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
1目录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立足科学发展坚持又好又快推动宁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新水平…………………………………巴音朝鲁(9)坚持城乡统筹着力强农富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陈炳水(17)加大农村公共投入力度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共慈溪市委慈溪市人民政府(27)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共象山县委象山县人民政府(29)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中共镇海区委镇海区人民政府(31)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宁波市农业局(34)服务新农村实现新跨越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宁波市交通局(36)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精神概述………………………………………宁波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38)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三大信号和四大亮点等18则…………(41)强化“百千”工程龙头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45)宁波市2006年度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先进(提名)单位……(47)宁波市2006年度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先进集体……………………………………………………………………(47)宁波市第四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48)宁波农村经济戴国华副主任:周建飞委员:(按姓氏笔划)王振达卞银江印可成朱国富李森苗吴明山应校军陈利华陈秀慧周宏汉郭利平主编:周建飞副主编:曹良明吕坚2007年第1期(总第85期)(季刊)B018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l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20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宁波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一)指导思想和思路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巩固、完善、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健全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强化、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全面建设生态、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和谐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是: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农业,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推动农业发展,大力培育现代生产经营主体,着力构建新型服务平台,做优做强区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主导产业,全面推进水利化、机械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和装备建设,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全面走上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到2010年,实现农业全方位开放、多功能拓展、集约型发展,基本建成与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相适应的现代农业,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相协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我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二)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标准养殖池塘建设。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到2010年,全市保有耕地37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91万亩。要科学合理地开发滩涂资源,积极实施滩涂围垦工程。全市开工建设面积30万亩,完成围垦面积20万亩。进一步提高农田设施建设标准,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围垦造地、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宅基地整理等建设资金向产业基地倾斜。切实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养殖池塘建设,完成5万亩以上示范养殖池塘建设。(三)保障粮食安全。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切实保障150万吨的生产能力,全市保持粮食种植面积200万亩,粮食产量保持在80万吨左右。积极推广应用增产增收先进适用技术,开展超级稻、单季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加强优质、高抗、高产粮食新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不断改善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支持粮食生产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建立稳定的粮食生产基地和采购基地,整合完善粮食生产和农资综合直接补贴政策。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加强对粮食生产、消费、库存等安全的监测、预警和调控,确保我市粮食市场稳定。(四)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根据《宁波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按照现代化设施、产业化集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建设60个以上种植业生产基甬党[2007]1号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地,30个以上畜禽生态养殖基地,10个以上水产健康养殖基地,30个以上种子种苗基地。健全完善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着力发挥产业基地核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几年努力,基本实现“高技术、高品质、高效益、标准化、开放型”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格局。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优化结构、发挥优势的原则,建设20个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园区。市财政新增的农业产业扶持资金重点用于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五)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机制,加大对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主体的农机更新、新型农机购置和粮食生产机械的扶持力度。到2010年,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目标。围绕产业基地建设,研发、引进、推广适应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业机械。进一步创新农机经营模式,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安全生产水平。大力发展新型农用工业,重点支持发展多功能新型通(专)用农机产品。(六)大力发展休闲特色农业。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讲究实效,有序推进的原则,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体现古韵、生态特色,结合都市农业园区建设,建成一批以文化传承、生态、休闲功能为主,寓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度假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特色农业基地,让农民在农业多种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到2010年,建成30个“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七)加快发展开放型农业。积极实施农业外向发展战略,加快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出口企业。鼓励扶持出口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国际品牌,在国内外申请注册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认证,参加产品展示展销博览会。加大对进出口农业企业的信贷、保险、检验检疫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国际贸易风险预警、贸易争端的协调服务和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积极引进外资、国外农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开放型农业快速发展。对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等到国内外建立种植养殖基地、种子种苗基地和农产品初加工基地,同步提供科技服务和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享受市内相同的扶持政策。(八)着力发展生态农业。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着力发展以生态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循环经济。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实施以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的“沃土工程”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深入实施生态家园和兴林富民工程,继续加强对重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健全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逐步提高补偿标准。从2007年开始,市级以上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12元。以江河源头和大型水库周围为重点,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生态廊道。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象山港等海洋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改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推进高标准海岸基干林带、宽幅度隔离林带和高标准平原绿化工程建设。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九)努力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大对自动化、机械化、微电子智能化高新技术的投入力度,稳步扩建具有人工环境控制设施的现代化大型温室和种植养殖工厂。积极发展以创汇蔬菜、高档花卉、水果为主的设施园艺农业和设施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大力推广和应用工厂化育苗育秧、嫁接育苗、喷滴雾灌、无土栽培等设施和技术。市财政对重大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行补助。(十)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继续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完善对龙头企业的技改、环保设施和创品牌的扶持政策,加大对农民增收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向园区和加工基地集聚。培育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到2010年,形成50家以上销售额超亿元的加工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型农业龙头企业,建成24个农产品加工基地。(十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甬政发〔2006〕100号文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农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扶持发展农村科技服务机构。组织实施十大农业重大科技专项,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对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加快农业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强各类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创建各类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管理,全面落实乡镇责任农技员分片包户制度。(十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建设。全面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提高农业企业农产品技术标准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完善提高市、县(市)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服务水平,培育发展农业监测服务业。建立动物免疫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健全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疫情监督监测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加大对农资生产经营和农村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探索建立农资流通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和质量保障赔偿机制。(十三)积极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应用秸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有机肥利用、节肥农机等技术,推动发展生物质产业。广泛应用节水、节肥、节药、节地、节能等技术。积极推广农作物免耕栽培、精量播种、精准施肥技术和集约、高效、生态、健康种养殖技术。支持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设施,在适宜地区积极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到2010年,全市农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0%。二、巩固、提升农村改革发展成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四)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各县(市)区、镇(乡)街道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指导和服务,制定有效政策措施,引导农户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农场和农庄经济,鼓励农户通过转包、租赁、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依法、自愿、有偿流转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完善山地、滩涂、水面、海塘等承包经营权进行公开招标竞标制度。积极引导离土农户和兼业农户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集中开发,连片经营,发展规模效益农业,力争市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规模经营率达到80%以上。(十五)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以规范运行方式、健全经营机制为核心,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化活力。力争到2010年培育出100家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鼓励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农产品基地。(十六)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参照“81890”服务模式,加强农村经济信息网、“农民信箱”、“农信通”和“农技110”信息服务平台资源统筹整合,建成便民、高效、准确的信息服务系统。整合气象灾害预测预报系统、水情水文监测系统、防汛指挥系统以及农林、海洋与渔业部门信息资源,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建设一批标准统一的公用农业数据库,积极开发和应用农业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设发展3S“精准农业”。到2010年,全市农村实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
本文标题: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