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海外项目营地建设管理制度(侧重高风险地区)
1海外项目营地建设管理制度第一章营地风险管理1.1营地风险评估营地风险评估是指公司所属海外项目部通过系统识别、分析、评价、处置、监测和评审威胁或潜在威胁境外营地安全风险的过程。海外项目营地包括办公区及员工住所。1.1.1风险识别通过风险识别应确定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识别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正常的生产活动:停工、维护、临时抢修等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单位还是由外界所提供);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包括来自:产品或材料的包装缺陷;结构失效;天气、地质灾害及其他外部自然灾害;恶意破坏或违反安全规程;丢弃、废弃、拆卸和处理;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人为因素,包括违反HSE管理要求。2对于安全威胁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可以起到预警作用。通过及时调整和布防,加强对实际威胁的防范。对于各种威胁信息可从如下渠道获取和识别:历史事件记录、类似地区发生的事件记录;政府/警察部门/应急部门有关的报告及数据统计;专题调查研究、行业报告;与雇员的工作访谈、管理层访谈等;报纸、电视、互联网;社会安全专项检查表、问卷调查;经验判断、专家咨询;统计推论、流程分析、头脑风暴、系统分析、模拟情景分析和系统工程技术方法等。风险识别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应通过风险识别确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威胁因素。公司应在每年年初,组织相关人员集中进行风险因素辨识。海外项目部、职能部门应在各项活动的策划阶段、项目施工方法/工程/产品设计阶段,由活动或设计的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集中进行风险因素辨识。公司及所属海外项目部在组织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全过程动态辨识危害因素。海外项目部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风险因素辨识。1.1.2风险类别政治风险:指驻在国(地)的政治变革或政治变动,导致国际经营活动中断或不连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包括驻在国(地)的政局变化、战争、武装冲突、社会动乱、民族宗教冲突等。3恐怖活动风险:指以制造社会恐慌、胁迫国家机关或者国际组织为目的,采取暴力、破坏、恐吓或者其他手段,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行为。煽动、资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协助实施上述活动的,也属于恐怖活动。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集团。恐怖活动人员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恐怖活动的人和恐怖活动组织的成员。恐怖活动包括:社会动乱、冲突、政治不稳定、炸弹爆炸、炸弹威胁、人身攻击、绑架、勒索。社会治安风险:指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矛盾、因素。社会治安是指社会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的约束下而呈现的一种安定、有秩序的状态或状况。社会治安风险包括:纠纷、性骚扰、抢劫、人身攻击、勒索、绑架、汽车或其他劫持、海盗、盗窃、诈骗。自然灾害风险: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医疗卫生风险:是致使个人患病或受伤害的几率加大的任何属性、特征或风险。从风险因素分析,主要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地缘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五种。