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水产动物残饵及粪便对养殖水环境的影响
水产动物残饵及粪便对养殖水环境的影响作者:苗淑彦,王际英,张利民,王世信作者单位:苗淑彦(山东升索渔用饲料研究中心),王际英,张利民,王世信(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刊名:饲料研究英文刊名:FEEDRESEARCH年,卷(期):2009,(2)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9条)1.NaylorRL.GoldburgRJ.PrimaveraJHEffectofaquacultureonworldfishsupplies2000(405)2.GoldburgR.NaylorRFutureseascapes,fishing,andfishfarming2005(03)3.SeymourEA.BergheimATowardsareductionofpollutionfromintensiveaquaculturewithreferencetothefarmingofsalmonidsinNorway1991(10)4.BurfordMicheleA.WilliamsKevinCThefateofnitrogenouswastefromshrimpfeeding2001(1-2)5.GowenRJ.BradburyNBTheecologicalimpactofsalmonidfarmingincoastalwaters:review1987(25)6.BeveridgeMCM.PhillipsMJ.ClarkRMAquantitativeandqualitativeassessmentofwastesfromaquaticanimalproduction1991(03)7.AckeforsHTheimpactontheenvironmentbycagefarminginopenwater1986(01)8.CromeyCJ.NickellTD.BlackKDDEPOMOD-modellingthedepositionandbiologicaleffectsofwastesolidsfrommarinecagefarms2002(214)9.李会涛.麦康森.艾庆辉大黄鱼对几种饲料蛋白原料消化率的研究[期刊论文]-水生生物学报2007(03)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祁真.杨京平.刘鹰对虾池残饵、粪便及死虾腐解对养殖水质影响的模拟试验-水产科学2004,23(11)试验结果表明:(1)充气不仅能为对虾养殖提供充足的氧气,还能加速氨氮、亚硝态氮的氧化分解,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2)投饵或对虾死亡前9h是管理NH3-N、NO2-N的关键时间,水质恶化加快;(3)残饵、排泄物及死虾三者相比,残饵是引起水质恶化的关键因子,而死虾对水质的影响很小.在对虾高密度养殖中应尽量减少残饵的残留量.2.期刊论文赵德福精养高产鱼池水质管理调控技术-饲料研究2009,(11)精养高产鱼池放养密度高,鱼类摄食量大,排放粪便多,残饵粪便日积月累,如果管理调控不当,水质很容易恶化.多年来,笔者在给广大养鱼户防制鱼病工作中,总结出几项精养鱼池水质管理调控关键技术.3.会议论文杜琦.张皓三都湾网箱鱼类养殖容量的估算2008@@网箱鱼类养殖依赖人工投饲。投入网箱中的饵料,绝大部分被鱼类摄食,少部分散落或溶出成为残饵,进入水域环境;被鱼类摄食的饵料,经鱼类消化、吸收后,作为建造鱼体细胞的材料,不能被吸收的部分(粪便)和代谢产物仍然被排入网箱养殖周围水域中,污染海水和底质环境。Hall等认为,每生产1t鲑鱼,有92~102kg氮和40~45kg的磷通过残饵、鱼类排泄物进入网箱养殖环境;其中颗粒态的残饵和粪便大部分沉积在网箱养殖区周围的底质中,形成网箱养殖区底质表层沉积物。该沉积物中的颗粒态氮、磷经细菌分解,形成溶解态的氮和磷,又会重新从底质释放到水体中。4.期刊论文罗琴英池塘鱼鳖混养新技术-养殖与饲料2009,(4)鱼、鳖混养的生物学原理在于鳖的残饵和粪便内氮、磷、钾等含量较高,起了培肥水质的作用,为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鱼和杂食的鲤、鲫、罗非鱼等的快速生长提供了饵料条件;同时大量的鱼类粪便、水草沤肥及随之繁殖起来的细菌、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又给鳖的饵料螺、蚌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之迅速繁殖.5.期刊论文渔业科技入户主推技术水产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海洋与渔业2009,(3)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养殖水体既是养殖对象的生活场所.也是粪便、残饵等分解容器,又是浮游生物的培育池,这种三池合一的养殖方式,容易造成消费者、分解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生态失衡,造成水中有机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大量富积.6.期刊论文周剑冬季常见鱼病de防治-四川农业科技2008,(12)冬季是渔业的农闲时节,水温低,鱼类的投喂也已经停止,因为大部分水产养殖的商品鱼类都已捕捞上市,越冬的水产品较少,大多数养殖户很容易放松对水产养殖的日常管理和鱼病防治工作.其实,经过一年的饲养,这时池中的残饵粪便等聚集到了最多,池塘环境也到了一年中最差的时候,换水、消毒等防病和改善池塘环境的工作均已停止.7.期刊论文文东元.肖光明.