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B.“对朱、毛与贺龙合股之企图,务必随时洞察其奸,在战略上要经常注意,加以防范。”C.“守土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相应付,务须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D.“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的关键,必须团结奋斗,期在必胜。”(2015闵行二模)26.1937年8月9日《申报》文艺副刊《春秋》刊登了一则重要启事,宣布“本刊从今天起,转变以往作风,重新订正取材范围:如何摧毁万恶的侵略者?如何激发前方的战士?如何唤醒后方的民众?如何达到我们的最后胜利?”这一现象不能说明DA、时势改变《春秋》的宣传主题与选材B、《春秋》显示媒体社会宣传责任意识5C、《春秋》的报导宣传立场是抗日救国D、《春秋》是中国共产党人主办的报刊(2013·上海嘉定一模·24)平津既陷,人民荼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与其国内分崩,不如抗倭作战。——《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该段文字表达的决心在哪一事件中得到印证CA.北伐战争B.改订新约C.淞沪会战D.“三大战役”“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D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2014奉贤二模)23.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卡住”日军的这场战役是DA.太原会战B.台儿庄大捷C.武汉会战D.淞沪会战“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材料反映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C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B、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粉碎日军迅速灭亡中国计划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抗日力量,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B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我国近代工业原本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内地工业十分薄弱。后来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工厂大规模迁往中西部地区,我国工业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调整。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是B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一五”计划的实施“南京大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练习题-第6分册-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二单元-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2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