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吗?
1“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吗?龙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雷艳芬【案例】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训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小组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并取得非凡的成绩,而在我国却是新生事物。目前,各地正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把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突破口,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正步入一些误区:1.小组活动设置随意一是目标不明确。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这时,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教师使用它,只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目标是完成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任务。这种小组讨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二是重形式,轻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形式被简单化。有些教师上课伊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则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到了教师课前设计的时间后,教师就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状态的学习,缺乏真正的实效。2.合作规则要求不明确2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表现形式就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3.缺乏主动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4.缺少科学评价策略开展合作学习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之类的,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发言内容缺少合作结果,缺乏普遍性,这是由教师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规则模糊,没有把个人的见解融入到合作集体中;教师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如执教《多彩服饰》一课,在争做“小小服装设计师”环节,过渡语: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表扬一下自己!那么我们作为一名世界小公民,也让我们走向世界,去进一步了解各国的民族服饰吧!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做做服装设计师,好吗?那么给谁设计呢?有两个选择(教师提供资料包)。3选择一:西亚的沙漠地区常年高温、气候非常干燥,请你帮助当地人设计一套适合他们日常穿着的服装。选择二:美国的夏威夷地处热带,高温多雨,请你帮助当地人设计一套适合他们日常穿着的服装。(1)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赶快开始吧!交流设计。过渡语:看看哪个组能成为他们的服装设计师?预设:1.阿拉伯长袍你不但观察仔细,还想得周到,是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2.夏威夷草裙她们一定很喜欢你的设计。3.阿拉伯长袍真有想法,穿上你的设计走在沙漠中别有一番情趣。过渡语:让我们来看看当地人到底是穿什么服饰的?跟我们同学的设计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呢?(2)出示视频:我们来听听阿拉伯的酋长默罕默德的介绍。过渡语:听了阿拉伯的酋长默罕默德的介绍,你有什么收获?(阿拉伯长袍有哪些优点和作用?)(3)过渡语:同学们真能干!从别人的介绍中都能收获这么多知识!那,老师不禁想问:为什么同样是炎热的气候,穿着的服装却如此不同呢?预设:1.环境不同。夏威夷四季风光明媚,温和宜人,降雨量较多。2.气候不同。阿拉伯温度较高,太阳辐射强烈,气候干燥少雨。(4)过渡语:听了你们的介绍,我明白了:原来服饰的设计是要考虑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还有宗教文化,服饰是当地人智慧的结晶。(板书:独特性)这样让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交流发言都集中在优等生,部分学生自顾自,没有认真倾听。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学生合作学习的规则模糊,没有把个人的见解融入到合作集体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思考题】1.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是什么?2.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广泛参与,特别突出学困生的参与度?3.通过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小组合作模式,怎样更有效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分析】一、优质合作学习的前提:适时调整分组策略41.基本式:小组合作学习由4至6人组成。作为一个固定的学习单元,构筑“学习共同体”,基本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不尽相同)的办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是否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其学习的步骤一般是:组内成员自学→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2.特殊式:是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采取临时分组的特殊形式。3.同桌互助式:较为简单的内容只需采用同桌二人合作就行了,比如同桌互读、互背、互批等。4.并列式: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内容,让各小组负责一项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达到全班学习的目的。如:气候类型一节的学习,就可以根据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四个部分,要求班级中的四个大组,分别就各带有哪些气候类型,各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及该带气候的共同特征,进行说明。5.拼盘式: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各小组的各个成员负责掌握其中的一个部分,然后将分在不同小组学习同一部分任务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个专家组,共同学习和研究所承担的任务。然后全部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小组中去,分别将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内容教给组内其他同学,从而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二、优质合作学习的关键:问题设计1.问题设计的目的要明确,要紧紧扣住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入手,设计明确的活动要求。合作学习问题的设计只是教学手段,它必须为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服务。2.问题设计内容要科学。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一般一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5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对过于简单的问题可以采取讲授法或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3.问题设计苍白、难度很低或难度过高都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其步骤是: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记录——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一是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的时间。如果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来不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的情况,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不可问题一抛出就小组合作。二是教师要巡导。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即使后面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也要发挥教师的应变能力,来保证本次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际的效果。三、优质合作学习的保障:评价策略合作学习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1.结果评价,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2.过程评价,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合作精神。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培养学生三维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63.评价过程要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首先,组内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为此,教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到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教师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其次,评价奖赏的整体与个体相结合。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
本文标题: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6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