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关爱生命-健康成长家安全教育家长会
家长会是连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了一座金色的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进一步密切家校沟通联系,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无缝对接和共育共防,弘扬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育人理念,按照市、县教育局统一安排部署,我校开展本次“关爱生命•健康成长”专题家长会。亲爱的家长朋友,每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都让人无比惋惜和痛心!预防学生意外事件发生既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义务,让我们家校携手共育共防,为孩子美丽青春绚烂绽放保驾护航!(一)什么是?人们对健康的认识:1.以前的观念—无病就是健康。2.现代的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一、入学适应不良二、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1、厌学2、学习困难3、考试焦虑4、学习方法5、学习疲劳6、认知缺陷三、人际相处与交往1、同伴交往2、师生关系3、亲子关系四、品行问题行为1、攻击性行为2、欺负行为3、捣乱行为4、网络迷恋行为五、情绪问题近年来,学生坠楼、服毒等自杀事件有所上升。:一是在,事件多集中发生在节假日特别是春秋季开学前后、小长假结束等学生生活和学习节奏转换的阶段;二是在,13至18岁之间处于叛逆期的初中学生相对较多,而且有;三是在上,事发前都或多或少由于某些原因与家人特别是父母发生过激烈争吵或肢体冲突;四是在上,许多事件在发生前孩子都表现出一些有违其日常习惯的行为,或是通过各种方式向要好的亲友、同学透露过轻生念头;五是在上,许多孩子缺乏完整的,一些孩子曾受到暴力、恐怖或是消极的文化产品浸染,还有部分孩子患有自闭症、抑郁症等或严重的心理障碍但未得到及时治疗或干预。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与父母、老师交往关系中的,也称“”,他们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活动能力增强,也迫切期望摆脱父母、老师羁绊而获得心理上的自由。从,意味着中学生对父母的依恋被其他的依恋(如对同龄人的友谊)冲淡;从行为上意味着父母对子女的约束已不能像儿童时期那么严格;从观念上,意味着青年心目中法规与价值不再取决于自己的父母甚至老师了。家长朋友们,预防学生轻生自杀需要您们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孩子成长过程发生的和所犯的,对孩子不能过于苛责,让孩子拥有人生价值感、家庭归属感;二是对孩子,帮助孩子合理规划人生,不要过分地将社会压力传导给孩子,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三是与孩子之间的,切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造成孩子强烈的逆反情绪;四是多与孩子,加强与孩子好友的联系,善于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和个人隐私,当发生亲子矛盾时争取获得孩子的理解与认可;五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孩子的身体状况,孩子的情绪波动和情感变化,孩子远离暴力、恐怖和消极的文化产品,及时有效地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当孩子情绪波动较大或行为习惯异常时,应及时告知班主任老师密切关注,。随着道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出行的日益频繁,道路交通事故伤害已成为人们健康的一个重大公共问题,学生更是交通事故的高发人群。我国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约,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居,平均每天有280多人死于车祸。。这个数字向人们敲响警钟,追根溯源,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违章违纪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梳理分析近年来学生交通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特点规律:一是在上,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孩子上下学、节假日、交通高峰期以及早晚车辆较少车速较高时段;二是在上,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路况复杂、视线不良、转弯、下坡、交叉路口、村庄旁主要道路等路段;三是在上,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孩子横穿马路、在公路上玩耍、骑自行车、乘坐电动车等时机;四是在上,交通事故都伴随着酒后驾车、超速行驶、争道抢行、疲劳驾驶、抢灯闯线等道路违章违法行为。当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成为车轮下的亡灵时,当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因为惨痛的车祸而支离破碎时,这一切都在提示我们应当时刻警醒,车祸猛于虎!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您的孩子的一些不经意的行为也存在着隐患。•交通安全:1、不坐超载的机动车。2、不坐无牌无证、报废的机动车。3、不坐非法营运机动车。4、不坐未经检验合格的机动车。5、不坐货运车辆、农用车辆、拖拉机。•交通安全:1、不准无证驾驶机动车。2、不准闯红灯。3、不准在公路上扶身并行,相互追逐、曲折竞驶或突然猛拐。4、不准翻越护栏。5、不准在公路上玩耍。