物理因素主要有噪声、运动(例如,晕车晕船)、震动、压力(例如,潜水)、电离和非电离辐射、高温或低温作业等,地缘因素主要有气温、气候、温差、海拔、湿度、空气质量、日照、交通、通讯设施、周边医疗服务设施(距离和可利用度)、场内医疗服务设施的标准、现场医务人员的能力等;化学因素主要有有毒化学物质、灰尘、喷雾、浓烟、感光剂(可造成皮肤和呼吸上的反应)等;生物因素主4要有野生动物、性传播疾病、地方病、流行病、职业病、饮食、饮用水污染、卫生不达标等;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环境边远导致的与世隔绝感、居住环境拥挤、缺乏私密环境、与外界与家人通讯困难、各种歧视、遭受欺凌和骚扰、文化差异和当地的法律、风俗、语言等。其他风险:境外发生的可能对公司海外项目部及派出机构人员造成危害或形成潜在威胁的其他各类风险。1.1.3风险评价准则基于“最低合理可行(AslowAsReasonablyPracticable,ALARP)”的原则,制定合适的风险评估准则,明确不同风险的可接受标准。表1‐1威胁的可能性—严重性矩阵5等级定义评分(可能性*严重性)处置原则Ⅳ低1-4低风险,可接受的风险,根据风险处置方案维持风险等级。中5-9中等风险,需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制定处置方案,确定风险责任人。应在一定期限内对风险进行处置并降低。Ⅲ高10-16高风险,需紧急采取应对措施,及时确定风险责任人和制定处置方案,尽快降低风险。ⅡⅠ极高17-25极高风险,需立即采取综合处置措施或在风险降低之前,停止该高风险的活动。表1‐2风险等级和处置假设某恐怖组织对我非洲某国家项目部设施实施袭击,其威胁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评估如下:事项等级描述威胁的可能性5近乎确定威胁的严重性5重大风险评分25极高表1‐3风险评估表61.2风险处置境外各作业项目都应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建立风险登记表。风险在不同作业项目,甚至同一作业的不同阶段都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风险登记表也是一个需要及时更新的文档。在一个作业活动的各个重要阶段都需要对新增/原来的威胁进行风险和处置措施的重新评估。现场各级经理和监督应当负责维护和确保风险登记表的有效性,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基于作业场所具体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登记表信息,定期撰写并向主管经理提交关于实施风险处置方案的建议报告,用以指导风险处置方案的选择、制定和实施。1.2.1方案设计(1)处置方法风险处置方法包括:风险预防—降低风险的可能性;风险降低—降低后果的严重性;风险转移—如法律责任的转移;风险规避。(2)处置要点通常,对于威胁方可能发动的袭击,风险处置应做到以下几方面:尽可能阻止袭击,如通过威慑的方法;发生袭击时,及时发现;延缓袭击,等待合适的(政府)机构支援;7采取缓和敌意,撤离、避难、报警、控制和谈判等应对措施。(3)处置原则风险处置的指导原则为“最低合理可行(AslowAsReasonablyPracticable,ALARP)”,确保和证明风险处于最低可接受程度。(4)具体风险处置事件前降低风险可能性的方法包括安全计划,管理、人员、技术、物理等方面的风险控制措施。事件后降低后果严重性的措施,主要有危机管理计划和应急预案、恢复运行计划和改进方案,以及业务连续性计划等应急恢复措施。针对各类风险,项目部应制定具体处置方案。1.2.2方案实施(1)监测与评审安全管理体系监测计划的范围应包括:针对既定目标、指标和工作计划的进展,使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对主动性的绩效指标(是否符合社会安全管理方案、运行准则和适用的法规要求)和被动性的绩效指标(社会安全事件等)进行监测;定期开展设施检查,确保社会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得到落实;对运行控制过程实施测量和监视;动态监测的结果应予以记录、分析以确定需采取的措施,并通知相关方。(2)沟通与协商8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协商贯穿于风险管理的每个阶段。因此,沟通与协商的计划应该提前制订,确保与利益相关方的有效沟通。其内容应该包括风险本身、风险成因、风险后果(如果可以预料)和风险处置的措施。