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沈志华著
享有盛名的美国学术机构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WoodrowWilsonInternationalCenterforScholars)专门成立了“冷战国际史项目”(ColdWarInternationalHistoryProject),相应的学术刊物也取名为CWIHPBulletin。而著名的冷战史专家约翰.盖迪斯则称之为TheNewColdWarHistory,见JohnLewisGaddis,WeNowKnow:RethinkingColdWarHistory,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7.关于这方面的情况的详细介绍和评价见北京大学现代史资料研究中心编的《冷战国际史研究资料》第1辑,2002年7月;陈兼:《关于中国和国际冷战史研究的若干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第16··25页。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迪特.海因茨希《中苏走向同盟的艰难历程》,张文武等翻译,背景新华出版社,2001年李丹慧《北京与莫斯科:从联盟走向对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章百家、牛军《冷战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韩战》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苏同盟的经济背景:1948—1953》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2000年关于苏联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余敏玲最近有专文论述:《苏联英雄保尔.柯察金到中国》,《新史学》(台北)第12卷第4期(2001年12月)。P3在国际关系史领域应该加强对于出现在社会基层的那些现象、人物和事件的研究。上世纪50年代,中国普通民众对苏联的了解,除了中国本身的大量宣传外,主要是通过苏联文学和电影在中国的传播。且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苏联人恐怕就是派遣到全国各地的苏联专家了。所以,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认识苏联专家就是认识苏联,对苏联专家的感情和态度,就是对苏联的感情和态度。在一定时候,民众的情感和倾向也会影响到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本文标题: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沈志华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20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