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17大学国文之李白(上)
12关山月远别离3李白(701—762)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出生中亚碎叶(吉尔吉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自称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451、蜀中时期(25岁以前)2、出蜀漫游时期(25——42)3、长安三年(42——45)4、再度漫游(45——55)5、安史之乱时期(56——62)25岁前,他一直在蜀中读书习剑、隐居学道,曾漫游成都、峨嵋。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还向赵蕤学习纵横术。广泛的学习和多种思想影响,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青少年时代6李白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经巴渝,出三峡,游洞庭、江浙一带,后定居湖北安陆,开始“酒隐安陆,蹉跎十年”(《送姪耑游庐山序》)的生活。娶宰相许圉师之孙女为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7开元十八、九年,他因得罪安州长史而入长安,求荐不成,又出游荆湘、太原、南阳等地。开元28年(740)移居东鲁(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等隐居徂徕,游泰山,号“竹溪六逸”。8在这十余年中,他游名山,访道士,与孟浩然、王昌龄等结识交往。他“遍干诸侯”,“历抵卿相”(《与韩荆州书》)虽无所获,诗名却日益显著。9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他一心以为壮志将酬:“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书情赠蔡舍人雄》)。但玄宗命他供奉翰林,不过要他歌功颂德,侍宴助兴罢了。失望之余,他傲睨权贵,放浪形骸。于是诋毁交至,不得不于天宝三载(744)自请放还。奉诏入京10这是李白一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对腐朽的上层统治集团和黑暗的现实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抨击权贵、抒发愤懑的诗作。11在出京后到“安史之乱”爆发的十年期间,是李白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他先后在洛阳、梁园、兖州等地与杜甫交游,时间虽不过两年,两人却真诚无间,成为文坛佳话。在梁园娶宰相宗楚客孙女为妻。漫游东鲁、梁园12在齐州紫极宫,他曾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还漫游了吴越、幽燕。天宝十一载(752)的幽燕之行,他洞察到安禄山的野心,忧心如焚。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在揭露批判的深度、广度上都更进了一步。13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虽避地剡中,隐居庐山,却时刻关心着社稷民生的安危。至德元年(756),永王李璘以抗敌平叛为号召,邀请李白入幕。次年,永王璘以谋反罪受讨伐,被部下所杀。李白也以附逆罪入狱,流放夜郎。大鹏折翅14乾元二年(759),途中遇赦。经江夏、岳阳、浔阳至金陵。往来金陵、宣城间,还念念不忘靖乱恢复的大业。上元三年(762),病逝于当涂。有《李太白集》行世。1519主要思想1、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李白诗歌的思想和特点20《古风》59首是其代表作品。其中第一首开宗明义,以继承《诗经》“风雅”的传统自任,鲜明地显示了关心现实的创作精神。《远别离》、《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篇,表现了他对权奸当道、国运濒危的忧虑。212、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223、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234、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有的写得真挚动人。他歌颂“愿同尘与灰”(《长干行》)那种热烈纯真的爱情。241、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是以大胆的想象与夸张创造出神奇莫测的艺术境界;2、李白的诗歌往往起句突兀,一开始就以惊人的语句先声夺人;3、富于游仙的色彩;25解题:李白诗风产生的社会原因:1、开元、天宝年代是一个富于理想与进取精神的时代;2、道教以为修炼可以得道,乘云气,驭飞龙,即身成仙,李白颇受其影响;3、自屈原、庄子一来浪漫主义的传统影响;26解题:古来文章有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我闻当今有李白。……多不拘常律,振摆超腾,既俊且逸。(唐·任华《杂言寄李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唐·皮日休《刘枣强碑文》)27解题:太白诗宗风骚,薄声律,开口成文,挥翰雾散,似天仙之词。而乐府诗连类引义,尤多讽兴,为近古所未有。迄今称诗者推白与少陵为两大家,曰李杜,莫能轩轾云。(明·胡震亨《李诗通》)28解题:太白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涛浪自涌,白云卷舒,从风变灭。此殆天授,非人力也。(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太白诗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者,太白也。(清·田同之《西圃诗说》)29解题: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道侠,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清·龚自珍《最录李白集》)30解题: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源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遘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题、借题抒情之本指;不读尽古人书,精熟《离骚》、《选》赋及历代诸家诗集,无由得其所伐之材与巧铸灵运之作略。(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九)31解题:唐人乐府,太白最多,太白唯借其名目,运以己意,甚有与古词绝不相似者,此其所以为佳。