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德勤公司:中国商业的七大风险
德勤公司报告2004:中国正处于十字路口商业的七大风险2005-11-5中国正处于十字路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与外国投资的最大目的地,经济一片繁荣。中国不仅是获取商品的优先地区,而且国内市场高速增长,已经促使跨国公司投向不断增长的中国目标消费者。中国就是如此。但是中国的成功也有问题。中国的增长已经促使全球商品(例如石油)价格上涨,导致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与对更高利率的要求不断增长。不断增长的中国出口已经降低了全球工业品价格,对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形成了严重破坏。并且中国的汇率政策与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谨慎调整导致了基础汇率的全球失准。部分问题在于中国被亏损国有企业的鲁莽投资所推动的过度增长。这种过度增长是更大的金融虚弱的一部分。这种过度增长被中国的汇率政策与财政政策所加剧,两者被避免失业以及伴随而来的社会问题的可理解的渴望所驱动。其结果就是加剧的通货膨胀、不断增长的金融危机风险、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的歪曲误报。最近几年的强劲增长看来处于风险之中。而且,中国降低经济增长的努力不是不足就是太生硬。对在中国运营的企业来说,虽然长期的成功是很可能的,但中期道路却可能崎岖不平。在本报告中,德勤考察了在中国从事商业活动的七个关键风险,并就如何引导商业活动通过这些危险水域给出了建议。中国的强大生产力、不断增加的私有化、降低的贸易壁垒、卓越的劳动力培养等长期前景是相当乐观的。事实上,中国的承诺是真的。对中国领导人来说,窍门就是转变为一个拥有更强大金融部门而没有不恰当混乱的更加市场化的经济。本报告中讨论的绝大部分风险都与完成这种转变的挑战相关。中国对世界其它部分的影响中国最近的非凡经济表现对其它地区的经济事件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国对商品的强大需求已经提高了这些商品的全球价格,因此创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且从全球收入的石油净输入国转变为石油净输出国。例如,在美国,2004年第二季度的石油价格上涨引起了个人消费增长的回落。恰恰相反,石油输出国俄罗斯与高油价相关的经济增长已经不断加速。另外,中国进口的快速增长对其它几个邻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日本经济的强劲复苏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出口所驱动的。因此,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了一个驱动者。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经济的表现以及中国政府的决策将对全球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以下可能性需要考虑:1,中国经济增长的减缓将对亚洲其它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严重损害,特别是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已经创造了超过十年的强劲经济复苏。减缓也可能对全球商品价格上涨起到逆反作用,特别是石油。这将使石油进口国,如美国、日本、大部分西欧国家受益,而将对日本、委内瑞拉、墨西哥、尼日利亚以及其它石油出口者有害。2,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没有减缓,它对全球商品的强劲需求将继续使这些商品的价格上涨,特别是石油。强劲的经济增长将使中国成为亚洲增长的更强大引擎,使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政治影响力从美国转向中国。最终,持续的强劲增长将使中国成为世界领先企业的一个不断增长的重要市场。3,如果中国打算重新评估其货币,这将有相当多的产物。例如,其它亚洲国家将在允许它们的货币对美元升值上更为自如。结果就是,美国最终将享有经常项目平衡的增加。最后,这意味着欧元与英镑升值压力的减小。展望未来,最有可能的就是中国继续快速增长,以中等规模扮演一个主要的经济角色。对世界领先的企业来说,这意味着中国将是世界的重要一部分。中国的经济规模意味着,在北京做出的经济决策将对世界其它部分产生重大影响。