一是加强个人交通安全意识,不违反酒后驾车、超速行驶、争道抢行、违章装载、超员、疲劳驾驶、抢灯闯线等法规规定;二是教育和看管孩子,按信号灯通行,过街走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不要跨越隔离设施,不要在机动车道内行走;三是教育和看管孩子,不在道路上追逐打闹和玩耍,不在机动车道上拦乘、等候机动车;四是教育和看管孩子,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不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五是教育和看管孩子,不乘坐非法营运的三轮车、农用车、电动机,不乘坐非法改装车辆和报废车辆;六是教育和看管孩子,乘坐私家车时12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在副驾驶位置就坐,并系牢安全带。1、教育孩子不玩火,不玩弄电气设备。2、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3、不乱接乱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4、家中不可存放超过0.5公升的汽油、酒精、天那水等易燃易爆物品。5、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6、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用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7、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8、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部门来处理。9、不能随意倾倒液化气残液。•要教育子女注意科学饮食,保障一日三餐;•要教育子女注意饮食卫生,不能吃“三无”食品或已过期变质的食品;•不要到无证、无照摊点上购买食品。•全国每年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溺水、交通或食物中毒等事故•溺水和交通居意外死亡的前两位•中国溺水死亡率为8.77%,其中0岁至14岁的占56.58%,是这个年龄段的第一死因。我县区域内河流众多,湖泊、水库、池塘等星罗棋布。其中,离、比较近,广大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防溺水安全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加强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和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严防溺水事件发生。•①不会游泳;•②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③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④盲目游入深水漩涡。此刻,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心里都不会感到轻松。您是否感叹,是否惋惜,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世界上转瞬消失?此时此刻,您怎么想?预防孩子溺水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多一分对孩子监管和教育,家庭就会多一分安全和欢乐,更可避免因孩子溺水而带来的后悔、遗憾和悲痛。一是,让孩子牢记严守预防溺水: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6.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二是不带孩子到危险水域附近游玩、游泳、垂钓等,;•三是起孩子在校外期间的,随时掌握孩子行踪,特别是对于喜欢游泳的孩子要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四是经常与孩子同学、朋友家长之间的,携手共同防范孩子结伴外出游泳、戏水。(一)当你独自在家时•1.自己在家,遇到陌生人来访①先不要开门,并检查门是否锁好。②问来人是谁,来找谁,有什么事,不要告诉对方,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家。③千万不能开门,无论他如何花言巧语,都要等家长回来处理,并要及时给家长打电话说明情况,如果对方撬门,要及时拨打要大声拨打110。④熟人来叫门也不能开,让他等家长回来再处理,并把情况通过电话告知父母。⑤不是特别熟悉的亲戚来敲门,同样也不能开门,让他想办法与父母联系,并把这一情况通知父母。2.有陌生人打来电话问父母的情况①首先问来电话的人是谁,有什么事。如果你并不认识来话人,请不要告诉他任何事情。②如果来话人要你父母的电话、手机号码,请不要告诉他,你可以请来话人留下姓名、单位、电话及留言。③对于陌生人打来的电话,你最好不要让对方知道只有你一个人在家。3.发现家中来了小偷①如果你在门外发现家里好像有人在偷东西,请不要大声喊叫,更不要冒然进屋。②到同学或邻居家,把情况告诉大人们。如果证实家中确实来小偷,应迅速拨打派出所电话或110报警。③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遇到情况不要害怕,不要慌,千万不要自己冲进屋或大喊大叫,以免自己人小力单受伤害。④如果发现家里有被偷过的迹象,自己千万不要乱动任何东西,要保护现场,以便破案。4.发现有人在撬邻居家的门①如果你发现有陌生人在撬邻居家的门,很可能是来了小偷,这时你不要轻易跑到门口大声喊叫。②应当打派出所电话或110报警。③如果家里没有电话,可在邻居家门口没有情况时,迅速到附近同学或其他领居家把情况告诉大人,并打电话报警。(二)在回家或外出的路上①如果在路上遇到你不认识的陌生人向你打听家里或父母的情况,或以某种借口(如维修、检查、查电表等等)让你带他到家里去时,你千万不要向他提供任何情况,更不要信以为真,将陌生人冒然往家里带。②只要这个人你不认识,无论他说什么,你也不要轻信,不要同他多说话,并迅速走开。③同时你要对此人格外注意,尽可能不自己独行。④外出时如遇走失的情况,每个同学要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父母的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一些亲戚的情况也要熟知。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万家平安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平安的种子播撒进自己的心田!让欢乐和幸福永远围绕在我们身边!让平安伴随我们大家健康成长!
本文标题:关爱生命-健康成长家安全教育家长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6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