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住宅楼主要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
住宅楼主要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漏水、裂缝的预防在已经入住的住宅楼工程中,从报修的质量问题中,不难发现存在的质量缺陷的主要是厨房、卫生间、墙面、屋顶的漏水和墙面、顶棚的裂缝。漏水现象集中表现在:①厨房和卫生间的楼地面、②上下水管道接头、③窗户洞口四周、④外墙的局部地方(如框轻结构的梁底和柱侧、混合结构构造柱“马牙茬”处等)、⑤地下室墙地面、⑥屋顶漏水;裂缝有①楼板裂缝和②墙体裂缝。厨房、卫生间漏水厨房、卫生间是经常处在水环境中的房间,所以设计师在施工图设计时,为厨房、卫生间设计了防水层。但是,在防水层施工过程中,操作工艺不正确、质量控制不到位,使得防水层虽然做了,但没有防水的功能。譬如:1、防水找平层施工使用的水泥砂浆本应使用中砂,但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改用细砂。用细砂拌制的砂浆在凝固时收缩大,导致找平层裂开。如防水层在找平层裂开之前施工完毕,找平层的裂缝就会使防水层在裂缝处形成薄弱环节。所以,刚竣交工的住宅楼,厨房卫生间的防水一般少有渗漏,但时间久了,某些偶然、必然因素导致这些防水的薄弱环节破坏,就会出现渗漏现象。2、找平层虽然没有裂缝,可是在施工防水层时,找平层表面没有干透,仍有潮气。此时施工防水层时,使找平层中的潮气因防水层的密封而不能及时排出,在防水层中形成气泡。一旦气泡由于受压,就会造成防水层的破裂,造成渗漏水通路。3、防水层的蓄水试验完成、验收合格后,没有及时进行防水保护层的施工,造成防水层在保护层施工前遭到外界的破坏,使防水层损坏,造成渗漏水隐患。4、对于上下水管道的管周(或套管管周)砼二次浇筑,操作工人为了操作方便、快速完成任务,使用的细石砼的坍落度过大,而且绝大多数是在二次浇筑后,没有等到砼出现裂缝的情况下,就匆忙地做上了防水层,造成砼在凝固后出现裂缝而没有被发现,裂缝造成防水层的破坏。5、上下水管道在安装完成后,进行二次浇筑时,管道外面的塑料保护膜没有去掉,使砼没有与管道外壁直接接触,在此处形成渗漏水的通道,出现渗漏水现象;6、防水材料存在防水缺陷或使用寿命短,形成渗漏水隐患。对于这些原因造成的渗漏水,预防方法是:①施工防水找平层时,使用中砂水泥砂浆;②使防水找平层得到充分养护,保证防水找平层不出现裂缝;③在施工防水层前,确保找平层干燥;④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闭水试验和分项工程验收,以便能够及时进行防水保护层的施工,使防水层尽可能地不受外界的破坏;⑤管周二次浇筑使用坍落度小的砼,认真浇捣密实,使二次浇筑的砼不出现裂缝;⑥在管周进行二次浇筑时,及时将管道的塑料保护膜去掉。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控制住防水的施工质量。防水材料的选择应以防水建材行业颁发的材料性能指标等为材料质量检验依据,禁止将已经淘汰的防水材料使用在建筑工程上。上下水管道接头漏水上下水管道接头漏水的主要原因是:下水管道安装完成后,没有进行打压试水实验,上水管道安装后、打压后,受到外界外力扰动,使管道接头松动,以及不正确的使用造成的。下水管道安装,由于不便于打压,所以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就没有这方面的打压验收要求,只是凭借施工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责任心,以及施工单位质量检查人员的质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现在用于下水管道的材料多为塑料制品,用专用胶连接、密封的。合格的管材本身没有缺陷,一般不会渗漏水,但是在操作工人在施工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在接头涂胶时不仔细,使胶涂得不封闭,或者是胶涂完后,接头时间没有控制好,使得胶已经硬化而没有粘结力,或者是在接头在胶凝结过程中,不断受外界的冲击破坏,使得胶的粘结力遭到破坏,都可能造成接头渗漏水。对于这类质量问题,认真处理好接头,使其免受外界破坏;在竣交工前,分层对下水管道进行充水检验,就可以根除在使用过程中下水管道得渗漏水。