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预防医学概论复习资料
1/10预防医学名词解释:1.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EEDs):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体内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过程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3.碘缺乏病(iodinedeficiencydisorders,IDD):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4.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影响劳动能力的疾病。5.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diseases):又称职业性多发病,与职业有关的,由多种非特异性致病因素所致的疾病。6.职业中毒(occupational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发生的中毒。7.刺激性气体(irritantgases):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8.尘肺病(pneumoconiosis):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9.手臂振动病(hand-armvibrationdisease):是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10.放射病(radiationsickness):指由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放射损伤。11.营养素(nutrients):指食物中可提供能量、构建机体和修复组织、调节代谢以及维持生理功能的化学成分。12.营养(nutrition):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和从事各种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1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dynamicaction):也称食物热效应,是机体由于摄取食物而引起体内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14.食品安全(food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并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15.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foodpoisoning):指由于摄入被细菌或其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16.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referenceintakes【DRIs】):既是衡量所摄入的营养素是否适宜的标准,又是帮助个体和群体制定膳食计划的工具。2/1017.合理膳食(rationaldiet):通过多种食物合理搭配,营养素充足、比例适当,能使人体达到合理营养的膳食。1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NCD):指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引起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为代表,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一组疾病。19.疾病监测(surveillanceofdisease):是指长期、连续和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20.社区(community):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宏观社会的缩影。21.社区诊断:通过一定方式和手段,收集必要资料,对一定时期内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社区卫生服务的供给与利用以及社区综合资源环境进行客观、科学的确定和评价。22.卫生监督:是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卫生法律法规授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卫生法律法规、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及可能存在危害隐患等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卫生行政执法行为。23.卫生监督主体:是指享有国家卫生监督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卫生监督管理活动,并对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24.卫生监督手段:是指卫生行政机关为确保卫生法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贯彻实施所具有的条件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25.预防性卫生监督:卫生监督部门依据公共卫生法规,对城乡规划和基本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扩建、续建)所开展的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经常性卫生监督:是指卫生监督机关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管辖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个人或有关社会组织遵守公共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的日常性监督活动。选择:1.六维健康观:身体健康(科学膳食、平衡营养)、心理健康、智力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2.三维健康观: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3.健康影响因素:环境、生物遗传、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4.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点: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5.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原因:①缺碘,这是引起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②致甲状腺肿物质,指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引起甲状腺肿大的所有物质,有机硫化物,某些无机物和有机物。③其他原因,有报道长期饮用高硬度水、含氟化物或硫化物过高的水以及某些化学物质污染的水而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3/106.碘缺乏病的预防①碘盐:食盐加碘是预防碘缺乏病的首选方法。碘盐应该干燥、严防日晒以免碘化物损失。②碘油:碘油分肌内注射和口服两种。尽管碘油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有效措施,但不能代替碘盐。7.地方性氟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①氟斑牙。。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粉笔样白色、黄色或棕色,严重者出现缺损。②氟骨症临床分度:轻度:有持续性腰腿痛及其他关节疼痛的症状,而无其他阳性体征者,能从事正常体力劳动。中度: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兼有躯干和四肢大关节运动功能受限,劳动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重度:一个或者多个大关节屈曲、强直,肌肉萎缩或出现废用性萎缩。脊柱、骨盆关节发生骨性粘连,患者有严重的弯腰驼背,基本无劳动能力或成为残疾8.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病态建筑物综合征、建筑物相关疾病、化学物质过敏症9.铅中毒表现:神经系统:腕下垂、足下垂;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隐性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血液及造血系统:轻度贫血、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点彩、网织、碱粒红细胞增多。其他:肾脏损害,女工月经不调、流产10.