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我国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1我国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摘要利率市场化一直是我国金融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风险控制的关键点本文试从利率市场化的内涵、特征、基本条件及所产生的风险分析入手探讨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中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路径关键词利率改革;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一、利率市场化概念的界定和基本条件什么是利率市场化?从概念来说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2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产业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国民经济运行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上来的基本标志之一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将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经济主体都不可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制定者而只能是利率的接受者利率市场化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1.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金融活动不外乎是资金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金融交易主体应该有权对其资金及交易的规模、价格、偿还期限、担保方式等具体条款进行讨价还价讨价还价的方式可能是面谈、招标也可能是资金供求双方在不同客户或者服务提供商之间反复权衡和选择2.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同任何商品交易一样金融交易同样存在批发与零售的价格差别;与其不同的是资金交易的价格还应该存在期限差别和风险差别利率计划当局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对利率的数3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进行科学准确的测算相反金融交易的双方应该有权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或称规模)、期限、风险及其具体利率水平达成协议从而为整个金融市场合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3.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显然从微观层面上看市场利率比计划利率档次更多结构更为复杂市场利率水平只能根据一种或几种市场交易量大、为金融交易主体所普遍接受的利率确定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同业拆借利率或者长期国债利率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从而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它们将成为制定其他一切利率水平的基本标准也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4.政府(或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主张放弃政府的金融调控正如市场经济并不排斥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样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政府(或中央银行)对金融的调控只能依靠间接手段例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资金供求格局从而间接影响利率水平;或者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从而改变市场利率水平在金融调控机制局部失灵的情况下可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为进行适当方式和程度的窗口指导但这种手4段不宜用得过多以免干扰金融市场本身的运行秩序在上述内容当中商业银行对存贷款的定价权是利率市场化也是金融市场化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价格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普通商业的价格机制影响到的只是整个市场的局部均衡而金融市场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其价格机制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从微观层面看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定价权是其基本的权利没有定价权的企业其经营成效是其自身所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妥善经营也就无从谈起;对商业银行而言其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就成为无源之本更重要的是计划利率将始终是国有银行缺乏效率的客观理由而从金融调控的角度看随着经济周期由计划周期向市场周期转变商业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最重要主体之一其行为具有越来越强的不可控性只有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间接金融调控才能增强商业银行对基础货币调控的敏感度和对基准利率的敏感度从而改善宏观金融调控效果利率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价格它不仅反映资金供求关系而且对提高宏、微观经济运行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利率市场化根本含义是放松利率管制直到最后彻底放开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的高低但是利率市场化又是一柄双刃剑在5条件成熟时放开利率则对宏观经济发展可起着良性循环作用反之则对宏观经济起着负面作用甚至出现失控局面因此利率市场化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利率市场化基本处于经济改革顺序中的最后阶段正确选择利率改革时机和把握其顺序是其成败关键在宏观经济形势稳定情况下推行改革的顺序时利率市场化取得成功机会大一些否则改革有失败的可能宏观不稳特别是市场主体的改革没有到位时采取利率市场化企图以此为突破口摆脱困境往往会事与愿违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顺序应该是先市场主体改革后价格体系改革先实体经济部门改革后综合部门改革在实现全面利率市场化之前还应该是基本完成企业体制改革和国有银行体制改革2.利率市场化要有坚实的市场基础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率自由化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健全的市场主体前提下通过培育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保险市场创造更多的金融工具然后逐步将银行存贷利率管制放开实现利率由市场供求自由决定在缺乏金融市场的培育和深化条件下仅依靠原有市场主体吸收推行利率自由化过程中的利率上涨的负面效应是不可能的在缺乏市场基础情况下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和经营都很难应付利率自由化过程带来经营环境变化导致的成本6增加所造成的冲击甚至可能由此出现“利率大战”威胁从智利、乌拉圭以及其他国家出现的利率改革波折情况分析可以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特点都是在金融市场发育极其薄弱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市场没有多少货币资产工具能供人们挑选市场没有吸纳利率自由化产生的波动能力当政府缺乏对银行间竞争控制和引导机制时利率自由化结果是银行间竞争焦点必然集中于资金价格方面形成高利率同时高利率反过来加剧了价格竞争3.