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姓名:孙奕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瞿宝忠20080101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作者:孙奕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苏冬蔚.吴仰儒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2004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研究:狭义层面是指上市公司自身如何快速健康地成长;广义层面是指上市公司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主体,如何与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和谐统一。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已经从广义层面探索上市公司长期成长的机制,如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建立了道一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综合评价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名企业。另外,世界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的专家也为上市公司如何在复杂的入文社会环境下保持平衡稳定的成长制定了一套标准(见世界银行第2001/394/S号报告)。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视上市公司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各类指标为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以此建立科学严谨的动态累积效益计量模型,客观公正地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素质,并深入剖析其长期绩效的形成机制。本文其余部分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介绍和评价国内有关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构建一个科学的动态累积效益计量模型,并讨论模型的实证方法;第四部分对我国上市公司能否持续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包括介绍样本数据的处理、选取合适的计量方法和给出详细的实证结果;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2.学位论文冯璇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治理因素研究——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2008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主流经济学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也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这说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决不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而是健立在结构优化、利益关系协调、均衡适度基础上的经济增长。当然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运行中最具发展优势的群体,实现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但是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而且上市公司多次发生大股东“掏空”公司事件,比如2005年9月酒鬼酒的集团大股东转走公司账上4.2亿资金等事件。可见,目前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着实令人担忧,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了理论界、企业界关注的热门问题。造成企业无法持续发展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既有企业方面的内因,也有经济环境方面的外因。大多企业的无法持续发展都暴露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方面仍存在严重的问题,并且大多企业经理层的主要目标仍然是企业的短期利润目标,缺乏长远的、整体的规划。这不难看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调整过程是否真正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公司治理的很大影响。所以本文认为,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往往体现在其是否有着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有效的治理机制。然而在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将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结构两者结合在一起的实证研究的并不多见,本文将公司治理引入企业发展的动态环境中进行研究,旨在弥补这个研究领域的不足。本文以主板市场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为对象来研究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一般而言,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市场环境因素(市场容量、市场结构等)、宏观环境因素(如政策、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微观环境因素(行业内的竞争对手等),这一般是不可控的。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只有从内部因素着手,这包括:一是创新与学习能力因素;二是企业的管理因素;三是人力资源因素;四是公司治理因素。其中公司治理因素是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许多企业失败的原因根源几乎来自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在世界公司发展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公司,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杰出的成就,都在于可持续发展与公司治理良好的互动与结合。通用电气公司(GE)116年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全球企业界的奇迹。造就GE公司辉煌发展业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治理建设,是GE铸就116年辉煌的一个重大奥秘。事实上,通用电气一直非常注重董事会建设。2002年,美国《商业周刊》把GE公司董事会评为“十大最杰出董事会”之一。在GE公司内部,董事会无疑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GE公司董事会把自己定义为公司的“监督者”、“照看者”和相关人利益的“反映者”,董事会从各方面保证了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得到良好的运行。所以,本文主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分析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目前国内外对公司治理理论及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相关性方面的研究甚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也颇多。但是就公司治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公司治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方面在现有的文献中更少见。而本文则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以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撑,结合我国特有的研究背景,从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公司治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其次,根据以往的文献分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应该将企业、环境、社会的因素都纳入。那么,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分为三个层次:企业层次(其中有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企业财务绩效;二是企业战略管理,自觉地创新与学习);企业与环境层次(这主要是指企业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企业的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空间);企业与社会(这主要是指企业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基础上采用了21个指标构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并运用我国41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3年的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从中找出8个主要成分,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得出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得分与排名,发现其发展较平衡。再次,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公司治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提出了10个假设变量: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程度,大股东是否占用资金,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的是否两职合一,董事持股比例,高管报酬及金额最高的前三高管报酬总额。并购建了一个以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发现,除了股权集中度、董事会开会次数、董事长与总经理的是否两职合一、高管报酬及金额最高的前三高管报酬总额及两个控制变量分别通过5%、1%的显著性检验,其余6个变量都没有通过检验,但是董事会规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呈非线性关系。表明:上市公司股权特征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安排的效率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其执行力、社会人文氛围的显著影响;董事会对公司治理是有影响作用的,但是其中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受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引入独立董事并没有在实质上增加董事会的独立性,独立董事的作用并为显现出来;高级管理人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执行者,适当提高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力,减少“道德风险”问题,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健全和公司本身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治理因素对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不是那么直接,但是相对于其他因素,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更为基础,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制度保障。上市公司只有具备了较好的治理结构和较高的治理水平,才能对公司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对公司人才进行有效开发和激励,才能形成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公司经营绩效,促进公司持续发展。最后,本文的贡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得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得分排名,克服了我国学者选择单一指标或简单加权综合评分衡量公司发展的局限性,也克服了一些评分法的主观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的均为纵向指标,时间跨度为3年。因为从我国学者实证研究所选择的数据模型看,绝大多数学者选择的是绝对指标。这种绝对指标无法反映企业各方面的能力在一段时间内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发展趋势,有较大的局限性;在研究样本上,本文采用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为样本,覆盖面较广,更能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由于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牵涉到很多层面,再加上研究水平和数据搜集的限制,本文一些定性指标没有采用,只做了理论上的论证,因而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具有普遍性意义;由于是考察以2003年的公司治理情况为基期对公司后续期间(2004-2006)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而企业的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并不仅是一年的原因,致使本文得出的结论有可能有失偏颇;对于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未能在本文中得到反映,因而本文的研究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期望能在以后的研究中,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3.学位论文姚禄仕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2009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证券市场得以稳步发展的基石,也是投资者、企业、政府部门及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当前,中外学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从长期绩效、成长能力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展开,而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现实情况的可持续发展因素的系统分析与研究较为少见。本文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较系统地研究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因此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并对中国上市公司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来综合评价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工作如下:1、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内外部影响因素。通过对近10年来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尽管经营能力有所加强,但整体盈利能力却呈现下降趋势,偿债能力较差,成长性不高。此外,通过对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两类上市公司的统计分析,将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归纳为宏观经济环境、政策、产业结构和政府行为等外部因素,以及内部治理机制、资本结构、多元化经营、品牌战略和企业文化等内部因素。2、研究了内外部因素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完整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外部因素的定性分析认为,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政策背景下,政府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手段提高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不当的政府行为将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运用对比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内部因素,认为上市公司要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加强公司内部治理、优化资本结构、避免盲目多元化,努力通过创新、品牌战略和企业文化打造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内部资源”、“能力水平”和“发展环境”为基本要素构建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3、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评价。本文运用AHP法确定了指标体系各层次内部的相对权重,建立了基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数(SDI)”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比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评价。此外,分别对随机选取的样本公司运用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较好的反映了样本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了该模型的实用性。通过构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能够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提供一个有益的方法和工具,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进而帮助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有助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识别影响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因素,进而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4、总结研究结论,提出中国上市公司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可以从宏观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二个方面表述。上市公司的融资、运营、投资、分配均处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中,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宏观经济环境总体状
本文标题: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