王锡荣淡水养殖水质调控技术-湖南农业2008,(7)淡水养殖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一般来说,淡水养殖的养殖水体既是养殖对象的生活场所,也是粪便、残饵等分解场所,又是浮游生物的培育池,这种三池合一的养殖方式,容易造成消费者、分解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生态失衡,造成水中有机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大量蓄积,这不仅严重影响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而且成为天然水域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8.学位论文姜辉工厂化养殖水处理方法及预排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2007封闭循环水养鱼是近年来世界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的水产养殖方式,它充分地利用了水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养殖废水向环境中的排放,防止了环境污染;同时,工厂化养殖大大提高了产量,满足了居民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但就目前国内的现状来说,并不乐观。伴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污水未加处理地任意排放,使养殖水域的环境自净与调节能力逐渐降低,导致水域环境恶化。在以投饵为主的养殖模式下,残饵、粪便,N、P等富营养因子排入水体,使养殖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生物耗氧量(BOD)严重超标,是导致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有机物、营养物分解形成的产物能增大水体生物耗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的积累可引起鱼类中毒死亡和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去除或降低氨氮、亚硝酸盐浓度是保证水质良好、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环节。鱼类的集约化养殖通过流水、水质净化、增氧、控温、杀菌等技术以提供鱼类养殖高密度、迅速生长的水环境,达到高产出、高效益、低污染的目的。目前全国建成的循环水养鱼设施设备仅占整个工厂化养鱼设施的1.2%,大量的流水养鱼场和车间需要改造和新建。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的是适合国内的工厂化养殖污水处理方法及设施设备技术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对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及设施设备现状作了论述。重点对目前国内应用的五种模式陆基养殖系统工程的特点、技术路线、适用范围做了研究分析,以供养殖企业在新建或改造养殖设施时选择参照。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论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用于工厂化养殖固体颗粒预去除系统及排水系统的研制成功。该水处理系统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任何的外在动力。该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1)靠养鱼池外置竖管设定水位来实现自动排水的排水系统;(2)靠养鱼池排水管口附近放置的筛网和转动水轮上的毛刷的共同作用,去除养殖循环水中的较大的固体颗粒(残饵和粪便)的排污系统。在去除过程中,耗水率均在5%以内;固体颗粒的去除率也均在80%以上。9.期刊论文侯和菊水产品的安全与健康养殖-北京农业2008,(10)1改变传统观念.优化养殖环境1.1加强水质调控养殖水体既是养殖对象的生活场所,也是粪便、残饵等分解容器,又是浮游生物的培育池:这种三池合一的养殖方式.容易造成消费者、分解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生态失衡,造成水中有机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大量富积.这不仅严重影响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而且成为天然水域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10.期刊论文精养池塘淤泥的危害及解决方法-农村实用技术2007,(12)池塘由于水产养殖动物的粪便、排泄物、遗体、残饵和施肥的不断积累,以及地表冲积物等不断沉积,沉积有机物经微生物发酵分解,形成大量腐殖质,与池底表面浸润土壤混合在一起,在池底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淤泥过多有三大危害: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万方100元会员卡(WFFOH51441),授权号:2123b9be-bed8-4a9b-a9b3-9dde00b56163下载时间:2010年8月26日
本文标题:水产动物残饵及粪便对养殖水环境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50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