(当然,在进行家庭装修时,也要注意保护上下水管道)对于上水管道,是经过注水打压的,如没有外界破坏,是不可能渗漏水的。上水管道的破坏多发生在注水打压后和竣交工前。这段时间里,有厨房、卫生间墙面、顶棚的面层施工。而且由于有上下水管道的妨碍,施工操作很不方便,稍不留心就很容易造成对上下水管道的破坏。为此,对于上水管道,安装完成后既要注意成品保护,在竣交工前,应再进行一次注水打压试验,确保上水管道投入使用时不发生渗漏水现象。另外,在上下水管道套管与上下水管间有缝隙,里面应填充沥青麻丝等防水材料,同时,套管宜比地面高20。这样可避免水从上下水管和套管间往下流水。窗户洞口周围的渗漏水窗户洞口周围渗漏水是由于:1、先塞口安装的窗户框背面的抹灰不严实,密封胶翘皮、裂缝。下雨或其他原因造成窗台上有水积存时,就会渗透到窗户框侧背面和底面,由于内窗台的水泥砂浆处于干燥状态,遇水吸收潮汽(水分),使得内窗台和户内窗洞口两侧的墙面出现潮湿、水斑现象——渗漏水。户内窗户洞口顶面渗漏水是由于墙面抹灰空鼓、有裂缝,使雨水等从裂缝、空鼓处沿结构墙面渗透所致。处理这类渗漏水事故,关键是在抹灰时,将窗户框背面填充密实;先塞口窗户框不能一次安装到位,应留有调整的余量,等背面填充密实后再安装到位;打密封胶前,应将需打胶面清理干净,使胶与基层结合密实;外窗台向外做坡,避免窗台积水;对于窗洞口顶面渗漏水的现象,在外墙面抹灰时,严格分层施工,减少裂缝通缝;同时做好鹰嘴(或阴条),使外墙面的流水沿墙面往下流。2、对于后塞口安装的窗户,窗户洞口抹灰有无裂缝和胶缝是否密实是关键:抹灰裂缝渗漏水同先塞口状况,处理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分层抹灰、及时而足够的养护。后塞窗洞口比窗户框略大,如果密封胶封闭得不严实,是极易发生渗漏水的。杜绝后塞口窗户渗漏水事故,除了抹灰、打胶工序认真操作外,在窗洞口的抹灰断面构造上进行必要的处理,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窗台抹成室内部分比室外部分高5台,以保证室外窗台上的积水在风压等情况下,不致渗流到室内窗台,再加上窗户框内外的密封胶封闭,从而有效的阻止室外窗台之水向室内渗流。外墙面漏水外墙面的渗漏水多发生在构造柱的“马牙茬”(砖混结构及框架填充墙构造柱两侧)、框轻结构的梁底和填充墙与框架柱间缝隙处,以及拆除脚手架的脚手眼处。在构造柱“马牙茬”的上角处,砼的浇筑不容易浇筑密实,在此处易形成渗水通路。再加上由于基层空洞会使墙面抹灰形成空鼓和裂缝,更增加了渗水可能性。预防此处的渗漏水,关键是在外墙构造柱合模前,将“马牙茬”上的水泥砂浆等杂物清除,并用水冲洗干净;砼浇筑过程中,控制好砼的坍落度,按砼的浇筑工艺认真振捣;对于浇筑不密实的,在拆模后、抹灰前认真处理、添筑密实,确保抹灰基层密实。在框轻结构梁底和填充墙与柱间,砌体和砼柱(梁)的结合较差,而且不易填充密实(填充墙砌筑时,工人在室内操作),也是给墙面抹灰留下隐患;再加上抹灰层在这些缝隙处极易出现裂缝,雨水就是从抹灰裂缝渗透到砌体与砼间的缝隙,在室内墙面上留下水斑。预防这种墙体渗水,砌筑时一定要将砌体与砼间的缝隙填充密实,特别是室外部分的砌体墙面,灰缝要饱满;在进行外墙面的抹灰施工时,抹灰层应严格按照分层抹灰操作,并在这些缝隙的抹灰层中增加铁丝网。铁丝网满布这些缝隙,每边不少于200宽,这样可有效地控制外墙面抹灰层裂缝的出现,阻止雨水于抹灰层之外。墙体在砌筑时,外脚手架地加固拉杆的,使砌筑完的墙体上留下不少的窟窿——脚手眼。在墙面抹灰之前,应将这些脚手眼堵塞后才可以抹灰。但是,操作工人在填堵脚手眼时,为了方便快捷,先往脚手眼内塞少许砂浆,然后用整块砖来堵脚手眼,使得堵上去的砖块四周几乎都是通透的缝隙。更有甚者,直接用砖块“干”堵,通透的缝隙就更大。由于基层的缺陷,造成抹灰空鼓、裂缝后,雨水往室内渗透就极为正常了。正确的堵塞脚手眼的做法是:清理干净脚手眼内残留砂浆、杂物,再往脚手眼内塞足够的砂浆,最后同时在内外用四分砖堵塞脚手眼。砖块堵塞到位后,应将里面的多余砂浆挤出,砖块四周冒“舌头”灰,刮去“舌头灰”即可。这样,该处的墙面抹灰就不会出现空鼓、裂缝现象,雨水自然就不能渗透到室内墙面。外墙上还有一种所谓的“鬼渗漏水”现象,其真实的渗漏现象就是在渗漏水的位置、标高处,无论如何细心分析,在该处也找不到渗漏水的罪魁祸首——外墙面上的裂缝、剥落等质量缺陷。其实,这是一种“泉水”性的渗漏水现象,外墙面的质量缺陷在几米、几层甚至更高的地方存在,有时女儿墙上的裂缝、剥落,也能造成在一层甚至地下室的墙面上出现渗漏痕迹。