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甚至它们没有在中国开展业务也要对中国进一步了解。最终,中国迈向更大影响力与权威的道路将很不稳定。理解这些风险、规划这些风险对在中国从事商业的企业来说将是关键的。中国商业的巨大机会已经妇孺皆知。大量的宣传都是真的,但仍然存在风险。下面,我们将提供在中国从事商业活动的七大风险。最起码商业领袖应该对这些风险有所认识。1、金融系统也许对中国良好经济前景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其金融系统的脆弱。中国的国内金融调节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大量国有银行向国有企业贷款。另外,政府直接控制利率,所以利率并不能准确反映风险。这样的一个系统将导致对资本的无效使用是不言自明的。除了这些,中国的快速增长大部分应归于更有效率的国外资本的流入。然而抛开效率问题不谈,中国的现有系统已经存在产生问题的可能性。新兴国家从过度的不良银行贷款获取的快速增长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历史。更进一步讲,这种增长将以金融危机而中止。中国并不容易受到这种危机的冲击是因为它的银行系统并没有整合到全球经济中去。尽管如此,无效投资的延长周期将最终的导致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将妨碍增长的可支撑形式的产生。环境中国有四大国有银行。它们是中国工商银行(ICBC)、中国银行(BOC)、中国建设银行(CCB)、中:国农业银行(ABOC)。它们占有对国有企业贷款的90%和中国所有银行资产的59%。1995年通过的《商业银行法》需要国有银行“完全商业化”并实现基本的收益与风险管理。但当国务院“指示银行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管理贷款业务”时法律允许例外。中央政府被假定赔偿银行在此类活动中受到的损失。这种政策意味着什么?不是信誉卓著,而是在信贷分配方面继续扮演决策的角色。近来,中国人民银行(PRC)发布命令严格四大银行的贷款标准。另外,中国银监会(CBRC)已经规定了银行的资产-负债控制。它要求银行保持8%的资产充足率(流动资产,例如现金与准现金作为总资产的一部分)作为对国际结算银行(BIS)的保证以及贷款控制在存款的75%。其它条例规定流动资产必须等于流动负债的25%、贷款不能超过银行资产的10%。银行究竟是否达到了这些标准仍然存在争论。在如何向国有企业分类贷款上仍然有大量工作需要做。有很多其它有益的条例并不需要强迫执行。例如,银行被禁止向关联方提供无担保的贷款。银行被禁止参与投机活动。非银行机构不得干涉银行业决策。贷款必须间接担保。银行必须调查借贷者的信贷历史。银行不得投资物业、股票、租赁。个人不能请求更多的正直廉洁-至少书面上如此。然而围绕这些条例很清楚存在着许多情形。例如,即使不投资股票,它经常通过国有企业-作为报答,代表银行投资股票市场。至于信贷历史的重要性,在很多情况下很明显不是银行决策的基础。否则不良贷款的数量不至于如此之多。事实上,银行不仅在基本政策执行上有一个令人遗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正继续发展。化解危机政府正设定目标以降低资产的不良贷款率(NPL)(精确的比率是争论的主题,但是没人能否认比率过高)。为了处理高不良贷款率,银行通过将更多贷款投向国有企业大大提高了贷款组合的规模。而且,为了进一步降低不良贷款率,政府已经调整了银行的资本。例如,2003年政府向银行注入了4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看起来基本的战略就是增大银行资本,随着经济增长扩大增加贷款,并且希望现存的不良贷款只变成一个不重要的部分。问题是更多的不良贷款也可能创造出来。只有当政府部门通过私有化而重组,将来资产处理的问题才可能完全化解。否则,银行的资本调整仅仅是将清算日期推迟而已。政府的最重要动作就是在1999年建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s)来处置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被注入169亿美元的不良资产,因此减轻了银行的一些问题。到2003年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12亿美元处置了价值61.5亿美元的不良资产-回收率大约20%。更重要的是,银行仍然拥有不断增长的巨大不良资产组合。据估计,规模可能占到中国GDP的27%左右。整体经济的影响近来的中国经济过度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银行过度贷款的结果。例如,2003年的贷款增长是2001年的两倍,2003年的增长占到GDP的24%-任何历史数据都没有过的水平。为什么近来贷款如此之多?