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金融风险管理简答题第一章9、简述金融风险的类型及其分类依据。答:1、按照金融风险的形态划分: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证券价格风险、金融衍生品价格风险、通货膨胀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或操作风险;政策风险;金融科技风险;其他形态的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环境风险、关联风险)。2、根据金融风险的主体划分:金融机构风险;个人金融风险;企业金融风险;国家金融风险。3、根据金融风险的产生根源划分:客观金融风险;主观金融风险。4、根据金融风险的性质划分:系统性金融风险;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5、根据金融风险的层次划分:微观金融风险;宏观金融风险。10、金融风险存在哪些效应?着重说明金融风险的经济效应。答:金融风险的效应可以划分为经济效应、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三个方面,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微观经济效应和宏观经济效应。11、简述金融风险的形成机理。答:要了解金融风险形成机理,需要了解金融风险产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金融风险产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金融风险因素,金融风险产生的充分条件,也就是金融风险事故,两者结合就形成了金融风险,在两者的交错作用下,金融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剧,导致金融危机。12、简述金融风险的信用脆弱性理论。答:现代理论认为,信用的脆弱性,是由信用过度扩张和金融业的过度竞争造成的,这可以从信用运行特征来解释:信用是联系国民经济运行的网络,这个网络使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环节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但是这个网络的任一环节即使是偶然的破坏都势必引起连锁反应,信用的广泛连锁性和依存性是信用脆弱、产生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金融业的过度竞争以及信用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是信用脆弱性的又一表现。第二章5、金融风险管理的含义是什么?“管理”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金融风险管理。2答:金融风险管理是指以消除或减少金融风险及其不利影响为目的,人们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控制金融风险的行为。根据管理学的定义,经济行为主体的管理行为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其经济经营活动采取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完整过程。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也应是一整套系列性、完整性的管理行为,包括对金融风险的预测、识别、度量、策略选择及评估等内容。但是,由于金融风险复杂善变的特性,这系列的管理行为并不是孤立发生的,它们相互融合,交互产生,以在动态管理行为中有效减少或消除金融风险产生的后果、维护经济主体的目标实现为己任。6、假设你是一位股民,说明经融风险管理能给你带来的影响。答:加强对自身金融风险的认识、以较低成本来避免或减少损失等。7、假设你是政府管理着,你将以哪个或哪几个作为你的经融风险管理目标?并说明其理由。答:保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促进金融市场有序、高效率地发展。8、假设你是一家私人银行的高层领导,你将如何布局自己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和组织体系?尽量详细地说明。答:从微观风险管理方面。第三章7、扼要说明金融风险识别步骤的重要性。答:它是金融风险管理第一步的、最基本的程序;它是整个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极为艰难和复杂的工作;它是一项连续性和制度性的工作。9、简述金融风险度量的历史前沿。10、分析金融风险度量的定量与定性度量方法的优劣,并说明理由。答:定量方法的运用大大地提高了风险度量的精确性,但是有些风险难以度量,比如信用风险;定性方法可以用于当一些影响因素不能量化,或者影响因素过多,难以使用严格的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时的情况,但难以对风险作出准确的计量。11、思考金融风险预测与其他金融风险管理程序的关系,它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先行步骤吗?答:金融风险预测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先行步骤,它要求我们应该能够在现存环境下分析各类因素,运用一定的定量分析方法预测出将要面临的金融风险,做到“防范于未然”,因此属于对潜在金融风险的管理。3第四章6、比较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的几种策略,并说明其优劣。答:①预防策略优点:可以事前防范风险。缺点:防范风险需要以减少业务量和储备一定流动性为代价,会减少收入。②规避策略优点:可以设想“躲避”掉一些高风险的项目。缺点: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因承担风险而获得的收益,同时规避风险需要一定的技巧,对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方面要求较高。③分散策略优点:通过分散投资可以再总体上达到风险抵消的目的。缺点:分散策略只能抵消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不能被抵消,随着投资的分散,管理成本也将上升。④转嫁策略优点:可以将风险转移给别人。缺点:必须以有人承担风险为前提条件,风险并没有被消除,只是改变了风险的承担者。⑤保值策略优点:简便、有效。缺点:套期保值存在成本,并且所使用的金融工具必须以发达完全的资本市场为前提。⑥补偿策略优点:能对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损失追寻补偿。缺点:取决于对未来判断的准确程度和议价能力。8、找出外国金融风险管理的案例,并与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状况相比较分析差距,你认为中国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水平?答:1、建立金融风险评估体系:①健全科学的金融预警指标体系。②开发金融风险评测模型。2、建立预警信息系统:完善的信息系统是有效监管的前提条件。①增加描述市场总体金融风险和金融机构风险的指标,为风险监测和预警提供信息支持。②严格和完善金融机构财务报表制度,制定严格的数据采集内容和格式、方式和方法及采集渠道。3、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是否良好对金融风险防范是至关重要的。①改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权结构。②完善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③完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④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设。4、加强审慎监管体系建设:①构建监管主体的监管组织机构。②健全我国金融机构的内部监控制度。③建立金融行业自律机制。④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的监督作用。4第五章6、什么是市场准入监管?什么是日常经营监管?什么是市场退出监管?答;准入监管是指对于银行业注册登记的严格程序和开业条件的具体要求,以防止不合格的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市场,保持合理的机构数量,避免恶性竞争。日常经营监管主要是指银行日常审慎监管以及现场稽核与非现场稽核。其中银行日常审慎监管包括:对银行业务范围的限制、风险控制、流动性要求、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内部控制。