原因是外墙面的抹灰层与结构墙面基层间的微小裂缝形成自上而下的渗水通路,而墙面抹灰层在该通路的竖直方向上,没有裂缝、剥落等质量缺陷,结构墙体在该竖直位置上也没有缺陷,当在一层或地下室的内墙面的抹灰层与该渗水通路相交的地方,出现了裂缝、剥落的质量缺陷,水就会从该处表现出渗漏现象。预防这类渗漏水现象的发生,在外墙面的抹灰施工中,认真操作,减少渗漏水源头质量缺陷出现的可能性,是预防的关键;同时,在进行结构主体墙体的施工中,控制好墙体质量,对预防“鬼渗漏水”也是重要的一环。地下室渗漏水地下室里渗漏水,除了管道漏水外,多为墙面渗漏水。原因一方面是有的地下室没有设计防水,另一方面就是设计了防水,但施工过程中,防水层施工质量差、防水层的成品保护差、基槽回填土的回填质量差造成的。预防方法是:1、对于没有设计防水层的带地下室建筑,槽边回填土多采用3:7(或2:8)灰土回填,即使是素土回填,只要认真做好回填土的夯实,回填土也能成为一道防水屏障。2、对于设计有防水层的带地下室建筑,在防水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施工操作工艺进行施工操作:将基层清理干净,防水层与基层结合好,防水层搭接长度与附加层的设置符合规范要求,验收合格后,及时完善保护层;进行回填土施工时,注意保护防水保护层;回填土严格分层夯实。对于没有保护层的,在回填土时更要认真做好防水层附近的回填夯实。譬如:槽边回填土采用3:7或2:8灰土的,做好回填土的夯实,就更有利于地下室的防水。预防地下室地面潮湿的方法是:在房心回填土施工时,分层夯填密实,特别要控制好地下室四周墙跟处回填土的夯实;由于住宅地下室不设防水层,在施工地面砼时,应采用防水砼的配合比进行拌制砼;浇筑砼时,一定要用平板振动器将砼振捣密实,并及时养护,防止砼出现裂缝。屋面防水渗漏屋面防水比厨房卫生间的防水要求要高得多,厨房卫生间地面渗漏水的原因在屋面防水施工中都存在,预防方法也相同。值得一提的是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如有)保护层施工前,对防水层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裂缝是投诉较多的一种工程质量通病。裂缝有楼板裂缝和墙体裂缝两种。楼板裂缝楼板裂缝的出现与设计和施工都有一定的关系:如结构设计师在设计时,重点放在强度的设计上,对楼板的刚度和裂缝的验算不够重视,造成了楼板的钢筋和板厚处在结构设计的下限区域。这样,楼板在施工完没有正常投入使用,就已经有了不借助仪器就能看见的裂缝,正常投入使用后,裂缝只会更大。这对于非专业人事来说,投诉就在所难免。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很少,以后只会更少。而对于设计师充分考虑了楼板刚度和裂缝的楼板来说,施工过程中,仍会有一些原因导致楼板裂缝。如楼板在浇筑完砼后,短期内(14天以内或更长时间)受到剧烈冲击,楼板砼就会产生裂缝;预埋于砼内的PVC电线管等,减小了砼的有效高度,加速了楼板的裂缝(特别是电线管多为铺设在紧贴楼板下层钢筋的位置,甚至有的处在楼板下层钢筋的下面)。砼的坍落度对楼板的裂缝也有影响:坍落度越大,楼板就越容易出现收缩裂缝。对楼板裂缝的预防在结构设计方面,设计师的设计越来越保守:配筋率越来越大、楼板厚度也越来越大,故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保障;在电气工程设计中,预埋在楼板砼中的穿线管等,宜采用能与砼紧密结合的材料代替,或在使用PVC穿线管时,在管下增加与管走向垂直的钢筋,以弥补因PVC穿线管的存在,造成的砼的受力薄弱环节的抗拉强度。在施工方面,首先应做好楼板模板的支撑计算,使模板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砼在浇筑和砼凝固、硬化过程中,砼不因正常的加载和冲击振动而破坏、产生裂缝;在砼凝固硬化、强度增长过程中,不在砼表面制造冲击荷载。必要的技术间歇后,在下步工序的施工准备中,如钢筋、模板的吊装等,要先在墙或梁的位置上垫垫板或放马登,使材料等的自重及产生的冲击荷载直接穿
本文标题:住宅楼主要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1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