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需要相适应的
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需要相适应的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规律和途径广西区气象局谢章萍二OO六年六月二十日2006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人才与教育培训”学术研讨会前言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把中国气象事业定位于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对国家安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前瞻性作用。与这一战略相对应,我们需要建设一支能够实现该战略规划的高素质的气象人才队伍。当今世界国家间、组织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支撑战略的实施和实现气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而气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才能培养出、留得住高素质的人才。气象事业与其他的行业相比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这就决定了气象事业的发展战略的特殊性,进而决定了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在有着相关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共性之外还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规律和途径。一、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1.1专业性强气象科学技术在20世纪的最后二三十年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在20世纪中期形成的经典气候学理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全球气候系统的概念取代了经典的“气候”概念,即气候变化不再单单是大气内部的动力变化过程,而是受到来自于气候系统外部的动力、热力等因素的影响。与之相对应,气象科学技术在大气化学、大气环境和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发达国家利用先进的探测系统和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并通过持续的技术开发,建立起了以数值分析技术为基础的天气、气候的预警、预报、预测和预估系统,这是当今世界气象预报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受气象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社会分工日益精细趋势的影响,我们的气象专业技术也日益朝更加精细化的领域发展,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一支具备更高专业素养的气象人才队伍。一、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1.2需要高科技支撑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战略目标。以卫星、雷达等高科技手段为主的探测体系的建立,能够比较全面地获取气候系统信息。这些新的技术观测平台的使用对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的气象专业人才必须熟练掌握新技术观测平台的相关维护和应用技术,才能将新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极至。1.3服务性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明确了气象部门“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这一战略突出了气象事业的公益性,即气象事业应该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益部门。这就要求气象部门的人才队伍具有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任务,服务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离开了服务这一目标,则气象事业如无本之木,只有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服务工作做好了、做大了、做强了,气象事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注重服务片面强调部门的、小团体的利益,无异于缘木求鱼,最终将被发展所淘汰。一、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1.4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随着包括气象科学技术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的发展呈现出更加细分化和跨学科、跨专业两个趋势,细分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大量高层次的人才,而跨专业、跨学科的趋势则要求大量的具有多学科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我国气象队伍庞大,但是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缺乏高层次、高素质人那才。我们的气象从业人数大约是美国的10倍,但本科以下人员占70%,博士学位获得者仅占0.46%,这一现实提醒我们,要实现我们气象事业的战略目标必须要大量的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1.5需要一线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战略目标。“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需要一流的技术人才去维护、去操作,而我们的一流的装备和一流的技术大多是应用于气象事业的一线的,如气象观测、探测、预测、预报、预警、信息传输、资料整理、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的大量的一流装备一流技术需要大量的一线高级人才。一、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1.6强调团队型人才气象事业的发展需要全体气象员工的艰苦努力奋斗,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集群化的趋势,即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是以若干个相关的科学技术群的形式实现,单靠一两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往往无法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团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1.7人才分布不平衡我们的人才存在着严重的分布不平衡,具体表现为地域的不平衡和条块分割。地域分布不平衡主要是指观测台站的空间分布不合理,与台站地理、经济条件对应的人才的分布也呈现出不合理。条块分割是指由于我国有许多的部门都承担着气候系统相关圈层中某些要素的常规观测,由于缺乏长期综合的规划,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形成了各部门观测台站网的重复建设,人才资源的重复配置,造成了国家资金和人才的浪费。二、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律2.1受社会环境影响所谓社会环境,简单地说,就是同生活主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主体之外的一切事物,即客体之和,组成社会环境。具体包括人口环境、社会群体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社会环境是影响气象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气象事业和其赖以发展的人才必然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社会环境对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特殊的影响大致可归结为:(1)社会环境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方式。(2)社会环境是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支持。(3)社会环境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参照标准。(4)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中人个人问题,其真正原因常常不是个人原因,而是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二、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律2.2受人才市场规律的影响一般来说,人才资源通常有两种配置模式,即计划配置模式和市场配置模式。计划配置模式是指依靠行政手段、计划指令与思想教育等调节人才资源的流动与分布的模式。我国传统的人才资源配置模式是与计划经济相联系的,在这种配置模式下,单位难以自主用人,人才难以自主择业,基本上没有流动的自由,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基本上是由国家计划安排和领导意志所决定的。