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第一节陈述性知识概述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第四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第一节陈述性知识概述广义层面知识: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的熟悉程度。它可能包括事实,信息,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教育心理学层面的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什么是知识?1.哲学的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2.奥苏伯尔的机械知识与有意义知识3.良构领域知识与非领域良构知识4.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五类知识5.信息加工理论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第一节陈述性知识概述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如何从事并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第一节陈述性知识概述加涅陈述性知识的类型奥苏伯尔布鲁姆符号学习:记住事物的名称事实学习:学习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名称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知识学习:学习由许多单个事实连接成的的事实整体。代表性知识:只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学习他们代表什么,其内容主要是词汇学习。概念性知识: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就是能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命题性知识: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学习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1.具体的知识2.术语的知识3.具体事实的知识4.处理问题的知识5.惯例的知识6.趋势与顺序的知识7.分类的知识8.准则的知识9.方法论的知识10.学科基础知识11.原理和概念的知识12.理论和结构的知识第一节陈述性知识概述命题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图式命题网络第一节陈述性知识概述含义:命题是词语表达意义的最小单元。命题是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构成。例如:小明买书。论题:关系:买小明、书买小明书图中,S代表主体,O代表客体,他们都是论题;R表示关系(一)命题?第一节陈述性知识概述含义:如果两个命题有共同的成分,通过这种共同成分可以把若干个命题联系在一起组成命题网络。这种共同成分一般为命题中的论题。例如:动物园的老虎咬伤了一些无辜的人。命题(1)老虎是动物园的。(2)老虎咬伤人。(3)人是无辜的。(二)命题网络第一节陈述性知识概述无辜的是动物园的老虎咬伤人是第一节陈述性知识概述科林斯和奎廉的命题网络实验支持了知识以命题网络的层次结构存贮的观点。他们认为语义知识是以层次结构存贮的,例如对动物、鸟、鱼等分类的知识,就是以层次结构存贮的。第一节陈述性知识概述第一节陈述性知识概述含义: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即每个人头脑中都存在大量的对外在事物的结构性认识称为图式(schema)。(三)图式例子:1.树一般都包括树干、树冠、枝叶、甚至花果等等特征。2.兔子的两只耳朵很长。3.比如我们看到在一个台子上有两名壮汉挥舞着拳头攻击对方,而周围有许多人观看,依据我们原有的认知结构(cognitivestructure)可以知道这是在进行拳击比赛。第一节陈述性知识概述图式的特点:1、图式一旦形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2、图式决定着人做信息选择时相应的内容和倾向偏好。3、可引起新信息的加工。在原来图式的基础上,新的内容会被添加更新,形成新的认识。4、可以预测事件的发展。5、可激发性。图式一旦被启动,就会像程序一样被严格执行下去。第一节陈述性知识概述图式的类型事实和概念图式个人图式程序图式(剧本)情感图式角色图式自我图式(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陈述性知识的心理机制同化赫尔巴特的统觉团理论奥苏伯尔的研究皮亚杰的研究统觉:即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和吸收。赫尔巴特认为,任何观念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总是与其他观念相互联系,组成一个“观念团”,这个观念团通过统觉过程把与之一致的新观念吸收进来。观念团随着统觉过程不断扩大和完善,以至形成观念的体系,最终形成统觉团。当外部刺激作用于图式时,图式总是从已有水平出发来理解新的知识和经验,图式对输入的刺激加以选择和改造,以使刺激能够被纳入现有的图式中去,这个过程称作同化。即在儿童发展中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核心思想:同化理论,并提出三种同化模式。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奥苏伯尔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外部因素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教师指导学习情境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条件内部因素先前知识认知结构动机和态度心向和定势学习策略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新知识习得阶段知识的巩固与转化阶段知识的迁移与应用阶段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保持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概念与规则概念规则概念是对事物共同本质属性的描述;规则是对概念之间关系的描述关系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概念是事物本质的反映,它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表征。概念学习:指学生理解、掌握某类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概念的实例:1.正方形是四个边都相等的长方形。2.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一)概念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概念的类型(1)根据反映事物的概括抽象程度(2)根据概念严格程度(3)根据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4)根据概念的获取方式抽象概念具体概念前科学概念科学概念关系概念析取概念合取概念自然概念人工概念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规则是人脑对事物之间关系和规律的反映,心理学把规则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表述”。规则的例证不是一类事物的例子,是几类事物关系的例证,更确切的说,是几个概念之间关系的例证。例如:吃饭前要洗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180度。规则简单规则:以命题的形式表达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公式、定理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高级规则:综合运用几个规则,创造出一个新的规则。