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政治学原理》第二版(景跃进、张小劲)【笔记】
《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主编第1编政治的性质与政治研究第1章政治的性质与核心问题1.1.1政治的分析单位1.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1)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政治观第一,个人在价值维度上是崇高的。第二,个人在分析维度上是理性和能动的。(2)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观主要内容第一,对政治必然性的认识。第二,个人与社会本位观。第三,政府合法性的来源。第四,消极政治观。第五,对权力的制约。第六,公域与私域的区分。2.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古典多元主义(1)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学理论特点是规范性,与多元主义理论特点是经验性(2)多元主义的基本观点多元主义可以被视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政治结构,它将全体社会成员置于一个强大的体制化网络(establishednetwork)之中,这一体制化网络由联结公民和精英的社会组织编织而成,并使有效的政治民主成为可能。3.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马克思阶级理论(1)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第一,国体与政体的区分可以说是阶级分析方法的特定产物。第二,强调斗争与暴力。(2)影响选择政治学研究分析单位的因素第一,如何选择分析单位与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有关,在这一意义上,它有一定的客观性。第二,问题意识的产生又与研究者的价值立场、态度情感甚至意识形态倾向密切相关。1.1.2政治的范围1.政府政治观所谓“政府政治观”是一种狭义的政治观,它主张政治只与国家有关(whatconcernsthestate),是政府管理的一种艺术。研究政治也就是研究政府机构及其官员,或者更广泛地说,是研究政府权威的行使。2.非政府政治观非政府政治学(nongovernmentalpolitics)主要指对政党和利益集团的研究。3.广义政治观政治居于所有社会集体活动—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公共的与私人的—的中心,它存在于所有的人类集团、机构和社会中。4.公域与私域区分的两种不同形式1.1.3政治与行政的分化第一阶段:“政党分肥制”(spoilssystem):1829年杰克逊就任美国总统,鼓吹“胜利品属于胜利者”。在官职领域推行“民主”的做法,由在选举中取胜的政党从自己的支持者中遴选官员。“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理念:美国国会1883年通过《彭德尔顿法案》,在联邦政府推行公务员制度。新的人事制度将公务人员区分为政务官与事务官,前者随政党选举结果的进退而进退,后者按照文官制度的有关法律进行管理。作为政治方面的保障,文官被要求在政治上采取中立的态度。第二阶段:“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在《行政的研究》(TheStudyofAdministration)这篇经典性的文章中,威尔逊(WoodrowWilson)借用一位德国学者的嘴道出了自己的主张:“政治是所涉事情重大而普遍的国家活动;行政相反,它是关于个人和细琐事情方面的国家活动。因此,政治是政治活动家的特殊领域,行政则是技术官员的领域。虽然政策若无行政的帮助便一无所是,但是行政并不因此就是政治。”1.2政治的核心概念与核心问题1.2.1作为政治核心概念的权力通常而言,政治学中的power(权力)指涉主体间关系,是主体在社会关系中实现某一既定目标或达致某一结果的能力。权力的三面性:权力的第一面——着眼于决策的权力。权力的第二面——“议题设置”或“不决策”。权力的第三面——“思想控制”或“偏好型塑”。1.2.2政治的核心问题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与权力的制约结构最为重要,因为前者涉及民主的基本原则,后者体现了宪政的基本精神,它们一起构成了政治或政治学的核心问题。1.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卢梭:“即使是最强者也决不会强得足以永远做主人,除非他把自己的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萨托利:“权力属于人民建立了一条有关权力来源和权力合法性的原则。它意味着只有真正自下而上授予的权力,只有表达人民意志的权力,只有以某种得以表达的基本共识为基础的权力,才是正当的权力。”2.权力的制约奠定现代分权制度基础的是洛克和孟德斯鸠的近代分权学说:宪政对权力的制约既包括对少数人行使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对多数人行使权力的制约。一句话,对权力都要进行制约,无论是谁的权力,或什么样的权力。如何在制度结构层面制约权力?第一,政府机构之间的分权应如何进行?第二,分立的权力部门如何才能实现制约?第三,这种制约如何才能实现平衡,而不是导致僵局或失衡?在权力制约问题上,我们有必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一是权力制约;第二是权力制约的具体制度安排。前者是对人类政治共同体普遍有效的基本原则,后者则需要根据本国国情寻找合适的制约方式,不能把某种特定的权力制约方式与权力制约本身简单地等同起来。第2章政治学:研究方法与学科特点2.1如何研究政治:历史的维度到目前为止,政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主要阶段:制度研究、对非正式制度的经验描述、行为主义革命、后行为主义2.1.1制度研究19世纪下半叶,也就是政治学发轫之初,出现了一大批对政治制度进行描述的形式—法律研究,我们今天称之为老制度主义或传统制度主义。主要观点:第一,传统的或古典的制度方法是形式—法律和历史—比较的。第二,尽管不存在明确的理论建构目标,传统的制度取向也有自身的理论关照。第三,政治制度的安排与选择带有强烈的价值因素,这表现为赞成自由民主制度的政治价值。2.1.2对非正式制度的经验描述新的研究假设是:政府决策的权力或许就在这些非正式的组织和行为之中。这些发现和假定将政治学带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人们的关注焦点从形式和法律结构转向围绕这些结构的非正式的实际政治。到20世纪20年代这一研究阶段达致高潮,并对美国政治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阶段研究方法上的两个基本的缺陷:1、缺少测定资料可信程度以及基于这些资料的发现和解释的正式方法。2、事实陈述和价值判断没有明确区分开来,两者常搅和在一起。2.1.3行为主义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行为主义运动是漫长演变的一个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以梅里亚姆(CharlesEMerriam)为代表的美国芝加哥学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政治学发展到行为主义这一阶段既是追求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性的一个新顶点,也是这一过程的一个产物和标记。