市场退出监管是指对出现问题的银行进行及时处理。7、阐述主要国家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内容。提示:可从市场准入的监管、日常经营的监管和市场退出的监管三方面考虑。8、论述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答:《新巴塞尔协议》以三大支柱: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为主要内容。最低资本金要求主要包括提出了两种信用风险的基本计量方法(即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和对操作风险提资本准备。外部监管主要包括监督检查应遵循的四大原则、检查各项最低标准的遵守情况、监督检查的其它内容包括监督检查的透明度以及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处理。市场约束是指提出了信息披露的有关强制性规定和建议,并在四个领域制定了更为具体的定量及定性的信息披露内容,包括适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暴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以及资本充足率。第六章7、什么是信用风险?什么是信贷风险?两者有何区别?答:狭义上的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借款协议,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致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广义上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还应包括由于借款人信用水平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市场价值下降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指在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使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造成银行贷款本金及利息损失的可能性。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其所包含的金融资产的范围不同,信用风险不仅包括贷款风险,还包括存在于其他表内、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中的风险。58、什么是内部评级法?简述内部评级法的主要内容。答: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中有关信用风险的管理办法。内部评级法作为一套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国际准则。其体系结构包括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评级体系与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管两个部分。内部评级法有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敞口的分类、风险要素、风险权重和最低要求。(展开:略)9、常见的信用风险的度量模型有哪几种?他们有何区别?答:传统信用风险的度量:①专家评定方法:主观性较强;②Z评分模型:运用5个财务比率进行评分;ZETA评分模型:③将Z评分模型中的变量由5个增加到7个;现代信用风险的度量:①CreditMetrics模型构建在资产组合理论、VaR等理论和方法基础之上;②CreditRisk+模型:应用保险经济学中的保险精算方法来计算债务组合的损失分布;③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从宏观经济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债务人的信用等级迁移;④KMV模型:以期权定价理论为基础,通过计算预期违约频率,对所有其股权公开交易的公司和银行的违约可能性做出了预测。(展开,略)第七章7、什么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取款需要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或其它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发的风险。引发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存短贷长”的资产负债结构引发的内在不稳定因素、商业银行客户投资行为的变化、突发性的存款大量流失、中央银行政策的影响、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信用风险的影响以及利率变动的影响等。9、度量流动性的财务比率和市场信息指标有哪些?答:度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财务指标很多,如现金比率、流动比率、存贷款比率、不良贷款率、核心存款与总资产比率、贷款总额与总资产比率、贷款总额与核心存款比率、流动资产与总资产比率、流动资产与易变负债比率、易变负债与总资产比率、存款增减变动6额与存款平均余额比率、流动资产和可用头寸与未履约贷款承诺比率、证券市场价格与票面价格比率,等等。市场信息指标有公众对银行的信心、资产出售时的损失、银行满足优质客户资金需求的能力、向中央银行借款情况、票据贴现或转贴现、资信评级、中间业务情况10、商业银行应如何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答: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包括衡量流动性缺口和提供流动性供给。其中,流动性供给包括流动性储备和流动性购买,流动性购买的形式包括窗口贴现、同业拆借、发放回购协议、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及利用欧洲货币存单和海外资金市场等。第八章7、简述利率风险的成因。答:成因包括:利率水平的预测和控制的不确定性;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不对称性;商业银行为保持流动性而导致利率风险;非利息收入业务对利率变化的越来越敏感8、常用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答: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包括:远期利率协议:灵活、简便、不需要保证金,但不能将利率风险完全锁定;利率互换:形式相当灵活,可以根据客户现金流量的实际需要做到“量体裁衣”,既可作为债务保值工具同样也可运用于资产的收益管理;利率期货:在未来某段时间进行交割的标准化金融工具;利率期权:为风险规避者提供了单方面防范利率风险的途径。9、简述表内与表外利率风险管理策略。答:表内管理策略,即通过改变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达到控制利率风险的目的;表外管理策略,即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对银行利率风险进行控制。(详细:略)第十章6、操作风险有哪些特殊性?答:操作风险在我国有其特殊性:1、操作风险在基层比较突出2、操作风险往往与案7件、金融腐败共生3、内控管理软约束较为明显4、系统性风险危害性较大7、简述操作风险的一种量化模型。8、操作风险管理应遵循哪些管理原则?答:(1)董事会应了解本行的主要操作风险所在,把它作为一种必须管理的主要风险类别,核准并定期审核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对存在于本行各类业务中的操作风险进行界定,并制订识别、评估、监测与控制、缓释操作风险所应依据的原则。(2)董事会要确保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受到内审部门全面、有效的监督。内审部门必须拥有一支独立运作、训练有素、业务精良的内审队伍。内审部门不应直接负责操作风险的管理。(3)高级管理层应负责执行经董事会批准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在银行内各部门得以持续的贯彻执行,并且各级员工也应了解自己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的责任。高级管理层还应负责制订相关政策、程序和步骤,以管理存在于银行重要产品、活动、程序和
本文标题:经融风险管理简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90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