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1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月球B.黄河壶口曝布C.长城D.泰山自然风光2.以下对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A.文化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反映B.政治是基础,文化是政治的集中表现,经济是文化和政治的反映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文化和经济的反映3.阅读书籍、欣赏作品、观看影视等都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表明()A.参与文化活动就能提高人的文化修养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C.文化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D.文化活动的根本意义在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接受馈赠的礼物时,中国人会表示感谢,但一般不会立即打开,西方人则会立即打开并表达谢意。这表明()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B.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5.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告诉我们A.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人有不同的影响B.人是文化环境的产物C.人只能被动地适应文化环境D.文化环境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6.广东南海九江镇被称为“龙舟之乡”,该镇的龙舟赛具有悠久的历史,至今每年都要举行龙舟赛,吸引了大批人前来观看。这说明文化的影响具有()A.潜移默化的特点B.深远持久的特点C.多样性的特点D.时代性的特点7.文化对人的影响()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是有形的、具有强制性③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A.思想道德素质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C.科学文化素质D.情感、态度和价值观9.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四大发明、书画、击缶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精神。这说明()A.文化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文化一定能塑造健全的人格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文化能够提高人的道德修养10.下列关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观点正确的是()①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④理解、包容和吸收所有的外来文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手段的是()A.商贸活动B.人口迁徙C.互联网D.教育活动1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相互吸收B.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C.求同存异D.优先发展本民族文化13.对待文化多样性,不正确的主张是()A.认同本民族的文化B.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互相借鉴,取消差异D.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214.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是()A.文化遗产B.传统思想C.价值观念D.庆祝民族节日15.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是指()A.地方文化的多样性B.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C.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D.区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16.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现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是()①创造文化②文化传递③文化沟通④文化共享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7.我国历代志士仁人、学者高僧、工役商贾不远万里,不避艰险的文化之旅,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外域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说明()①文化传播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的过程②不同文化在传播和交流中可以相互借鉴③文化的交流与借鉴能促进文化的发展④各国文化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传统文化阻碍了现代社会的进步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在继承中发展19.下列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它必然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B.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C.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是一成不变的D.传统文化应该全部被继承和发扬20.以下能充分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征的是()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薪火相传,越燃越旺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2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A.尊重差异,平等交流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全盘继承,推陈出新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2.下列做法能体现出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A.全面继承,为我所用B.推倒重来,另起炉灶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3.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①社会制度的变化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运动④经济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4.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A.社会实践B.交流与借鉴C.科技进步D.创作灵感2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学说,是与当时的社会大变革分不开的。这主要说明了()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社会实践26.我国古代木兰从军的故事无数次让国人感动,如今,它借助交响乐和情景歌剧的艺术形式走向世界,无数次地感动世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①不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相同的②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④文化交流能够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7.近年来,中华文化产业虽然获得了迅猛发展,但缺乏自主品牌。部分娱乐节目收视率极高,但大多是购买别国版权制作的。这启示我们()A.要立足实践,加强文化创新B.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3C.要全面开放文化的所有领域D.应该由政府主导和决定文化市场的方向28.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A.多样性B.包容性C.灵活性D.独创性29.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这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A.源远流长B.唯我独尊C.博大精深D.独树一帜30.在中国历史上,尽管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王朝统治中国,但汉字的使用一直是主流,且从未终止过。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③中华文化一脉相承④汉字是各民族文化的标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1.吴越文化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这说明()A.区域文化是在相互借鉴中形成的B.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C.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D.民族文化具有地域特征3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B.民族文化只能得到本民族的认同C.民族文化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D.各民族先进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之瑰宝3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关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不正确的是()A.能够彻底同化其他民族文化B.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C.能够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D.能够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4.当前,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是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5.下列成语或典故中能反映中华文化中自强不息精神的是()A.同舟共济B.三顾茅庐C.舍生取义D.愚公移山36.在当代中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B.团结统一,爱好和平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37.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爱国主义D.自强不息38.“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体现了我国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A.爱国主义B.团结统一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39.清朝初期,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这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A.团结统一B.勤劳勇敢C.自强不息D.爱好和平4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一名句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A.团结统一B.自强不息C.爱国主义D.爱好和平441.下列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决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④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A.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民族精神永不泯灭C.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民族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3.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如果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说明()A.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B.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C.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强大的唯一动力D.弘扬民族精神必能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4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A.爱国主义B.弘扬传统文化C.思想道德建设D.科学文化建设45.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就是要发展()①多种类型、风格多样的文化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③能带来任何消遣娱乐的文化④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6.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是因为()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根深蒂固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腐朽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便利③我国始终坚持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了不良思想和现象的出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7.当前我国文化市场发展迅速,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寻机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为此,我们应该()①提高眼力,拒绝污染②阻止文化产业化的发展③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④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A.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和谐发展B.扩大我国的文化输出和提高文化竞争力C.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凝聚力D.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49.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是()A.民族主义B.集体主义C.马克思主义D.和谐文化50.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A.发展公益性文化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D.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51.中华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各具特色,共同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它们共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这表明()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与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文化的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是矛盾的5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从文化角度看,中国人在春节总要回家过年,是因为()①只有庆祝民族节日,才能表达民族情感②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③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唯一标志④民族节日蕴涵丰富的风土人情和伦理道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3.中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陆丰皮影戏
本文标题: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3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