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ppt课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了解悼词的特点。理解文章内容、结构和层段之间的内在联系。2.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把握文章的主旨。3.揣摩重点语句,品味本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4.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学习他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本文是一篇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点明了讲话的地点——身在公墓,直面战友的墓穴,亲临庄严的葬礼,表明了一种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明确了讲话的内容——面对逝去的挚友,面对参加悼念的人们,自己代表“千百万革命战友”,对马克思一生伟大贡献作出了高屋建瓴的总结,抒发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之情。1.纺织厂主家庭的叛逆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1820年11月28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纺织厂主家庭。1837年他的父亲坚持要他辍学经商。他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刻苦自学,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2.马克思终身的亲密朋友和战友。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在马克思逝世以后,他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得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气管炎逐渐痊愈,吞咽食物也比较容易了,然而,死亡却意外来临了。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走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在半睡状态。她随即陪同恩格斯一起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地长眠了(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不过两分钟光景。3月17日,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参加葬礼时,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讲。①诬蔑()②悼念()③诽谤()④忌恨()⑤繁芜丛杂()⑥豁然开朗()⑦浅尝辄止()⑧给予答复()⑨卓有成效()⑩不可估量()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mièdàofěijìwúhuòzhéjǐzhuóliɑng菲(fěi)绯(fēi)斐(fěi)蜚(fēi)诅(zǔ)沮(jǔ)狙(jū)咀(jǔ)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菲薄绯闻斐然蜚语诅咒沮丧狙击咀嚼估计沽名钓誉怙恶不悛训诂估(gū)沽(gū)怙(hù)诂(gǔ)(1)停止·停滞停止:停下来,不再进行。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两者都有停下来的意思。前者侧重在“止”,表示不再行进,可带宾语。后者侧重在“滞”,受到阻塞而运行不畅。辨析:①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思想了。②2013年1月18日上午,中共广东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在广州闭幕。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不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基本出发点。停止停滞3.辨析下面几组近义词。(2)坚韧·坚忍坚韧:坚固有韧性。坚忍:(在艰苦困难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在形容人时,两者都有坚强的意思;但前者着眼于“韧”,刚强不屈,后者着眼于“忍”,忍辱负重。辨析:①比起赛季初,他们已经发生质的变化,他们越来越好,防守很强,能在客场连胜,靠的就是的防守。②从这艰难时刻的笑容中间,我们感受到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的感激、信任,感受到这个乐观的民族不屈于困难的精神力量。坚忍坚韧(3)摸索·探索摸索:①试探着(行进);②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前者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一点点地寻找;后者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辨析:①在经济大发展的世界中,我们不必悲观,而应该相信,通过总会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②面对社会老龄化的到来,沧浪区各辖区街道依托社区服务,积极以居家养老为主、福利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探索摸索(1)繁芜丛杂:(2)豁然开朗:(3)浅尝辄止:(4)万不得已:(5)永垂不朽:(6)非同寻常: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本义是丛生的杂草多而乱,这里比喻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谬误百出,模糊杂乱。意思是眼前出现光明的境界。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一件事不肯下工夫钻研。实在没有办法,不能不如此。指功勋业绩和崇高精神永远流传,不可磨灭。不同寻常,强调与一般的事物不同。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雇佣.(yōng)撰.稿(zhuàn)诅.咒(jǔ)不可估量.(liɑng)B.芜.杂(wú)空.白(kōng)肤.浅(fū)胸襟豁.达(huò)C.诽谤.(pàng)精悍.(hàn)扼.要(è)卓.尔不群(zhuó)D.诬蔑.(miè)悼.词(dào)苍穹.(qióng)衷.心喜悦(zhōng)D2.给文章各段标上序号,归纳每个段落的意思。第1段,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第2段,概括指出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第3段,写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4段,写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第5段,指出马克思在很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第6段,揭示马克思看待科学的独特视角。第7段,概述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第8段,论述马克思的影响。第9段,表达了对马克思的赞颂和悼念之情。3.找出文中承递性的词句及过渡性段落,据此理清本文思路。承递、过渡性词句:第2段的“这个人的逝世”,第4段的“不仅如此”,第5段的“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第6段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第7段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第8段的“正因为这样”。过渡段:第2、6段。思路:文章开头先简要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概括地指出了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主体部分,从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革命精神。结尾论述了马克思的巨大影响,并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4.恩格斯是如何对马克思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进行评价的?恩格斯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总结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首先,马克思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其次,马克思还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亲自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另外,马克思还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1.第1段中,将“下午两点三刻”“最”“还”“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删除,将“停止思想”换成“心脏停止跳动”,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与你交流】(1)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这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2)最:选用这个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3)还:流露出未能在马克思临终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情感。(4)“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与深重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5)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手法,而且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让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头脑。2.第2段中,能不能把第二个“对于”换成“和”,“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后果”?【与你交流】不能。(1)作者不用“和”而并列用两个“对于”,从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和研究社会科学的成就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同时,表明了从两个方面总领后文的内容。(2)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3)不用“严重后果”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最富概括性的评价。3.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与你交流】这是类比论证:达尔文从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的起源,推翻了上帝创造人的落后的观点;马克思从社会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二者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者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发现的伟大意义。4.第3段是由一个长句构成的。请分析这个长句的结构及含意。【与你交流】这个长句实际上是一个单句,其主干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正像……一样”的类比是修饰主干中“发现”一词的状语。“即历来……简单事实”是插说部分,对上文“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作补充说明;在插说中,恩格斯用“繁芜丛杂”“掩盖”等词语,深刻地揭露了唯心史观的反动本质。而冒号以后的文字,则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成分,是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所作的解释。冒号后的内容包含三层意思:①物质决定精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资料的生产,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③必须由经济基础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第一分句,使用了由关联词语“首先必须……然后才能……”所构成的条件关系复句来表达物质决定精神的基本观点。第二分句,使用了“从而”来揭示“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这一因果关系。第三分句,则用“……而……”这一表示对比的联合复句来阐述如何解释上层建筑的变化。5.本文在表达方式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与你交流】这篇演说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一部分的第一层,详细叙述了马克思的逝世的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第二层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第一层的叙述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第二层的议论是在第一层叙述、描写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叙述、描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演讲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心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方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议论方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使用了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极富有感染力。6.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请举例分析。【与你交流】(1)用词准确,生动凝练,内涵丰富。如开头一句,“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委婉地写出了马克思的逝世;“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深切怀念之情。、(2)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借代:在讲到无产者对自己伟大导师逝世的哀思时,演讲者又用沙俄流放革命者的“西伯利亚矿井”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发区“加利福尼亚”来借代世界各地,生动地表现了广大地区的千百万战友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有比喻:在说到各国政府和一切资产者争先恐后地诽谤马克思时,恩格斯指出,这位无产阶级的巨人对此“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这样一个恰当的比喻,便将马克思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还有拈连。文章第1段中有两处用了拈连手法。前者是“思想家停止思想”,以主、宾语的同词同意拈连,委婉地说出马克思逝世的消息;后者是“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先用两个“安”字同意拈连,接着又用“睡着了”进行同词转意。此处的修辞手法既为下文作了铺垫,又准确地反映了期望马克思永远活着的心情。7.作为马克思的挚友,面对好友的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1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