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硫和氮的氧化物化学史教学设计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硫和氮的氧化物》是人教版《化学1》(必修)教科书第四章第三节内容,本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化学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在讲述二氧化硫的性质时,以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关注环境问题。2.教学内容:本节包括三大内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漂白性,可逆反应,及酸雨形成与防治。在本节之前学生已学过氧化还原反应,为这节课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其次本节向学生引入新慨念-可逆反应,为后面化学平衡做了铺垫。二、学情分析: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分析: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对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能很好的应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物质(二氧化硫)联系起来。2.从学生认知方式分析:学生理解能力基本上没问题的,但是比较,分类,归纳,慨括等方法的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方式,加强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三:教学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探究学习方法为基本方法,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用实验的手段探究物质的性质。并且利用好思考与讨论,资料卡片,科学探究等栏目。(2)过程:图片创设情境—引入问题—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总体升华—总结要点,巩固—思考与交流,练习(3)方法:学习时采用观察法,分组实验,对比法,讨论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推测,探索物质的性质。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并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2)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SO2的漂白性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探究,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用途以及二氧化硫的功与过,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社会中的应用,知道化学对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利与弊,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通过二氧化硫的性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物质的方法,和养成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五、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漂泊作用六、教学难点:可逆反应七、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八、教具:多媒体设备、PowerPoint课件、一瓶二氧化硫气体、一套二氧化硫溶于水装置、一套二氧化硫液化装置、一瓶二氧化硫溶液、石蕊试液、酚酞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品红溶液、氯水、若干试管、酒精灯九、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出课题【引入】:平常看电视时,在天气预报后,还有关于环境方面的其他报道,那是什么?展示空气质量日报。在空气质量报告的各项指标中,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指数。空气中有多种物质,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种污染物的指数来报告?它们有什么危害?【图片展示】SO2对环境的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这就是我们本堂课所介绍的内容,今天我们首先来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1、思考问题,回答空气质量日报,有时还有火警系数,紫外线照射强度等。2、观察空气质量日报,思考。了解SO2是空气污染的主角3、观看资料,初步形成印象创设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情境,让学生关心化学在社会上的作用:引出SO2。二氧化硫的产生(图片展示)(如,火山的爆发,化石燃料的燃烧,硫化合物的燃烧等)俄罗斯化学家罗蒙诺索夫(Lomonosor,M.V.1711-1765)在1763年发表了《论地层》的文章,其中描述了硫:“一提起地下的火是那么多,念头马上就转到地下的火里含的是什么物质。”“还有什么东西比硫更容易发火呢?火里还有什么比它更有力的呢?”从这些文章的描述中,请大家思考一下硫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一些什么化学变化呢?请大家回忆一下初中你们所学过的关于硫的化学性质。直观感受SO2的产生,感受化学物质不合理应用的危害。使学生直观感受SO2的产生,这些是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入手点【过渡】[复习]初中所学的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生成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化学方程式:S+O2===SO2回忆初中所学内容,回答化学方程式初步掌握非金属物质的学习方法点燃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过渡】在西方,古代人们认为硫燃烧所形成的浓烟和强烈的气味能够驱除魔鬼。在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的著作中写到:硫用来清扫住屋,因为很多人认为,硫燃烧所形成的气味能够消除一切妖魔和所有邪恶的势力。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硫燃烧生成的SO2可能具有哪些性质呢?1、观察颜色、状态、气味、毒性、密度、溶解性等)得出气体物理性质展示一瓶SO2气体①让学生观察并闻气味②将一试管二氧化硫倒立于盛满水烧杯中2、使学生回答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并板书【板书】(一)、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易液化(-10℃)。