(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二)规则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概念与规则的获取概念规则a.概念形成b.概念同化a.例规法与发现学习b.规例法与接受学习实际上,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的两种方法基本上是对应一致的,过程也几乎相同。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含义是指学习者通过直接观察大量的具体例证,找出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并用词表示这个概念。假设考验说假设考验说认为,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存贮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布鲁姆的人工概念形成实验(a)概念形成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布鲁姆的人工概念形成实验(1)实验程序:a实验材料:81张画有图形的卡片,这些卡片分别在图形的形状,颜色,数目和边框数这4个维量上有所不同,而每个维量又分三个水平,即有3个属性或值。b实验者事先规定某个维量的某一属性或几个维量的属性为某个人工概念的特有属性,即构成某个人工概念。c实验开始时,主试告知被试本实验有一个特定的概念,这个概念是由具有某一属性或某些属性组成的,要求被试通过实验来发现这个概念。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4个维度,每个维度3个属性,所以共3×3×3×3=81张图片材料)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下图为实验的图示。在这个例子中,人工概念是红色圆形,+表示主试在被试选取卡片后告知所选取的是正确的,即肯定实例,–表示错的,即为否定实例。+主试呈现的第一张卡片+被试选择的第一张卡片–被试选择的第二张卡片–被试选择的第三张卡片+被试选择的第四张卡片+被试选择的第五张卡片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概念形成条件:(1)内部条件即被试掌握和辨别概念的肯定或否定实例变式的能力(2)外部条件即被试必须得到主试的反馈信息。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概念形成与规则学习对应的教学方法:(a)例-规法例-规法:即例子——规则的方法,指先呈现概念的若干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概念的共同关键属性的教学方法。(运用例-规法进行教学时,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概念形成中的过程相似,都需要:辨别、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进行概括)例-规法中,规则学习的条件:内部条件:必须在学生已经掌握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外部条件:教师呈现若干体现规则的例证,而且,例证的排列方式也很重要。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是学前儿童和学校低年级儿童特有的习得概念的方式,他们从具体的经验中以归纳的形式习得一般观念,所包含的心理过程比较原始。适合于教比较具体的概念与规则,适合于学习探索问题的方法。讨论:概念形成和例-规法主要适合的情况在例规法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的是发现学习,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进行的主要是一种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完全没有指导的独立发现,在课堂中很少见。主要使用者:适合的知识类型:例-规法与发现学习: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b)概念同化含义:是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概念学习方式,指先把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习者,他们利用已有的概念和知识经验加以理解,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学习方式。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内部条件: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材料的有关概念。这一上位概念越巩固、越清晰,新的下位概念越容易同化。外部条件:给学习者呈现新概念的定义或概念特征的描述概念同化条件: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规-例法:即规则——例子,指把要学习的规则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利用头脑中已有的先前知识加以理解,然后,用例子对其加以说明的教学方法。学习条件:规-例法教学的最重要条件是学生已经掌握了构成规则的概念,头脑中具有理解概念定义和规则的相关知识经验。概念同化与规则学习对应的教学方法:(b)规-例法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是学校儿童和成人概念学习的主要形式,随着学生知识结构越来越复杂,概念同化成为更重要的学习形式。a.适合于教较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b.当学生认知结构中具备上位规则后,学习与之相关的下位规则时,采用规-例法效果较好。讨论:概念同化和规-例法主要适合的情形采用规-例法,以概念同化的形式讲授概念和规则的课堂进行的主要是接受学习,即把要学习的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不是由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主要使用者:适合的知识类型:例-规法与发现学习:第四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一)复述策略复述(rehearsal)策略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注意事项:1、排除干扰;2、消除抑制效应和利用促进效应;3、利用首因与近因效应;4、要及时复习;5、注意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6、利用过度学习效应;第四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二)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elaboration)意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精细加工的具体措施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前面提及的补充细节、举出例子等,还包括释义、写概要、创造类比、用自己的话写出注释、解释、自问自答等。比如记笔记,心理学家认为,记笔记有两步:第一步是记下听到的信息;第二步是使记下的信息对你自己有意义,即理解他们。(做笔记)第四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三)组织策略组织策略就是根据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将其建构成一个有序的、条理化的系统结构。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用于组织策略的具体技术最常见的有1.列提纲2.画网络图3.利用表格4.概括和归纳THEEND
本文标题:陈述性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8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