(清·厉志《白华山人诗说》卷一)32解题:乐府诗几乎占其诗的四分之一他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他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诗最多的诗人33解题:李白有二百三十首乐府诗拟古(一百四十九首)七十九首新题乐府34解题:他在继承前人创作总体性的基础上,沿着原来的主题、形象、气氛、韵律向前发展,即在同一方向上把这题目写深、写透、写彻底,发挥到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境地,从而使后来的人难以为继,再也无法在这一旧题内超越他的水准。——郁贤皓35解题:3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为乐府诗题,属横吹曲辞。《乐府古题要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从《乐府诗集》中可以看出,古人多以此题写征戍离别之情。此诗即写的这一传统主题。解题373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39(1)前四句:关山明月;描绘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40“明月出天山”,《汉书》颜师古注:“天山,即祁连山也,匈奴谓天为祁连山。今鲜卑语尚然。月出于东而天山在西,今曰‘明月出天山’,盖自征夫而言,已过天山之西,而回首东望,则俨然见明月出于天山之外也。”41天山是中亚东部地区(主要在中国新疆)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谓之天山,唐时又名折罗漫山,高达二万一千九百尺,长约2500千米,宽约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千米。42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米。这些高峰都在中国境内,峰顶白雪皑皑。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43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44(2)中四句:沙场哀怨;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45《汉书》:“匈奴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顿佯败走诱汉兵,汉兵遂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于是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骑围高帝于白顿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绝。”46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47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48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49(3)后四句:戍客思归。战士们望着边城,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50“望边邑”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51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52531.气象雄浑,情调苍凉。李太白诗如“晓月出天山……”之类,皆气盖一世,学者能熟味之,自然不褊(bian)浅矣。(〔宋〕吕本中《紫微诗话》)54全诗以怨情贯穿,色调统一,浑然一体。2.55为诗殚竭心力,方造能品。至于沛然自胸中流出,所谓不烦绳削而合,乃工能之至,非率易语也……太白云:“晓月出天山……”如此等语,酝酿于胸中,气象自别,知雕缋者不足道矣。(〔明〕焦竑《焦氏笔乘续笔》卷四)56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六:青莲“明月出天山”,雄浑之中,多少闲雅。“闲雅”应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575859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60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云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61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621、解题《远别离》是一首有政治寓意的古题乐府。《远别离》本咏英、皇,而借以咎肃宗之不振,李辅国之擅权。(〔清〕沈德潜《说诗睟语》卷下)632、内容此篇借舜二妃追舜不及、泪染湘竹之事,言远别离之苦。并借《竹书》杂记见逼舜、禹,南巡野死之说,点缀其间,以著人君失权之戒。使其辞闪幻可骇,增奇险之趣。(〔明〕胡震亨《李诗通》)6465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湘夫人之魂游于洞庭之南,潇湘之边王琦谓:此二句为倒装句法,谓生死之别,永无见期,其苦如海水之深,无有底止也。66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惨惨:无光貌;冥冥:阴晦貌;67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皇穹:天,喻指皇帝;凭凭:通“冯冯”,象声词,指雷声轰响;68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云尧幽囚,舜野死。此为紧缩句,即“尧当之也禅舜,舜当之也禅禹。”禅(shan):帝失势后被迫让位;《史记·五帝本纪》:尧年老德衰,为舜幽囚于平阳,并隔绝其子朱丹,使父子不能相见。《国语》:舜征服南方有苗国,死于苍梧之野。69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重瞳孤坟竟何是?九疑:即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界,因九座山峰连绵相似,不易分别。相传舜葬于此。70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帝子:指娥皇、女英。71七律答友人毛泽东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72艺术特色(1)以香草美人来寄寓丰富的政治情怀。(2)议论、抒情和情景描写穿插得妥贴自然。7374
本文标题:17大学国文之李白(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15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