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教研员的科研指导服务能力要有“四研”
教研员的科研指导服务能力要有“四研”教研员与教员之间仅一字之差,但在工作性质上却有着本质区别。顾名思义,教研员除了是教员,还是研究员,担负着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和对一般教师的指导、培训任务,这也是人们往往把教研员称之为“师之师”的缘故。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员,成为真正的“师之师”,教研员的路任重而道远。从“四研”入手,努力提高教研员的科研指导服务能力,不失为教研员成长的捷径。一、教研员要“研究自己”教研员要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首先应从研究自己开始。研究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研究自己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研究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目标,从而更准确地定位自己、发展自己,带动学科教研和学科教师队伍发展,推动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首先,教研员应明确自身的素质能力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教研员不是官员,教研员的权威不是来自于手中的权力,而是来自于丰富的知识、广博的实践经验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加强道德修养、丰富文化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是对优秀教研员的基本要求。2.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力。教研员必须加强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把自己从“杂家”变成“专家”。3.要有扎实的研究力。这是教研员的基本功之一,教研员只有懂研究、会研究、善研究,才能成为教师的引领者。4.要有勇于探索的创新力。教研员必须站在教育教学领跑者的位置上学习和工作,要善于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要善于将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创造性地结合,并运用到本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去,创新自己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思维,从而获得对整个教育教学问题的深度透视力和前瞻力。其次,教研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目标。因为教研员的工作对象是学科专任教师,所以决定了教研员的工作性质主要是学科专任教师培训、学科教学组织管理和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教研员主要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带好学科教师队伍,解决好学科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提高本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明确素质能力和性质目标,并对照其分析研究自身的优点、长处,或缺点、差距,有目的地在工作中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在平时做好补差提高工作,从而使自己的教研员工作不断得到提高。二、教研员要“自己研究”教研员必须要自己研究,这就像教师写下水文一样,只有自己亲自研究了,才能发现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目的地加以解决;才能明确研究的意义、目的、程序、要求,体会研究过程的苦辣酸甜;才能把握教育科研的基本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确立自己的权威地位。具体而言,有以下好处:1.通过自己研究,可以很好地解决自身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陆游诗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俗语说:“是非经过始知难”,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教研员不躬身实践,不亲力亲为地进行教研、科研,就不会了解和把握教研、科研的本质,就不能使自己发展成为专家型教研员。2.通过自己研究,可以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研员担当着一定区域内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研究、指导任务.这往往包含着多所学校、多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层出不穷、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研员必须有能力归纳、整理并提出有规律性、针对性的问题,并逐一加以解决。教研员不躬身实践,就做不到这些。3.通过自己研究,可以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教育科研是一门科学,有其独立的组成要件,有相当多的教师甚至是教研员不了解、不掌握这些知识。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做应付性科研、功利性科研,把科研作为牟利工具、作为工作负担,平时做做样子,年末应付检查。长此以往,对教育教学不但无利,反而有害。教研员只有自己亲自做科研,在研究中学习科研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流程,才能够深切体会科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点好处,才能化害为利,才能把问题变成课题、把检查变成研究、把结果变成成果。三、教研员要“研究‘他人’”这里所说的“他人”,是指教研员自身以外的人或事。身为教研员,就不能把自己置身事外,孤芳自赏,固步自封。教研员要想很好地发展自己,还必须深入研究好“身外之事”。1.教研员必须研究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研究有关教育的路线政策,研究不同时期教育发展规划等等。这些都是从事教育的依据和要求,不了解这些,就不会明确国家的教育目的、办学方向,就会使自己的工作变成盲人摸象,工作失去头绪。教研员不仅要学好、研究好,还要宣传好,要当好讲解员、宣传员。2.教研员要研究好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理论。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层出不穷。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有新的理论体系作指导和支撑。教研员是区域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和领路人,研究和践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是自己的必修课。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改革走老路、走弯路。3.教研员要研究好本学科的课程和教学。要认真研究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吃透课程标准,区别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不同;研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各个阶段的具体体现;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研究并验证所选用的教材。要对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还要进行课程资源方面的研究。4.教研员要研究好自己所带的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必须清楚本学科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能力结构;要善于将教师按照不同的指标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有针对性地了解各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要掌握教师课题研究情况。四、教研员要“指导他人研究”这里说的“他人”是专指教研员自己所带的专业教师队伍。众所周知,现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有为难情绪,不懂科研、不做科研,工作凭热情、凭经验,态度应付,方法简单,实效性差。教研员应把指导教师研究作为义不容辞的分内工作,应该清楚自己是本区域内本学科所有科研课题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研究者,不能把自己游离于学科课题之外,把自己定位于这些课题的旁观者,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如果这样,他就不是一名称职的教研员,更带不好这个学科的专业教师队伍。教研员指导教师研究,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责无旁贷,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要善于帮助教师选择研究课题。很多教师谈起教育教学工作总是问题成堆,但让其通过科研加以解决,却又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就是不会选择课题。指导教师研究应从选题入手。首先,要把握好选题原则,即实用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微型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其次,要把握好课题来源,避免选题盲目性。应该说,课题的来源很多,如上级部门立项的课题,教师可以做子课题研究;还有像政策性课题、方向性课题等,这些课题都比较大,有些可能还会脱离教师的工作实际。最好不提倡一线教师做这样的课题。应指导教师从自身工作实践中选题,做成微型课题进行研究,这样做往往是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方法简单,周期短、见效快。2.要帮助教师把握住研究过程。这是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没有精彩的过程,往往就没有精彩的结果。教研员必须经常深入基层学校,帮助教师牢牢把握过程研究,要做到:(1)勤督促。当课题开题之后,很多老师因为多种多样的原因,往往将课题束之高阁,不是按照课题方案开展研究,而是按部就班地重走老路或教研与科研两层皮,这时候就需要教研员按照课题要求及科研基本程序,提醒并指导教师运用教育科学方法,将教研问题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上,回到课题研究的层面上来。(2)多交流。教研员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地位优势、资源优势,经常性地组织交流活动。要主动与课题组进行交流,及时肯定研究中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要尽可能多地组织相近或相似课题之间的交流活动,做到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促使各个课题组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齐头并进,促使研究效益最大化。(3)厚积累。要帮助老师积累经验教训。教育科研最忌讳的是熊瞎子掰苞米,掰了这棒丢了那棒,因此必须在反思和积累中进行。要善于积累过程性材料,这些是基础,要积累点点滴滴的经验教训,这些是心得。只要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自然生成成果。3.要帮助教师提炼成果。教研员指导的如何,课题研究的如何,最终要看研究成果。我们有很多老师的课题研究“只见结果不见成果”,所谓的课题研究报告材料仅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上。原因就是缺乏运用教育研究方法解决教学问题和将实践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的意识和能力,缺乏把做法经验提炼成能够与他人共享的可推广、可转化的教育资源成果能力。教研员要指导和帮助教师从过程中提炼经验,从经验中提炼成果。总之,教育科研能力是教研员必备的基本能力,是教研员必练的内功。指导基层学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是教研员的基本任务,没有基本能力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基本任务。“四研”中,“研究自己”、“自己研究”和“研究他人”是教研员练内功锻造基本能力的必然要求,做到这些,才能“指导他人研究”,实现带好学科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本文标题:教研员的科研指导服务能力要有“四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51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