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3-2-5高三二轮复习区域经济发展
第1页返回导航地理考点五区域经济发展命题角度1区域农业发展1.(2014·高考课标Ⅱ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第2页返回导航地理第3页返回导航地理(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第4页返回导航地理[解题技巧]1.审题干“1957年开始垦荒”说明开发晚、原始环境破坏轻;“土壤肥沃、精准施肥”是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绿色”指环境质量高,污染少;“米都”说明稻米生产量大,商品率高。第5页返回导航地理2.析图表第6页返回导航地理[尝试解答](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第7页返回导航地理(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第8页返回导航地理命题角度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2015·高考上海卷)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完成(1)~(2)题。第9页返回导航地理(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第10页返回导航地理(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A.休闲旅游业B.高端金融业C.农贸批发业D.房地产业第11页返回导航地理[解题技巧]1.审题干(1)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2)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率。第12页返回导航地理2.析图表第13页返回导航地理[尝试解答](1)(2)AA第14页返回导航地理[方法规律]1.农业生产条件分析思路首先,分析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灌溉水源等,主要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比如不同的农作物对光照、水源、土壤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其次,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在社会经济条件中,种植历史、劳动力往往成为传统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条件,对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往往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条件,在某些区域有时还起到主导性作用。第15页返回导航地理最后,区别农业生产的优势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优势因素也就是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没有这种因素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限制性因素往往是一个区域自然条件中存在的不利方面,比如西北地区的干旱,黄淮海平原的风沙、盐碱、旱涝等都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当然,在一些偏远地区农业自然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特别是某些特色农产品更是优质产品,其限制性因素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比如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等。第16页返回导航地理2.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分析思路(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或建设商品性生产基地)。(2)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4)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5)推进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6)积极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意识。(7)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第17页返回导航地理3.区域工业化分析思路(1)三大产业变化统计图或资料的分析: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反映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直接反映区域工业化状况。工业生产数据的变化直接显示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特点,特别是通过一些产业部门的数据统计,也可以反映区域内工业发展特点。第18页返回导航地理(2)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数据变化分析区域工业化特点:一般来讲,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可直接反映出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务工人员的素质可以反映出一个区域内的工业类型,如务工人员以低文化为主的工业一般是传统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务工人员以高学历为主的产业多是高新技术产业。(3)根据区域资源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一个资源丰富的区域其工业类型应主要是采掘工业或资源加工产业,因此多形成一些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第19页返回导航地理4.区域城市化分析思路根据考查方式,应主要分析以下内容:(1)从城市数量的变化和城市规模的变化,分析城市化发展特点。(2)从区域内城市人口的比重上升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增加,分析城市化的发展。(3)根据地理位置分析城市化,一般边界外贸集散地或大城市的郊区往往是城市化发展和扩散的地区。第20页返回导航地理5.解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工业化、城市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等,因此各区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积极发展科技、努力改善交通、美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促使该区域的工业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第21页返回导航地理[学以致用]题组一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2016·四川成都模拟)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第22页返回导航地理1.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A.90天B.115天C.130天D.140天2.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CB第23页返回导航地理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期在4月1日至4月11日,成熟期在7月21日至8月1日,经计算可知春小麦的生长期在102~122天之间,故B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南部比北部播种期和成熟期都要早,故C项正确。东部山地播种期晚于同纬度中部平原区;西部高原区地势高、气温低而播种期和成熟期较晚。答案:1.B2.C第24页返回导航地理题组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km2,1月均温为-21℃~-18℃,7月均温为21℃~22℃。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图回答3~4题。第25页返回导航地理3.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A.劳动力短缺B.低温冷害更严重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D.旱涝灾害更频繁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A.退耕还草,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水果园艺业D.扩大耕地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BD第26页返回导航地理解析: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第3题,50年来该地区的沼泽地和滩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也有所减少,湿地和林草地的减少导致其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大大减弱,使得旱涝灾害更加频繁。第4题,该地草地面积比重小,不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答案:3.D4.B第27页返回导航地理题组三区域工业化在改革开放之初,珠江三角洲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但近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据此回答5~6题。第28页返回导航地理5.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②适逢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④良好的区位条件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⑥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B第29页返回导航地理6.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经历了夯实基础和稳步发展两个阶段。这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B.原料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C.原料指向型产业、动力指向型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D第30页返回导航地理解析:第5题,珠江三角洲发展条件有区住、政策、侨乡优势,又适逢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机遇,该区煤、石油等矿产资源贫乏。第6题,珠江三角洲发展的两个阶段分别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答案:5.B6.D第31页返回导航地理题组四区域城市化(2016·浙江宁波二模)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读图完成7~8题。注: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第32页返回导航地理7.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关于四省(市、自治区)的结论正确的是()A.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B.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C.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D.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B第33页返回导航地理8.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A.地势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第一产业发达C.城市用地较为完整D.城市化水平较高A第34页返回导航地理解析:第7题,图中显示上海城市用地人口密度较小,说明上海人居环境较好;同时上海城市用地经济密度最高,说明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值最高,即土地的经济效益高,则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第8题,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即单位面积的人口密度大,可能与重庆多山地,少平地有关;城市用地经济密度低说明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值低,可能与经济发展较落后有关。答案:7.B8.A第35页返回导航地理限时规范训练
本文标题:1-3-2-5高三二轮复习区域经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55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