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doc
谢谢欣赏谢谢欣赏泊头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学习材料汇编诊改办公室2017年11月10日谢谢欣赏谢谢欣赏目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1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3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18泊头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39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成立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的通知57高职诊改核心:完善内部质保体系建设错误!未指定书签。杨应崧:诊改不是加给学校的“紧箍咒”错误!未指定书签。杨应崧:教学质量要“医院体检”,更要“自我保健”69任占营: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思考78王成方:用人才培养状态大数据诊断和改进教学86崔岩:履行质量主体责任,高职如何找准“坐标系”89周俊:教学“诊断与改进”:变“迎评”为“日常”96周俊:诊断与改进:质量自我提升的不竭动力100冯胜清:学校自我诊断的根本是为了学生发展103马培安:把握好“诊改”内涵才不怕“走偏”105王寿斌:关注“教学诊改”①“望闻问切”,通俗化解读“教学诊改”107王寿斌:关注“教学诊改”②:“由表及里”,对“教学诊改”进行“诊改”110王寿斌:关注“教学诊改”③:“教学诊改”如何消除传统“评估”痕迹113吴一鸣:高职“诊改”突破口:内部专业评估错误!未指定书签。许俊生:提升高职教学质量需用绩效管理“武装”错误!未指定书签。袁洪志: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主体责任须落实错误!未指定书签。谢谢欣赏谢谢欣赏刘振天:系统·刚性·常态,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三个关键词140秦琴: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焦点问题及新趋势149郑觅: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框架与措施159姚原野:高职院校“诊改”制度建设引导管理变革170面对质量诊改,高职院校该从何做起?174谢谢欣赏谢谢欣赏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根据《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一、目的与意义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中国制造2025、创造更大人才红利的重要抓手。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二、内涵与任务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制度的主要任务是:1.理顺工作机制。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形成基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断与改进、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保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2.落实主体责任。各职业院校要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并将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质量报告。3.分类指导推进。各地须根据职业院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推动学校分别开展以“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保证院校履行办谢谢欣赏谢谢欣赏学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集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等为重点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4.数据系统支撑。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况,依法依规发布社会关注的人才培养核心数据。加快推进相关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公共信息服务、培养工作动态分析、教育行政决策和社会舆论监督提供支撑。5.试行专业诊改。支持对企业有较大影响力的部分行业牵头,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设计诊断项目,以院校自愿为原则,通过反馈诊断报告和改进建议等方式,反映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认可程度,倒逼专业改革与建设。三、实施工作要求1.完善组织保证。教育部组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方案研制、政策咨询、业务指导,以及我部委托的相关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遴选熟悉职业教育、具有管理经验、具有公信力的行业企业专家和中高职教育专家、教育教学研究专家等组成省级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指导本省相关业务工作。2.加强省级统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工作规划,根据教育部总体指导方案制定本省(区、市)工作方案、细则和实施规划,以落实改进为重点,组织实施行政区域内职业院校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中等职业学校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也可在省级方案基础上,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3.确保公开透明。各地要加强诊断与改进工作管理。有关组织机构、职业院校和专家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自觉遵守工作规则规程,规范工作行为;建立诊断与改进工作信息公告制度,政策、文件、方案、标准、程序以及结论等均在适当范围公开,接受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教育部办公厅2015年6月23日谢谢欣赏谢谢欣赏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推动和指导各地和职业院校分类开展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简称诊改)工作,我司组织研制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见附件,简称指导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相关工作通知如下:一、落实方案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据指导方案制定本省(区、市)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2.指导方案适用于办学基础相对稳定、办学时间相对较长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依据省级实施方案自主开展诊改工作,接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抽样复核。3.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为省级执行方案研制和抽样复核工作安排专项经费,确保实施效果。二、完善组织1.我司组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简称全国诊改专委会),指导相关业务、开展相关服务、承接我司交办的有关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遴选熟悉职业教育、具有管理经验和公信力的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教育研究专家等组成省级诊改专委会。省级诊改专委会的主任(或秘书长,限一人)可报名成为全国诊改专委会成员。2.省级诊改专委会业务上接受全国诊改专委会的指导,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可承担制订(或指导研制)省级执行方案、开展专家培训、建立和维护专家库、组织专家复核、审定复核结论、落实整改回访等具体工作。三、开展试点在各地诊改工作的基础上,我司委托全国诊改专委会开展以完善指导方案为目的的诊改工作试点。试点工作为期三年。试点省份及其试点院校由全国诊改专委会与相关省谢谢欣赏谢谢欣赏份协商确定,相关诊改工作纳入相应省份工作计划。四、时间要求1.2016年1月31日前,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省级诊改专委会名单及推荐参加全国诊改专委会的人选函报我司;请有意参加试点的省(区、市)将申请函报我司(附3所试点院校名单)。2.2016年2月28日前,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省(区、市)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包括执行方案和工作规划)函报我司。3.2016年起,每年12月31日前,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省(区、市)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年度实施情况以及下一年度安排等函报我司。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邮编:100816)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职与高专教育处联系人:朱华玉任占营电话/传真:010-66096232电子邮箱:sfgz@moe.edu.cn附件:《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5年12月30日谢谢欣赏谢谢欣赏附件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为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简称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指导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目标任务建立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具体任务是:(一)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的基础作用,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预警功能,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三)树立现代质量文化。通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引导高职院校提升质量意识,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基本原则(一)数据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诊改工作主要基于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辅以灵活有效的实际调查研究。谢谢欣赏谢谢欣赏(二)坚持标准与注重特色相结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在本方案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补充形成省级执行方案。学校可在省级方案基础上,补充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诊改内容。(三)自主诊改与抽样复核相结合。以高职院校自主诊改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对学校进行抽样复核。四、诊改与复核(一)诊改对象与复核抽样1.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应每3年至少完成一次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新建高职院校可按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执行。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自主诊改基础上,每3年抽样复核的学校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4。(二)基本程序1.自主诊改。高职院校应根据省级诊改工作实施方案,依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数据,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及效果定期进行自主诊改,并将自主诊改情况写入本校质量年度报告。学校自主诊改可以安排校内人员实施,也可自主聘请校外专家参加。2.抽样复核。复核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学校自主诊改工作的有效程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抽样复核。被列入复核的学校应提交以下材料:(1)学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格式参见附件2)。(2)近2年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3)近2年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4)近2年学校、校内职能部门、院(系)的年度自我诊改报告。(5)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内部质量
本文标题: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8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