汞中毒表现:1、急性:头痛、头晕、发热;口腔炎,恶心、呕吐、腹泻;2、慢性:易兴奋、口腔炎、震颤11.氰化氢的解毒剂: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12.苯的慢性中毒:损害造血系统。13.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的解毒剂:美蓝14.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的特效解毒药物:轻度:阿托品;中度: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15.生产性粉尘致病作用:尘肺病;16.呼吸系统的其他疾患:粉尘沉着症、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疾患如棉尘病、急性职业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枯草热;呼吸系统炎症反应如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局部作用:上呼吸道、皮肤、眼角膜;全身中毒作用:呼吸道黏膜吸收致全身中毒;其他:17.高温作业所致疾病: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18.振动分类:全身、局部19.电磁辐射:非电离辐射:射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20.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影响: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21.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可产生肠毒素及耐热性溶血素22.卫生监督的法律依据(多选题)4/101.宪法中有关卫生的规定2.卫生法律3.卫生行政法规和卫生行政规章4.地方性卫生法规和地方性卫生规章5.卫生自治法规与单行条例简答:1.预防医学的特点:①研究对象:个体、确定的群体,侧重群体;②工作重点:健康人群、无症状患者;③研究重点: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④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先行性、积极地预防作用、人群健康效益;⑤研究方法:微观和宏观结合,侧重宏观2.三级预防策略:①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称为根本性预防,适用于病因明确疾病的预防,如传染病、职业病。②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针对病因不甚明确的或多病因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传染病,增加疫情早报告、患者早隔离。③三级预防:对已患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使其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针对病因不明、难以察觉预料的疾病。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①物质上的统一性;②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③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④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4.环境污染危害的表现形式:①急性危害: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事故性排放的环境污染事件,核泄漏事故,环境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②慢性危害:非特异性影响,慢性疾患,持续性蓄积危害;③致癌;④致畸;⑤环境内分泌干扰;⑥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5.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对策:①建立健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②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管理;③加强能源利用的管理;④合理使用空调设备;⑤加强卫生宣传教育6.大气卫生防护措施:①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5/10②加强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③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耗;④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⑤合理安排工业布局,调整工业结构;⑥完善城市绿化系统7.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①科学地利用污水灌溉农田;②合理使用农药,积极发展高效低残留农药;③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④提高公众的土壤保护意识8.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物理、生物性有害因素;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精神性职业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由不合理的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9.职业中毒的预防:①根除毒物;②降低毒物浓度;③个体防护;④工艺、建筑布局;⑤安全卫生管理;⑥职业卫生服务10.生产性粉尘特征及卫生学意义:①粉尘的化学组成:分为致纤维化、刺激、中度和致敏作用;②浓度和暴露时间:与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成正比;③分散度:分散度越高,颗粒越细小,对人体危害越大;④硬度:硬度越大,对呼吸道黏膜和肺泡的物理损伤越大;⑤溶解度:如有毒,越高越危险,如无毒,越高越好;⑥荷电性:与其在空气重沉降和呼吸道阻留以及巨噬细胞吞噬速度有关;⑦爆炸性:某些粉尘到达一定浓度遇到明火、电火花和放电时会爆炸。11.生产性粉尘危害的控制:①法律措施:制定控制粉尘危害的各项卫生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②组织措施:加强组织领导;③技术措施: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湿式作业;密闭、吸风、除尘;④卫生保健措施: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就业前及定期体检;保护尘肺患者权益;12.热致疾病的预防:①卫生标准制定;②技术措施:改善工作条件、采取隔热措施、通风降温措施;③预防保健措施:加强个人防护、体检、供给防暑清凉饮料;④组织措施:制订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6/1013.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①震动本身的特性;②接触振动时间与强度;③环境气温与气湿;④其他方面;14.放射卫生防护:①执行辐射防护三原则:任何照射必须具有正当理由;辐射防护实现最优化;遵守个人剂量当量限值的规定。②外照射防护:辐射作业场所必须具备屏蔽防护设施,与辐射源保持安全距离,合理安排作业时间。③内照射防护:主要是防止放射性物质经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进入体内的相应措施;同时做好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质向空气、水体及土壤的环境介质的逸散。15.蛋白质生理功能:①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②构成体内许多具有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③参与遗传信息传递及许多重要物质的运转;④提供热能16.碳水化合物生理功能:①供给热能;②构成机体组织成分的重要物质;③节约蛋白质和抗生酮;④提供膳食纤维17.膳食指南: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③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④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⑤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⑥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⑦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⑧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本文标题:预防医学概论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6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