人才的市场配置模式是根据价值规律,以物质利益为杠杆,以工资、薪酬为主要手段,引导人才自主流动,推动单位自主用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最大化的模式。在我国,人才市场机制逐步培育和健全,计划配置开始逐渐为市场配置方式所取代,并逐步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从气象部门人才这支队伍来看,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配置的影子还挥之不去,特别是在基层单位,在选用人才方面,不同程度地仍在沿用行政任命等方式。这些问题都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严重影响了这支人才队伍的建设。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建立健全人才市场配置机制。一般说来,人才市场配置机制主要是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三大机制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共同决定人才市场配置功能的强弱。二、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律2.3受气象文化的影响气象文化是指气象部门特有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行政组织规范、制度和组织机构。气象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大致可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服务文化四大部分。精神文化是气象文化的核心,是气象行业的灵魂,气象精神是在长期气象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被全体气象从业者所认同的理想追求、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气象精神的内容应当是既具有气象行业特征,又体现气象人所追求的目标特点,语言简洁而富于哲理,琅琅上口又意境深远,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气象精神是一种看不到确能感觉到的精神力量,具有强烈的向心力,能凝聚全体气象职工,塑造团队精神。制度文化主要包括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三方面的内容,气象部门的管理体制总是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同时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范。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机制和载体,它的内容必须也一定要适应精神文化的要求,它是约束气象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反映了气象活动的主观意识和观念形态,为气象人营造了适宜于开展气象活动的良好氛围。是气象工作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各种气象业务规范和行政管理制度均属这一方面的内容。二、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律行为文化是气象职工精神面貌、职业道德、工作作风、行为举止、品格风尚等方面的动态体现,是气象精神在气象活动中的反映。行为文化按不同岗位划分,还可以细分为管理者行为、执法者行为、服务者行为、经营者行为等等。管理者行为是其中最重要的行为,对其他群体行为产生着直接的导向性影响,能起到楷模和榜样的作用。气象行为文化是最直接展示和体现气象职工整体素质的,对气象工作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服务文化是气象文化中最直接面向社会公众的部分,是气象与社会交流的载体,也是公众认识了解气象的主要途径,是最能代表气象行业形象的外在形式。主要包括天气预报服务产品、制作预报产品和防灾减灾的科学技术方法、卫星、雷达、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装备和气象台站风貌等。在这些内容中,预报服务产品最受社会各界关注,它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运用得当就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气象行业的地位、声誉、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二、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律2.4受国际气象发展影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我国自加入WTO后,既要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采取鸵鸟政策逃避全球化的趋势必然要被世界发展的浪潮所淘汰。地球是全人类的地球,而气候则是全地球的气候,气候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国际气象合作将在减缓自然灾害、水资源管理、环境质量提升、减缓臭氧层的减少、保证食品安全、保证交通、健康、旅游等要害部门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气候问题已经不单单是学术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政治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已经持续高速增长了20几年,与之相应,我国的能源消耗和有关污染物排放增加,某些国家试图通过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给我国施加压力,将气候问题作为压制我们的筹码。同时气象问题还对国防与军事气象保障产生重要的影响,国际气象合作成为我们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国家经济继续稳定发展的重要舞台。三、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3.1通过创新锻炼人才加强理论研究和原始创新,提高气象科学的基础研究水平,为气象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我国气象科学在国际上以东亚季风动力学及其预测、青藏高原气象学、江淮梅雨、东亚季风区对全球变化响应与短期气候预测等研究著称。我国应当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面向世界气象科学前言理论发起冲击。通过技术创新和对新技术进行系统集成,提高气象事业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通过体制创新合理配置气象科技资源,促进跨部门、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在用人机制、分配机制、人才评估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通过创新发现人才,锻炼人才。通过教育培训机制和模式的创新,促进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手段、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周期、教育培训内容等的变革。在抓好学历教育为主的高校气象教育体系的的同时还要加强高校以外的培训机构和重点基础学科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三、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3.2通过市场机制配置人才就气象部门人才的成长及其队伍建设而言,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人才配置:第一,首要的是健全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作为市场配置的实现机制而起作用的。人才市场的竞争包括供给主体的竞争即人才之间的竞争和需求方的竞争即用人单位的竞争。第二,要因时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符合气象部门实际情况的人才评价体系,为建立和完善人才价格机制提供公开公平的价格标准。气象部门的人才和其他人才一样,也有一个“认可”问题,即评价问题。按照传统的人才观,人才的评价是以学历和职称为标准的,按照科学人才观,当务之急就是要加紧建立人才评价体系,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以学历职称界定人才的局限,体现市场经济体制下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标准。积极开发适应不同类型人才的考核测评技术。在此基础上,推进人才市场价格机制的完善,以引导和调节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增强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第三,要建立健全与市场配置相适应的管理培训体系,为平衡供求,促进人才市场发展,满足高水准竞争提供人才资源,为高端人才的进入提供高层次的平台。当前全球人才运动呈现两个突出特征,一是整体短缺;二是单向流动。因此,人才资源实际上变成了稀缺资源。建立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后,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下,还应管政策导向,管
本文标题: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需要相适应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0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