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安娜和娜拉的形象比较
叛逆的生命——安娜和娜拉的形象比较摘要: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和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叛逆女性典型。二者之间既有着相似的处境,也有着迥然不同的命运轨迹。本文将对安娜和娜拉的形象进行具体的比较和分析。关键词:安娜娜拉矛盾觉醒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自由渴望个性解放的新女性,然而,在当时伪善丑陋的上流社会,她被视为不道德的有罪的抛夫弃子的坏女人,所以托尔斯泰采取的是一种很矛盾的复杂态度。与安娜相比,《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因爱情的幻灭而产生失落感,她的觉醒和离家出走是其主体意识的复归和对自我的寻找,表现了她的精神觉醒,也是“易卜生式‘精神反叛’的体现。一、形式上的婚姻(安娜的木偶式婚姻和娜拉在婚姻中的玩偶地位)安娜的不幸在于她和卡列宁生活宗旨的对立。就像狄更斯说过的:“在婚姻中没有比宗旨不合更大的不幸了。”安娜崇尚精神生活,她视真诚的爱情为精神生活的宗旨,以爱情幸福为生活的目的。可卡列宁一出校门便托身官场,他热衷功名,那是他毕生的追求,这使他变成了缺乏人的正常感情的“官僚机器”。安娜逐渐认识到自己婚姻的不幸,于是她开始挣扎,渴求一份真诚自由的爱情。安娜的婚姻虽然不是由父亲或者哥哥决定的,但是她的婚姻也不是爱情的产物,而是被上流社会的思想所左右的,是被别人影响的。所以安娜起初的生活是过着一种单调乏味的木偶式的生活,可以说主宰生活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自己反倒成为受人支配的木偶。几乎还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女的时候,安娜就由姑母作主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卡列宁。但是卡列宁伪善自私,过于理性化而生命意识匮乏。相反,安娜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她与这样的丈夫生活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这种生活窒息了她的生命活力。卡列宁把安娜仅仅当成女人和孩子的母亲,是他面子的象征,而不是一个知心爱人,他从来也不知道安娜是一个和自己平等的人,他们在婚姻当中应享受平等的权利和地位,更应该互相给予爱和呵护。而易卜生《玩偶之家》中,娜拉是作为贤妻良母形象出现的,她也为此感到非常幸福和骄傲。可是后来她发现,作为妻子,她对丈夫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实际上丈夫海尔茂从未以平等的身份对待过自己,自己只不过是丈夫的一个高级玩偶。其实,海尔茂对娜拉的爱与否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安与危,虽然海尔茂常甜蜜地称娜拉为“我的小鸟”、“小宝贝”、“小松鼠”,甚至“我的孩子”,并一再声称爱娜拉,甚至还说“娜拉,你知道不知道,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看似亲热无间、恩爱无比,且富有牺牲精神,但女人在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性权威面前不过是服从者。当他发觉娜拉冒名签字会影响他的名声和前途时,他就暴跳如雷,大肆辱骂。当情势转危为安、他觉得自己的前途没有被断送时,他则喜出望外,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这不仅说明了他对妻子的感情是以自己根本利益的得与失为转移的,而且还透露了他在思想深处把男女婚姻家庭关系看作了以追求和维护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利害关系。二、安娜和娜拉的觉醒精神安娜起初也很安于这样平淡的生活,以卡列宁妻子的身份出现在她所属的上流社会的各种社交场合。但婚姻对安娜来说并不是出于自愿的,他们二人的婚姻不是平等的爱情,这样的婚姻本就潜伏着不稳定的因素。安娜那貌似平静安逸的心里像是沉睡的火山一样,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激情,毕竟安娜是一个年轻鲜活的女人。在和渥伦斯基邂逅之后,她那沉睡的爱的激情和生命意识被唤醒了。安娜开始憧憬爱情,她发出了强烈的心声“时候到了”“我要爱情,我要生活”,于是她不顾一切奔向爱的波涛。此后,她身上总流露出一种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对真正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因而托尔斯泰让安娜发出“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的呐喊,表明托尔斯泰对安娜女性意识觉醒的认同。安娜的女性意识觉醒是爱情的呼唤,虽然自己在婚姻中已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木偶,但她依然渴望爱情。娜拉却是为了改变自己在婚姻关系中的玩偶地位,尽管她一直在取悦于自己的丈夫,甚至有时宁愿把自己当作一个玩偶。起初的娜拉满足于所谓的小家庭生活,像个孩子,她不仅在行为上像孩子,而且在思想上也像孩子,她没有意识到丈夫把她当小孩子呵护甚至玩赏,而不是对一个妻子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所以她在丈夫面前大多时候都有意无意地表现得像个孩子,并以此作为自己换取丈夫“喜爱”的资本。所以说孩子性是造就娜拉“玩偶”地位的根源。娜拉在“醒悟”后,也承认自己“没出息”“得受教育”。三、女性意识觉醒的惩罚托尔斯泰让安娜在享受甜蜜爱情的同时却被深深的负罪感困扰着。安娜所受的教育和她信仰的宗教,使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矛盾中,安娜对儿子的爱和对渥伦斯基的爱同样炽热,两头都不愿放弃。所以,安娜最终承受不了内心的折磨和社会的压力,选择了卧轨自杀,结束痛苦的生命。安娜虽然已随隆隆的火车而去,但她美丽灵动的形象仍长久地活在读者心中。如果说娜拉对丈夫的男权思想还多少能接受的话,那么最让她不能容忍的就是丈夫灵魂深处的极端自私。正是这一点,让娜拉感悟到了自己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丈夫的“玩偶”。那娜拉应该怎样才不至于沦为丈夫的“玩偶”呢,作品中没有交代,只是让她离开了丈夫,一走了事。对此,鲁迅先生评论说:“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鲁迅先生的意思是娜拉缺乏应备的生存技能和正当的谋生手段,以后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只有走卖笑为生的堕落之路。莱辛在分析自己的作品时曾说过,悲剧主人公应该同时是有罪又无罪的。因为他如果完全有罪,他就成为一个罪人,引不起我们的同情心,而如果他完全无辜,那他就是一个偶然的牺牲者,对我们不会有什么教育意义。安娜和娜拉恐怕正是这种意义下的悲剧人物。安娜所属的那个阶级带给她无法逃脱的罪———精神世界的空虚。而娜拉是在男权背景下婚姻关系的牺牲品,她不想沦为丈夫的“玩偶”,尽管她选择离开丈夫,但是她却无法走出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结构。注定是个悲剧人物———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外国文学作业题目:叛逆的生命——安娜和娜拉的形象比较文学院新闻一班王赫男2011073028
本文标题:安娜和娜拉的形象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2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