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部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作家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文章主题】本文通过对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的细致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因被贬官后内心产生的无法排遣的忧伤、愤懑之情,以及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文言现象】★重点实词(1)隔篁竹篁竹:竹林(2)水尤清冽尤:格外(3)为坻坻:水中的高地(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5)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6)俶尔远逝俶尔:忽然(7)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8)悄怆幽邃幽邃:幽深极了(9)崔氏二小生小生:年轻人(10)蒙络摇缀蒙:覆盖络:缠绕缀:下垂(11)参差披拂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披拂:随风飘荡的样子(12)日光下澈澈:穿过、透(13)明灭可见明灭:或隐或现(14)不可久居居:停留★一词多义(1)乐:①心乐之以……为乐②似与游者相乐逗乐(2)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久居能够(3)清:①水尤清冽清凉②以其境过清凄清(4)环:①如鸣珮环玉环②四面竹树环合环绕(5)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②隶而从者跟从(6)以:①以其境过清因为②卷石底以出而③全石以为底用★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凄神寒骨:凄,在文中意思为使……感到凄凉;寒,在文中意思为使……感到寒冷(2)意动用法心乐之:乐,在文中意思为以……为乐(3)形容词作动词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在文中意思为靠近(4)名词作状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在文中意思为向西②下见小潭:下,在文中意思为向下③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文中意思为在空中④日光下澈:下,在文中意思为向下⑤俶尔远逝:远,在文中意思为向远处⑥潭西南而望:西南,在文中意思为向西南⑦斗折蛇行:斗,在文中意思为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在文中意思为像蛇(爬行)那样⑧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在文中意思为像狗的牙齿一样★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下里竹子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彻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地方过于凄凉,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5.(2014·聊城)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拓展探究】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答:课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的,依次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小石潭的特点: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2.文章通过描写小石潭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游览小石潭,触景生情,由乐转悲,表现被贬后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3.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答: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四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4.文章第二段对游鱼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答:从侧面表现出潭水的清澈,表现出作者愉悦的心情。5.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答: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看出忧。6.如果要开发小石潭作为旅游景点,请根据原文内容,抓住景物特点,为小石潭写一个简介。答: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7.作者游小石潭的心情由乐而悲,你如何看待他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忧乐观?答:我认为作者的这种忧乐观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心胸豁达,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示例二:我能够理解作者的这种忧乐观。人生遭遇挫折,加上外围环境的凄凉,难免会产生悲伤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表明观点,言之有理即可)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答: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9.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0.(2014·聊城)结合选文,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答:“一切景语皆情语”即借景抒情,是指借景物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选文中作者眼前景物之所以“寂寥”,正是因为其内心“悄怆”。【练习测试】一、(2014·秦皇岛模拟)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①,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②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游居柿录》【注释】①沙市:在湖北省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②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③流行:远行。坎止:静止。1.【甲】文的作者是唐代(朝代)文学家柳宗元(人名)。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明灭可见.(显现,看得见)③任之.而已(它)④辄.复不遂(就,都)3.翻译下列句子。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我当时想乘船到湖北沙市去,竟然被大雪所阻挡。4.【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夜的寂静。5.【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孤寂、忧伤,【乙】文表现了达观、超脱。二、(2015·河北名师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菖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柳宗元《石渠记》)【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注释】①渴:潭名。②箭:小竹。③庥(xiū):休息。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C)A.有泉幽幽然.然.胡不已乎B.其.侧皆诡石怪木安陵君其.许寡人C.然卒入于.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常用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题思路:解题时要联系所学知识,逐一对比揣摩,结合语境进一步区分。A项“然”前者为“……的样子”,后者为“(既然)这样”;B项“其”前者为代词,后者为语气副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C项“于”两个都是介词“到”;D项“自”前者为“从”,后者为“如果”。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其长可十许步。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②风摇其巅,韵动崖谷。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答:【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潭水清冽,水声悦耳。
本文标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5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