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二章作业--公共经济学
单选:1.(A)可以通过产前契约形式提供公共产品。A.政府B.社区C.第三部门D私人部门多选:1、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有(ABCD)A.政府部门B.私人部门C.第三部门D.社区2第三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优势表现在(ABD)A.创新优势B.灵活优势C.效率优势D.公平优势问答:1、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条件是什么?与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失灵和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局限性相比,非营利组织在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成为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产品的现实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积极进取,富于创新;开放灵活,弹性较大;深入基层,贴近民众;成本较低,效率较高。2、第三部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滕尼斯的这种分析,我以为是大体符合西方社会史的实际的。在这一进程中既然国家与“社会”(个人本位的公民社会)的二元格局是近代(现代)化的产物,那么这二元之外(或之间)的“第三”部门也只能是近现代的产物。而在传统的“共同体”时代既然没有民族国家与公民社会这“二”元,当然也就不会有“第三”部门。因此尽管西方传统时代也存在着“衙门与公司之外”的组织(即“共同体”),存在着由它提供的“公共产品”即传统的公益、慈善事业,但现代第三部门并不是它的后继。而“第三部门史”的研究者在论述当代第三部门发育的时代、社会根源的同时,也很少要涉及它的“历史根源”。现代西方的志愿部门或第三部门是在公民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无论它的创新实验是成功打开了“后现代”的大门,还是流为“有益无害的乌托邦”,它与前公民社会的传统慈善都已判然为两。只是在“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下,传统慈善的若干特点有时会“复归”,如“近似原则”如今已成为志愿捐助信托基金的通行准则。依靠这一原则,分散的捐助者的个人意志既得到尊重,又可以把这些捐赠整合为统一的资助意向并服务于更大的社会目标。古罗马时代已经出现的这一原则在“理性福音主义”时代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因为那时更强调遗嘱自由和对捐赠者特定选择的尊重。但在战后,第三部门与公益事业的发展日益要求突破捐赠者个人意志分散的局限,“近似原则”也就日益扩大了适用性。如美国早期最重要的公益捐助人、也是大政治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43年建立的北美最早公益组织之一“富兰克林基金”(正式名称为美国仁爱协会),以富兰克林捐赠的遗产为本金,富氏原定的资助对象是:波士顿、费城两地“有优良声誉的已婚青年发明家”。
本文标题:第二章作业--公共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43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