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廉洁从教-践行师德.ppt
廉洁从教,践行师德主讲人:高萍廉洁从教的秉持之理•廉洁从教内含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不能借职业之便谋取私利,应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保持高尚情操。现代教师职业道德,何以提出这样的规范?•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强调廉洁从教,固然具有对一定的为师不廉现象的针对性,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因为和其他行业相比,教育行业总体还是比较廉洁的,并不是说提出廉洁从教是因为不廉洁比其他行业都严重。为师从教要秉持廉洁,最重要的是与教师能否很好“立教”、“树人”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廉洁从教是关系到能否很好“立教”、“树人”的大问题•所谓“立教”,一是指当教师能够被教育岗位所接纳并胜任这一项工作。这一点实质上说的是当教师够不够资格、适不适合在教育工作岗位“立足”(胜任)的问题。二是指当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各种教育影响,能够在学生中得以确认或确立,即被学生信得过并且接受,内化为自身品德,这一点实质上说的是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能不能有效的问题。当教师够不够资格?对学生进行教育能不能有效?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能不能做到廉洁。因为廉洁属于人品因素,如果不廉洁,在道德上就不够当教师的资格,是没有资格站立在教育岗位上的;如果不廉洁,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教育就难以确立于学生心中。•社会择师,常以品德为首要,因为这是培养有益于社会之人的根本前提。教师的品德操行除了仁爱、真诚,还包括公正廉洁,好的品德要靠有良好品德的人来培养,廉耻之心要靠廉洁之举来熏陶,廉洁公正才能在人格上具有当任人师的资格.廉洁公正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另一方面,从教书育人特别是在品德培养方面来看,廉洁公正也是教师在人格品德上能否有效育人的根本,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为师立教之本。因为:只有廉洁,教师才具有人格上的可信性。廉洁是教师良好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具备廉洁公正的为师品格,其人格才具有可信性,进而在教育中才有可能把真、善、美的种子真正播撒在学生的心田。•相反,为了师不廉,他们的人格及他们所进行的教育难以产生可信性,甚至被学生所看不起;其次,廉洁,教师才具有道德上的感召力。为师执教,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是教之以事,还要喻诸于德。学生心灵的塑造和陶冶,需要教师言行一致并且体现真、善、美的情操,这其中也包括廉洁从教、公正清明的品格。这样才能使为人师育人的言行具有良好的道德感召力,成为策励人心向善的力量,深刻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没有公正清明、廉洁从教的品格,执教育人就不具有道德感召力。可见,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富有道德感召力的重要前提条件。再有就是,只有廉洁,教师才能保持教育公正性。•教育公正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其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是教育公正最基本的要求。实现教育的公正性,教师要有公正执教的品格。为教公正与廉洁从教是密切联系的,不廉则不正,廉洁从教是保持教育公正的前提。也就是说,要做到教育公正,首先要从廉洁开始。为师不廉,则难以有公正,这也是许多事实证明了的。•所说的“树人”即指培养人的渐进而长期的过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是此意。同时在这里,所树之人即真正有真善美品德的人。为师“树人”,教人求真求善求美,能否廉洁公正至关重要。因为这是“树人”的根本人格条件。•教师“树人”固然需要以知识的雨露去滋润,但同时也要注意以良好的人格情操去陶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智慧要靠智慧来培植,良心要靠良心来熏陶,树立学生高尚的品格必须以教师自身的高尚品格来感染。而为人清廉公正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只有当教师自己的言行正直而高尚时,他所持守的道德观念才能深入到孩子的心灵中去,并逐渐支配孩子的思想和感情。•如果不能廉洁公正,其言行就有可能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成为扭曲学生人格的不良诱因。其次,廉洁有利于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活的源泉。•培养良好情操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的廉洁公正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存在,往往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被学生所感受,对学生道德人格和情操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予良好的熏陶。再有就是,廉与不廉内含不同的道德是非观念。教师廉洁从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中,不仅注意从教师那里学习科学知识,同时也学习做人的道理,往往总是从教师对某些事情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及行为中,领略着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其中,对学生是非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是否廉洁。•教师执教廉洁公正,学生就会逐渐认识什么是廉耻,什么是正直,什么是卑贱,什么是高尚,进而逐渐形成一定的是非感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廉洁从教对社会风尚的文明倡化也具有重要影响。因为:一方面,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期望性和社会瞩目性。在期待和瞩目他们培养良好人才的同时,也要求他们对世人有良好的文明示范作用以引导社会风尚的文明。另一方面。教师这一职业往往被人看成是社会上最有修养、最有文化、最文明的人。他们的言行常常被当作社会认可、最能体现社会意愿的范型。•许多人往往从教师身上来判断社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来判断自己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甚至把教师当作言行的楷模。由此可见,教师言行对社会风尚有巨大的影响,其廉洁从教的行为因此便显得格外重要。廉洁从教的实践体现•首先是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为师不廉,以教谋私,虽有很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主观上失去了道德上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教师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才能按照职业的道德规范和党纪国法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调控,不断增强自我控制的内在机制,及时矫正和调整教师行为中的失误,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看来,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师德的学习和修养,努力促进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全面发展和有机协调。•第二方面的努力是要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不良风气是不公正的土壤,而不公正则难以保证做到廉洁。公正与廉洁是互为的。廉洁是教师公正立身之大维。廉洁才能保持公正,公正才能世身廉明,为教廉洁。而抵制不良风气,才能体现廉明公正之品性。同样,廉洁公正,才能强化抵制不良风气之能力所以,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是廉洁为教所必需。这意味着教师:一是应明确是非标准,增强辨能力。有了非标准,才能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抵制污浊之风,保持教育公正。是非标准的掌握,辨别能力的增强来自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刻理解,来自于正确人生观,道德观的自觉修养,来自于对国家政策法律的自觉学习。•二是敢于抵制不良风气,恪守公正立场,在教育中,凡是违反教育方针政策,凡是违背法纪法规,凡是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凡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言行,都应该坚决抵制,不能麻木不仁,明哲保身。在教书育人的活动中,不为污浊庸俗的压力所动摇,不做违反道德原则和政策法纪的事情。三是自觉培养公正之品行。公正之品行,即内在公正意识与外在公正行为一致性和稳定性。它包括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坦荡正派,正直仗义等。养成公正之品行,才具有公正之风骨,廉洁之高节。•还有就是自觉接受外在监督,增强廉洁从教意识,这将有利于更好促进教师廉洁从教意识的形成,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自觉接受外在监督,一是要主动把从教行为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教师要主动报告自己在廉洁方面的情况,自觉接受这方面的检查。二是在从教过程中处理各种关系时要增强透明度,如讲究程序的合理性和处理各种关系的合乎原则性,或让组织、家长、学生等直接参与,共同决定并负责等。
本文标题:廉洁从教-践行师德.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0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