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交往与空间》之读后感---建筑学112今天拜读了杨·盖尔的《交往与空间》,文章简单明了,大量使用生活中的场景作为案例来分析。通俗易懂。下面就这本书谈谈我的读后感。首先杨·盖尔将建筑室外活动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必要性活动最基础的活动,而自发性尤其是社会性活动一般需要一定的条件引导。各种户外活动与户外空间质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户外空间的质量影响着户外活动的性质。空间质量不理想时,只能发生必要性活动,当空间质量改善时,才有可能有自发乃至社会性活动的出现。因此设计和规划好户外空间,创造良好的室外环境,人们才有可能多接触。杨·盖尔在书中列举了1986年春夏两季哥本哈根市中心的步行街和广场上在环境改善之后的人流对比。反映了城市环境对人的室外活动的影响。不同历史阶段都有尝试规划的原理及如何影响户外活动的。公元500年到1500年间城市没有被真正规划过,而是由市民自己建设而成,虽然没有一定的规划性,但十分符合人性、要求交往的要求,具有非常罕见的内在质量。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有规划的城市。这时城市成为艺术品,更多的考虑其整体的形式、功能等。这一时期对于城市规划的视觉形式方面的追求,以及形成的美学对后来几个世纪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规划理论的第二个重要发展是在1930年左右对于功能及生理方面的追求。开始广泛地从健康和生理学角度来评价建筑的好坏,更多考虑通风采光,而不像先前那样沿街布置。而建筑的尺寸也越来越规范,形成了一定的基本准则。可是功能主义片面性地着眼于功利和物质而忽略了建筑与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因素。对公共空间本身不感兴趣。结果可想而知,街道和广场从新城中消失了,城市变得索然无味,各种方盒子矗立在城市中心。直到20~30年后人们才开始逐渐认识到社会环境的重要性被忽略了。这时人们开始改善公共空间,比如很多地方把以汽车交通为主的市中心改造成步行街,公共空间的生活显著增加。社会活动的发生往往与所处的室外空间环境有关。良好的空间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物质环境可以促进交流,也可以成为交流的障碍。因此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心理,增加市民接触的机会。在居住区规划时要考虑让市民产生一种领域感,这样市民会更喜欢倾向于交流,而在完全公共空间和居住区半私密空间之间要有一定的过渡,否则会引起不安全感。规划设计要考虑人体的感知情况,要考虑人眼的视域范围,距离型感受器官与直接型感受器官的不同要求。也要考虑人与人交往的距离,不同的社会关系有不同的交流距离。杨·盖尔提到了城市和小区的集中和分散。但这里指的不是建筑、功能的简单集中和分散,而是活动的人的集中和分散。通过规划城市街道、住宅广场等,充分利用这些空间,营造吸引人停停坐坐的向往,增加相互交流的机会,而不是完全私密化,这对于创造充满活力的城市,促进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有很多规划都开始考虑了将交通空间变得更合理。威尼斯水城作为很好的典范,在人们进入城市前,从高速变成慢速,在城市中步行,一些主要的运输通过水运来完成,还可以减少噪音和污染。此外空间规划不仅要满足吸引人们停留的需求,还要通过空间细节的设计,起到改善人们活动质量的作用。根据人们活动的习惯和心理,设计满足各种需求的座椅、庭廊、不同的路径,以及改善气候对人们活动的影响,创造柔性的边界,是使用者得到满足。
本文标题:交往与空间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7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