1、思考问题、共同讨论。2、观察气体颜色状态闻气体的气味……3、学生观察,讨论,回答4、归纳SO2的物理性质。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锻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的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提问】由于SO2易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酸碱性又如何呢?大家思考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测定其水溶液酸碱性?(酸性氧化物学生在此之前有相关的了解吗?)[实验展示]用pH试纸检测溶有SO2的溶液。用玻棒蘸一滴溶液滴加到pH试纸上,并用比色卡确定其酸碱性。[引导]:通过现象,可以得出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呈酸性。{讲述}~~~~~~~~~~~(现在交代一下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以及酸性氧化物的水溶液的性质可能好一些吧!)[过渡]:既然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那它能与碱反应吗?:[板书]:(2)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SO2+2NaOH==Na2SO3+H2O1、从组成上推测SO2为酸性氧化物2、确定实验方案,观察现象,并分析,总结结论3、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呈酸性。4、书写二氧化硫与碱反应方程。指导学生从物质类别所具有的通性得出某具体物质的性质,并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学会合作与分享。【思考】:同学们在做二氧化硫溶于水时,有没有注意到水不能充满整只试管,为什么?(1)展示一试管的氧气倒立于盛满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试管的变化(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总结并板书(建议)对于该实验说明是可逆反应的证据不充分,建议更改实验方案。(SO2分解出来,用试纸可以检验吗?你问问其他人看看。)[板书]:⑴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H2OH2SO3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讨论】我们学过的哪些反应是可逆反应?H2燃烧生成水,水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可逆反应吗?1、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对比。回答其原因2、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及判断可逆反应。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的同时,H2SO3也在分解生成SO2与H2O。思考讨论后回答:CO2+H2OH2CO3H2燃烧生成水,水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不是可逆反应,因为反应条件不同为后面学习化学平衡作铺垫并培养学生观察与对比的能力2SO2+O22SO3这里我也不知道如何过渡【补充】:SO3无色固体,熔点(16.8℃)和沸点(44.8℃)都比较低。SO3+H2O=H2SO4+QSO3也是酸性氧化物,是硫酸的酸酐。回忆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并讨论怎样去证明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实验,完成教师所设计的表格,由代表发言回答所看到的现象及其原因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引导】大约在4000年前,埃及人已经会用硫燃烧所形成的二氧化硫漂白布匹。在古罗马著名诗人荷马的著作里也讲到硫燃烧有消毒和漂白作用。(请把化学史部分不要说得哪呢直接,说得丰富一些,让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的结论不要给的哪呢直接和肯定,然后应道大家猜测做实验验证,并发现它发的特点;)由此请大家猜测一下,SO2可能句有哪些性质?从以上化观察图片思考原因,并且观察现象的不同与推测漂白性不同的原因培养学生设计方案的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意识。增强对二者漂催化剂▲十、板书设计: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一、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二、二氧化硫的性质(一)、SO2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比空气重、易液化、易溶于水的气体。(二)、SO2的化学性质⑴、与水反应生成酸SO2+H2OH2SO3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⑵、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2SO2+O22SO3学史话中我们可得知二氧化硫具有消毒和漂白的作用,那么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1、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会是什么现象?然后再加热现象又是怎样的?2、SO2是品红褪色与氯水是品红褪色相同吗?(教师展示实验—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并且加热)[板书]:(3)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提问】SO2和氯水的漂白性有什么差别呢?设计实验证明,指导学生的回答,并从它们的原理,实质,效果,及范围归纳总结它们之间的区别。白性的理解二氧化硫的用途性质决定用途,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引导学生回答它有哪些用途,并且通过图片的呈现加以补充。讨论并自由发言可漂白纸浆、毛、丝、草帽;杀菌消毒;制造硫酸了解SO2的用途。感受化学知识的价值SO2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害。[小结]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具有暂时漂白性,具有氧化还原性;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形成酸雨对自然环境、人类社会都具有极大危害,要设法减轻其危害。回顾本节课知识,整理归纳回顾本节课知识,整理归纳,系统化,不仅巩固所学知识,还培养学生迁移应用知识能力。催化剂▲3、漂白性:暂时性漂白品红褪色红色无SO2▲
本文标题:硫和氮的氧化物化学史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7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