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阶段复习课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阶段复习课【备选答案】①三大改造②全方位、多层次③浦东④十一届三中全会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⑥十四大⑦人民公社化运动⑧一五计划①⑧⑦⑤⑥③②④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革1.从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前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1)原因:为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照搬了苏联模式;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上急于求成等。(2)做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起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高速度。(3)评价: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建设工业化起过积极作用,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弊端日益暴露,使企业失去活力。在农村则挫伤农民积极性,农业长期落后。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1)原因:客观分析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正确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借鉴外国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2)做法: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在城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管理模式,实行政企分开等。(3)评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在城市增强了企业活力,工业得到发展,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1)原因:党中央进一步认识国情和总结经验教训,决定加快改革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做法:把企业推向市场。(3)评价: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典题训练1】(2012·吉林模拟)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政策是()A.改革开放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D。题干中有“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主要指“市场经济体制”。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调整时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土地改革1950—1951年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调整时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人民公社化1958年当时一些领导人主观上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调整时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典题训练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从1949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经历的变化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度→人民公社→社会主义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解析】选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后变为个体农民私有制;三大改造后又由个体农民私有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即社会主义公有制;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不改革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1.(2012·海南单科·T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解析】选A。B项是中美处于敌对,在新中国成立初就已经形成这种局面;C项抗美援朝早已结束;D项当时中日关系没有变化仍然处于敌对状态。当时重工业基本布置在东北有利于接受苏联的技术援助。故答案选A项。2.(2012·上海单科·T28)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A.三大改造B.中苏关系C.“文化大革命”D.“三面红旗”【解析】选D。中苏关系破裂和“文化大革命”发生,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不符合时间要求,可以排除。三大改造完成于1956年,明显不符合题意。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号称“三面红旗”的左倾错误的泛滥,导致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使得人口出现负增长。3.(2012·海南单科·T25)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解析】选A。B项材料中指的是日常支出,体现不了铺张浪费,排除B项;当时处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要缩减工业生产规模,故C项错;D项不是直接目的。4.(2012·天津文综·T4)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年1月10日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通用粮票”“1963年”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5.(2012·安徽文综·T18)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表2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解析】选B。从表中数据及时间信息来看,我国农村家庭收入及消费水平增长率明显高于城镇,由此可以说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于21世纪初,A错;从表中城镇收入及消费水平的增长率来看,城市经济改革已启动;D在图中没有体现。故选B。6.(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T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解析】选A。纷纷下海经商说明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A项符合题意;由于本题题干主旨和选项之间的逻辑性不强,其他三个干扰项如果用题干主旨无法直接排除。我们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进行排除。B项说法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在80年代就开始而不是1992年,故排除B项;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不是1992年,故排除C项;D项说法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在80年代也已经开始,不是1992年,故排除D项。7.(2011·福建文综·T19)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解析】选B。从材料中“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可以判断出这时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基本胜利,革命胜利后到1956年属于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当属于新民主主义,也可以从题干中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反映出来。A项是在1840—1919年,与题目的时间不吻合;C项应当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D项只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8.(2011·海南单科·T2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解析】选C。上海、天津等地原来是工业比较先进的地区,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布局在东北和西部为主,这些地区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作为原来工业较发达的上海、天津逐渐在全国的工业比重中下降,所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选C。A项明显错误,B项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与上海、天津增长率低不能形成必然的因果关系,D项与题意无关。9.(2011·北京文综·T19)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A.19461949B.19521956C.19661976D.19781982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2【解析】选B。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时间应是过渡时期,故选B。A中1946年与全民所有制占到41.5%,1949年占54.5%相矛盾,故排除。C项文革中不存在公私合营、私营等经济。D项改革开放时期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等经济所占比重较大。10.(2011·海南单科·T24)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解析】选A。人民公社体制下,经营规模扩大,直接导致家庭个体经营形式的消失,所以A符合题意。所有制仍然是公有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由于实行统一的分配体制,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排除C。由于该体制未能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得不到发展,工业化的基础也得不到增强,排除D。11.(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解析】选A。A项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平均主义,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A项为正确答案。B项规定只涉及经营权的调整,1962年未改变农村所有制成分,B项不符合史实。C项1962年及以后“左”的错误不仅没有消除反而进一步加剧,C项不符合史实。D项该政策是为恢复发展农村经济而实行,并未波及城市,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12.(2011·上海单科·T28)“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D。从题干可知农民获
本文标题: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阶段复习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2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