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背景、影响)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1课第2课第3、4课单元知识结构一群吃货的智慧治大国若烹小鲜守株待兔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和by黄咏涵课标内容:1、探究“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历史原因。2、理解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基本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和by黄咏涵“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主要思想流派。“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各种问题,展开争论。百家争鸣”的含义主要流派:“百家争鸣”的表现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李斯其他: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历史规律: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春秋战国经济、政治?春秋战国文化:百家争鸣“春秋:怎一个‘乱’字了得”?“百家争鸣”出现社会原因(结构图)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变革土地制度阶级关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空前发展百家争鸣井田制瓦解礼崩乐坏分封宗法制破坏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2、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诸侯兼并战争不断;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根本原因)思想一:追求仁义礼教的儒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三、儒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⒈孔子(1)核心:“仁”(2)政治观: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三、儒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⒈孔子(1)核心:“仁”(2)政治观: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论语》(3)教育观:有教无类(首创私学)、因材施教(保守)领域主要内容思想学说文化贡献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儒家六经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1.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汉朝以后)3.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启发(明清后)后世影响政治思想“仁”(核心);“为政以德”(德治);“克已复礼”;民本思想教育思想孔子周游列国路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孔子年龄“颠簸流离,游说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可终日。”为什么?思路提示: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来维护统治并谋求霸权;孔子思想中“礼”主张恢复旧有统治秩序,偏于保守,不能满足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需要,不能适应社会变革需求。三、儒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⒈孔子(1)核心:“仁”(2)政治观:为政以德,克己复礼(3)教育观:有教无类(首创私学)、因材施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⒉孟子(1)政治观:仁政(“民贵君轻”)(2)伦理观:性本善(3)道德观: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保守)三、儒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⒈孔子(1)核心:“仁”(2)政治观:为政以德,克己复礼(3)教育观:有教无类(首创私学)、因材施教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荀子》⒉孟子(1)政治观:仁政(“民贵君轻”)(2)伦理观:性本善(3)道德观: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保守)三、儒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⒈孔子⒉孟子⒊荀子(1)核心:“仁”(2)政治观:为政以德,克己复礼(3)教育观:有教无类(首创私学)、因材施教(1)政治观:仁政(“民贵君轻”)(2)伦理观:性本善(3)道德观:先义后利、舍生取义(1)政治观:仁义(“君舟民水”)、王道(礼法并施)(2)伦理观:性恶论(保守)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孔子孟子荀子时期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仁以德治民性相近仁政仁义王道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奠定基础体系完整蔚然大宗【习题1】(山东省青岛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的理解。根据题干礼法并施的提示应该是荀子主张。思想二:顺应自然、无为辩证的道家治大国若烹小鲜道是什么世界万事万物是如何运行的?道家——无为辩证的智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治大国如烹小鲜。国之利器,不可示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1、道家三、道家与法家的思想主张世界观:道是世界万物本原,藏于自然万物之中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方法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1)老子商容,不知何许人也,有疾。老子曰:‘先生无遗教以告弟子乎?’容张口曰:‘吾舌存乎?’(老子)曰:‘存。’(商容)曰:‘吾齿存乎?’(老子)曰:‘亡。’老子曰:‘非谓其刚亡而弱存乎?’容曰:‘嘻!天下事尽矣。’——《商容》1、道家三、道家与法家的思想主张世界观:道是世界万物本原,藏于自然万物之中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方法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1)老子1、道家三、道家与法家的思想主张世界观:道是世界万物本原,藏于自然万物之中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方法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1)老子①相对主义(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没有本质区别)(2)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1、道家三、道家与法家的思想主张世界观:道是世界万物本原,藏于自然万物之中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方法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1)老子①相对主义(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没有本质区别)②消极避世(注重主观感受,追求精神自由)(2)庄子思想三:强调变革、君权与法制的法家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1、道家三、道家与法家的思想主张世界观:道是世界万物本原,藏于自然万物之中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方法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1)老子(2)庄子2、法家(1)认为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应适时改革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①相对主义(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没有本质区别)②消极避世(注重主观感受,追求精神自由)(商鞅、韩非、李斯)三、道家与法家的思想主张1、道家世界观:道是世界万物本原,藏于自然万物之中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方法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1)老子(2)庄子(1)认为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应适时改革(2)以法治国(3)国君主要树立绝对权威,实行君主专制2、法家(商鞅、韩非、李斯)①相对主义(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没有本质区别)②消极避世(注重主观感受,追求精神自由)【习题2】(2013·浙江温州二模·1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解析】本题考查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理解。题干材料大意是:人民饥饿,是因为居上位者收过多的税费,人民难于管理,是因为居上位者太多事了,人民难以治理。这段材料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C。【答案】C【习题3】(湛江市2012年普通高考测试)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材料观点认为,严格的家庭不会出现类似强盗的行为,而慈悲的母亲则会教育出对家庭或社会有危害的人。这种观点符合法家坚持严刑峻法的主张,故选D。【习题4】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解析】甲项穿衣要顺其自然属于道家思想;乙项穿衣要符合礼仪属于儒家思想;丙项穿衣要节俭朴素属于墨家思想;丁项穿衣要遵守规章制度属于法家思想。故C项正确。【习题5】2012年凤凰卫视在“中国名片”的栏目采访中提出了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问题组。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A.①道家②儒家③墨家④法家B.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墨家C.①墨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儒家D.①法家②墨家③儒家④道家【解析】①体现了“兼爱”的思想,属墨家;②体现了“无为”思想,属道家;③体现了以法律为准绳的思想,属法家;④中的“仁爱”思想属于儒家。【答案】C
本文标题: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55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