沟通与协商应当是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双向对话机制,通过采取协商的办法,而非决策者向其他利益相关方单向地发布指令和信息。开展有效的内外部沟通与协商,可以确保风险管理实施流程的责任明确、利益相关方理解决策制定的基础和需要采取特殊行动的原因。利益相关方可能会基于自己对风险的理解而对风险的接受程度作出判断。这些理解因利益相关方价值观、诉求、假设、认知和关注点的不同,其风险偏好也不同,并可能对决策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决策过程中应当与利益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必须识别和记录他们对风险和利益的理解及其根本原因。第二章海外项目营地安全管理2.1营地管理建设营地应由项目部或者业主提出方案报公司审核并经公司领导层批准以后方可实施。在选设营地等场所时,应寻求业务需求和安全要求的最佳平衡。2.1.1场地选择理想的位置应选择在具有开阔地面的高地。避免营地遭受武器火力攻击,便于发现和监控任何形式的入侵。营地的位置应远离主干道,为来访者提供充裕的停车位。停车区域必须选择在入口岗哨的监控视线内。空间要足够大,并满足如下要求:9周界栅栏以外100米的“武器火力区”内不允许出现建筑或居民区。员工的住宿活动房、野营房等要保持安全间距,可根据风险等级进行调整,但不得小于规定的防火间距。帐篷或棚屋要保持安全间距,可根据风险等级进行调整,但不得小于规定的防火间距。用于办公的活动房、野营房等要保持安全间距,可根据风险等级进行调整,但不得小于规定的防火间距。在关键区域要配备监控设施,如发电机和通讯设备所在区域。满足作业队伍作业和生活的需要。满足营地所有车辆的停车需要。2.1.2一般设计和规划按照常规,营地的保护措施应包含多层安全防护:营地临近的社区作为第一道防线,应与当地社区保持良好的关系,以提供早期风险预警。周界作为第二道防线,可设计为栅栏、围墙或其他类似的设施;栅栏或围墙的监控措施可以通过肉眼巡查、闭路电视或者声控报警等手段实现。第二道防线的目的是防止闲杂车辆和路人的接近。第三道防线由内部设施和建筑物组成,它们的周围可以设置栅栏或者围墙。第四道防线为建筑内墙以及上锁的门和窗。最后一道防线为房屋内部的门以及应急避难设施。同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0根据风险级别,配备相应的保安人员,为保安人员配备警械、报警器、视听设备等,并设置机械或电子的进出控制系统等来辅助保安人员实施防护。如果可能,可以请求警察、军队等当地国家司法机关提供更高级别的保护。组建快速反应部队,在必要时可对岗哨和巡逻队伍进行支援。后备保安力量要有足够的灵活性,充足的资源和武器弹药配备,以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所有保障措施的功效取决于所用材料的质量、材料使用的方式、保安力量的资格和能力,以及现场管理层与当地相关安全部门、机构之间的关系。对于整体安全目标来说,管理者与所雇用员工,现场与当地社区之间保持良好关系非常重要。2.1.3进入路线独立设置一条通往营地的进入路线,尽量少使用路标。在来访者访问之前给他们提供带有标记的地图,用坐标位置来告诉他们从哪离开主干道,从哪进入通往营地的道路。为了对正在靠近营地的车辆或者行人及早预警,进入路线应处于营地周界周围的岗哨监控范围内。该路线应与主入口形成一定角度,这样可以使入侵车辆在进入之前被迫减速和转弯。11在主进入路线中,入口一定距离处应设置机动车缓冲装置,可设立车障或者一连串的减速带。2.1.4规划营地规划图如图2.1,规划所包含区域定义如下。外区──公共地带。绿区──位于营地周围的受一定程度保护的作业区。限制区──营地周界外部,包含从营地周界的视线以内的外部环境以及需要巡查的基础设施的保护区。保护区──营地周界,以营地周界为界,该区域包含栅栏、地面和大门。核心区──关键资产或者营地作业必需区域,该区域需要被保护。12图2‐1营地规划图2.1.5周界栅栏如果风险级别高,那么在总设计中针对周界安全的设计需要使用自然屏障、栅栏、地貌或者其他物理的、心理的边界以便向营地的来访者显示安全区域。在理想的情况下,周界的边界应该是直的,以便能连续地观察到来访的人。整个营地只能有一个入口,在此处控制所有人员的进入。营地应设置一个应急出口,一旦内部出现紧急情况,必须保证所有的人员和车辆都能迅速地撤离,设计应急出口时应考虑不易从外部被发现和进入。除自然屏障外,周界栅栏外100米以内的植被需要清除以保持良好的视线。在营地周围需要建立高约两米的互连金属栅栏,并在这些栅栏顶部设立高约一米的带刺铁丝网或者在底部设置蛇腹形带刺铁丝网。大门的安全等级不能低于栅栏
本文标题:海外项目营地建设管理制度(侧重高风险地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