利率市场化要有完善的金融监管作保障利率市场化主要特征是要基本放开利率管制如果没有新的监管手段利率波动会引发一系列不能有效调控的问题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以及适宜的法律和规章来取代对利率和金融的直接干预是放开利率的前提在放开利率前必须建立一套适宜而谨慎的金融管理制度制定高质量的金融监管标准进行严格而有效的银行监督评估银行风险这对利率放开后金融体系成功地发挥作用非常重要健全监管体系最大的好处是它可以弥补由于改革政策设计中的不足缓和短期内释放出的冲击波保证改革能按既定方向进行下去7二、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隐含的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既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既要积极又要慎重(一)利率市场化会激发商业银行从机制到产品的大力创新1.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革实行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将会给中国金融业的业务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从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状况上看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有三家银行改制上市农业银行也正在着手改制上市的准备工作各商业银行目前在经营管理水平、内控机制建设、不良资产处置、风险管理、资金运作等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各方面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利率市场化作为对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与管理模式的一种新考验可有效地激发商业银行在现有基础上用好8价格手段的同时更多地运用非价格手段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以规避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风险目前种种迹象表明为提前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我国四大银行正在逐步改变以往以存贷利差为主的收入结构中间业务由此增长强劲但从总体上看这与国外中间业务一般在30%—40%的占比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换言之中国金融业的金融创新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空间2.有利于商业银行自主经营业务真正做到《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严格的利率管制政策使自主定价权这一经营自主权的核心权益受到限制客观上束缚了商业银行的手脚扭曲了商业化经营的本质限制了金融竞争的活力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放开对利率的管制西方金融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实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金融机构科学确定经营成本和制定价格合理配置资金资源发挥经营自主性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市场主体;有助于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及风险结构完全由市场自发地进行选择因此可以说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真正商业化经营的过程3.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在对传统9业务产品调整定价的同时还必须注重金融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最大限度的满足民众对金融服务与丰富产品的需求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要4.有利于商业银行科学确定经营成本和制定价格合理配置资金资源在除了要考虑派生业务外还应综合考虑客户的信用风险大小、贷款期限的长短即利率风险大小以及商业银行的筹集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分摊贷款的管理部门需要调查了解贷款的风险状况(包括准确的财务状况分析、符合真实情况的贷款分类等)以合理确定贷款定价中的违约成本;要全面把握企业与银行的各种业务往来确定这些业务往来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收益以及商业银行在提供相关的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以供确定贷款价格时参考5.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利率的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部门自觉关注贷款市场的运行趋势根据客户与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往来可能带来的盈利、客户的经营状况、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所需的资金成本、违约成本、管理费等因素综合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推动商业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10与此同时实行利率市场化标志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形象将会在更深层次、更高起点上为世界所认同这有利于增强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二)利率市场化会引发外在金融环境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内在风险1.金融环境引发的外在风险(1)金融市场是否健全发达的风险金融市场不发达就不可能形成通畅的社会融资渠道资金的供求不能通过利率变化进行有效调节在此条件下也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利率在市场不完全时利率市场化还可能引起更为严重的问题利率上升使得风险偏好较大的企业更愿意接受较高利率那些有偿付能力的保守企业不愿冒违约和损失名誉的风险而退出借贷市场即所谓企业的“逆向风险选择”效应由于银行不能对借款人进行全面监控任何借款人都倾向于改变其项目的性质使之更具风险即所谓市场的“激励机制”效应这两种效应将导致贷款违约性随着利率的上升相应增加此外金融机构11还会产生提高利率的自增强倾向引诱资金流向非生产部门给经济造成伤害经济理论已经证明自由资金市场实际上存在多重均衡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最有可能出现低效率均衡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市场深化将很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2)资本流动性差的风险受许多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我国资本增量配置还不能在全社会各部门间自由进行资本存量也难以通过市场实现重组价格体系仍不尽合理存在着行业和企业垄断;由于发展策略和体制等原因尚存在受政府高度保护的行业和企业这些享有垄断利润和高度保护的行业和企业必然会吸引大量投资其发展无疑会快于其它行业和企业所以我国产业资本的社会平均利润率远未形成不同行业和地区间的资本回报率相差很大从而使利率的资源导向功能趋于弱化(3)市场主体缺乏硬约束的风险如果经济主体不能根据利率变化进行理性经济活动利率机制就会失去微观经济基础而难以发挥作用真正的市场主体要求实行预算硬约束否则就不可能在分析成本收益的基础上经营而国有经济恰恰是在缺乏预算约束的情况下参与市场竞争的国有企业通常只注重量的扩张而忽视质的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大多投向低效率的国有企业真正的市场主体还要有完善的产权制度以促使12其责、权、利的有机统一激发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动力目前对国有企业的行政性干预和摊派仍很多、企业缺乏自主经营条件;自主经营扩大后又缺少必要的自我约束国有商业银行也存在着内部人控制和黑箱操作等问题(4)金融监管不足的风险利率市场化将促进金融创新活动而新产品开发对金融机构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的风险利率市场化还可能引起金融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正如1993年以前美国银行业所经历的那样为争夺有限的资金来源金融机构可能竞相提高利率导致其经营成本骤升、效益下降甚至可能出现银行倒闭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恐慌为此对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分业金融
本文标题:我国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