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征:第一,用严格的分析技术来取代常识性的描述。第二,行为主义在个人和聚合的层次上解释人们的政治行为(集中在选举和投票)。第三,与规范理论的区别在于,行为主义研究强调区分事实与价值,主张从事实的研究中发展理论。第四,行为主义阶段在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突破。2.1.4后行为主义后行为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的兴起是因为行为主义遗留下来许多它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后行为主义对行为主义的抨击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行为主义科学观的批判。另一个火力点集中在“价值中立”上。政治学中规范研究的复兴:规范理论的复兴以20世纪70年代罗尔斯与诺齐克之间的争论为代表,前者发表了《正义论》(1971年),后者以《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1974年)来回应。争论的核心问题都与国家有关:一是国家或政府存在的目的。二是“分配正义”(distributivejustice)及其对自由的意涵。对于政治学研究而言,规范研究复兴的意义在于,将被行为主义驱逐出去的价值重新带回来,而且确定其在政治学研究中的适当地位。2.2如何研究政治:逻辑的维度所谓逻辑维度的分析是指考察政治学中存在的不同研究范式,这些研究范式是在政治学的历史过程中渐次发展和形成的。大致说来,迄今为止,政治学中比较重要的研究范式有新制度主义、精英理论、多元主义、政治系统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2.2.1新制度主义的基本特征1、新制度主义强调“制度是重要的”,并将其置于因变量的解释地位。2、新制度主义是一个复数,亦即存在不止一种的制度主义,而且源于不同的学科背景。3、运用新制度主义分析政治,其核心问题有三个:第一,哪一种政治制度最适宜于产生“好”的政府和社会关系?第二,怎样解释政治制度安排的多样性?第三,政治制度的差异对政治行为、政治权力和政治过程的结果产生了哪些影响?4、虽然同冠名为新制度主义,不同类型的制度主义在方法论上是多元的,甚至它们对什么是制度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2.2.2精英理论形成于19世纪的古典精英理论是对西方民主政治的一种否定性回应。“精英—大众”二分法是精英理论的前提和基石。代表人物: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熊彼特--“精英民主论”精英理论引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理解权力在社会中的配置状态。2.2.3多元主义多元主义与精英主义争论的核心在于:社会中权力的配置究竟是高度垄断的,还是多元分散的?使多元主义有别于精英主义的是对两种不平等方式的区分,即累积性不平等与弥散性不平等。多元主义和精英主义的对立并非不可消解。“精英多元主义”一词也许较好地说明了两者之间的结合。2.2.4政治系统理论二战之后兴起的政治系统理论就是将自然科学中的系统方法(生物学的有机系统以及控制论的机械系统)运用于政治现象的分析,将政治看作一个系统。在方法论上,政治系统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柔塑性。代表理论: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多伊奇的政治沟通理论、伊斯顿对系统分析方法的评价“系统分析是以最广泛、最一般的方式构成的,是故虽然近几十年内方法研究的方向已发生了变化,可是,系统分析对于当前政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仍具发言权。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有如此多的系统分析所提出的概念,都已被用来解决现下所提出的各种实际问题了。”2.2.5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萌芽和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行为主义的高潮时期,七八十年代成为政治学中的显学。表2—1政治与经济的市场观:47关于公共选择理论的争论,这些争论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涉及基本的方法论问题:将经济人模型引入公共领域是否得当?政府机构是否具有区别于私人企业的公共性?政治中的行为真的是理性算计的么?如何对待不同文化中的行为差异?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第二个方面是公共选择理论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由于公共选择理论与新右派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遭到了具有左倾倾向的学者的猛烈攻击。2.3政治学的学科特点:研究对象与范围的动态性、研究范式的多元性、学科边界的开放性、政治学的国别风格达尔:政治学研究中存在着四个分析维度达尔在《现代政治分析》一书中指出,政治学研究中存在着四个分析维度,它们是规范分析、经验分析、政策分析与意义分析,相应地形成了四种知识成分。每一种政治理论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同时包含了它们,只是构成的比例不同而已。西方政治学知识的可转移性问题:根据达尔的分类,西方政治学知识的可转移性问题亦可区分为规范知识的可转移性、经验知识的可转移性、政策分析的可转移性以及意义分析的可转移性。其中,所谓规范知识的可转移性是指首先在西方社会形成的政治价值是否具有普遍性。所谓经验分析的可转移性与此不同,它受到实证资料的严格检验。第2编政治系统的硬件:第3章国家和超国家政治3.1从城邦国家到民族国家3.1.1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1.城邦国家第一,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它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希腊。第二,城邦国家的特征:城邦是排外的,是血缘和宗教共同体;民主的管理形式第三,城邦制度衰落后,欧洲进入帝国时代。2.封建国家及城市的兴起“中世纪”经历了封建国家、等级国家和绝对君主国家三个时期。封建国家实行领主制,领主在得到分封土地的同时,也得到了这块土地的“特恩权”,即行政、立法、司法、军事、铸币等全部权力,由此形成了封建割据状态。在这些分散的封建邦国之上,则是统一的基督教权威——教皇,基督教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城市的兴起(1)公元10—11世纪城市经济的兴起为中世纪封建国家注入了新的因素。(2)城市是指由商人、自由人、行业工人和附近的农村居民以交通便利之处的城镇和城堡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聚居点。(3)城市制度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居民拥有人身自由。第二,通过获得特许状,城市成为一个独特的司法地区,拥有特别的法律、法庭和充分的自治权。3.绝对君主制国家(1)到16世纪,欧洲大多数国
本文标题:《政治学原理》第二版(景跃进、张小劲)【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83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