这很大程度上应归于中央银行积累外汇储备以抑制货币升值。在这个过程中它造成了货币储备注入银行系统中,造成银行现金剧增,与此同时利率达到历史性新低。因此企业渴望贷款,特别是现在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结果就是贷款的通货膨胀调整成本是不起作用的。影响是什么?所有这些贷款的影响就是导致过度的投资。2003年投资上升了43%,这对于任何标准来说都是惊人的数据。另外,银行贷款的快速增长也有其它的问题以鼓励过度投资。首先,大量贷款投向了不断亏损的国有企业,它们用这些贷款掩盖亏损。它们也投资以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这些能力是不必要的、无法盈利的。结果最终不良贷款的价值增加。这使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剧增。其次,过度投资产生了过度生产能力。因此对全球制造品的价格施加了向下的压力。这加剧了国有企业创造收益这一问题。最后,过度投资使经济升温,主要导致了通货膨胀与全球贸易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中国政府对此的措施是什么?中国政府一直渴望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以抑制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处理不断增长的原材料与能源的短缺。为了达到以上目标,中央银行重申提高银行储备的要求以抑制银行贷款的增长。在2003年,储备率从6%提升到7%,2004年3月,储备率对资本贫乏的银行又一次提高到7.5%到8%的水平。只有农村金融机构免除以上增长的规定。另外,中国人民银行(PRC)试图通过销售政府债券来抵消外汇储备带来的货币影响,以此降低货:币供应量。政府试图通过销售债券来减少货币供应量只是部分取得了成功。在一次最近的销售中,提供的债券只有60%被购买。很明显银行想要更高的回报。但这意味着更高的利率,作为回报将导致更高的资本流入。如果政府不能减少外汇储备的货币影响,那么它要么允许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要么必须重新对货币进行评估。后者更有可能是优先选择。中国政府成功了吗?至今,经济增长最近已经降低了。然而是否应归功于最初贷款方面的努力并不清楚。虽然2003年第四季度的银行贷款增长降低了,但2004年第一季度又提高了。只要利率保持低水平、汇率保持固定,对政府来说通过理性的政策手段降低经济增长就是困难的。然而情况可能是这样:经济增长仅仅通过政府命令与能源短缺而降低。中央政府实际上已经命令一些特定产业的企业削减投资、暂时停止生产。这可能在短期起作用,但这种经济的插入式命令管理将不可避免的导致低效率与失真。它代表了对过去的回归。政府抑制贷款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最佳方式就是重估货币。接下来发生什么?在中国金融历史上接下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将是中国金融部门对外国资本的完全开放。根据WTO条款这将于2007年实行。在中国已经有60余家外资银行运营,但它们只占银行资产的1.4%。一旦管制放开,中国人可以自由将存款存入外资银行,中国企业可以自由向外资银行贷款。这种新的竞争将对金融调节有好处,并对存款者与贷款者来说都有更好的利率。如果中国存款者开始将存款从中资银行转入外资银行,中资银行将再也不能增加贷款。结果将是无能力稀释不良贷款的影响。从这个观点看,不良贷款的快速冲销对防范银行危机来说将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政府的挑战将是管理向金融自由化的转变。它们必须保证国有银行的金融健康,因此它们可以被私有化以及与外资机构相比较。这需要国有企业的快速理性化,从而不良贷款能停止增长。这样作为回报将需要一些痛苦的经济震动,包括破产的国有企业的无数的工人下岗。只要经济快速增长,这些工人都将被吸收到市场经济中。然而如果经济增长衰退(这里讨论的风险之一),那么就可能出现高失业与潜在的社会动荡。如果这个挑战能被政府解决,那么未来将是光明的,一个更具效率的银行系统将导致一个更可支撑的投资与经济增长。2、货币重估中国的汇率政策是很多重要的经济问题的核心:全球经济的不平衡、中国经济的潜在过热、中国经济的未来结构。此外,政策将在接下两年发生的变化对中国以及世界带来的真实产物将是一个重大机会。全球不平衡美国拥有巨大的经常帐户赤字。在外行看来,美国的消费超过了生产,而通过向世界其它地区借贷或者向外国人出售资产来弥补差别。在90年代外国人愿意将他们的大部分资产注入美国时这很有效果。他们期望并从这种投资中获得了良好回报。结果就是美国毫无困
本文标题:德勤公司:中国商业的七大风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