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园林植物培育学一、园林植物(landscapeplants)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地位与作用1.造园四要素,植物不可或缺。植物、山石、建筑、水体四要素的结合2.植物造景--城市景观营造的主手法3.植物的芳香、姿态、色彩构成亮丽的景观4.植物的生态效益(ecologicalbenefit)在城市环境中起重要作用二、园林植物栽培简史出现于宗教祭祀场的植物,可看作园林植物栽培的起源。从公元前27世纪的埃及金字塔中的壁画和镌刻反映神圣丛林。公元前23世纪,两河流域开始出现塔庙,种植着乔木和葡萄。公元前12世纪,美索不达米亚塔庙种植雪松、黄杨、各种果树、灌木还有没药等芳香植物。中国园林植物栽培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我国历代王朝都在宫苑、寺庙、陵墓种植花木,尤以社木为常见。公元前600多年就有了栽植行道树(streettrees)的做法。西汉时期已总结了培育部分南方植物的科学方法。唐代是我国园林和花卉发展的繁盛期,出现了各种奇花异草、名花珍品,说明当时的栽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三、园林植物栽培的现状1.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农用材料,推动了园林植物栽培技术的进步。•塑料大棚和温室的覆盖材料•叶面肥、商品有机肥和中量元素肥料等新型肥料•新型农药的使用使园林植物栽培朝向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向进步。•抗蒸腾剂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阔叶树种带叶移栽的成活率2.新型栽培设施设备的出现,促进了园林植物培育学的大发展。•温室增温系统、灌溉系统、遮荫系统不断得到改进•移动花床、自动播种机、上盆机,还有应用于切花生产的各种栽培设备使得栽培学得到极大发展。•在园林绿化及养护管理方面一些新型的机械设备也不断出现3.不断发展的生物技术,为园林植物培育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杂交育种、组织培养、分子生物学、转基因、花期调控生理等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被应用于园林植物培育。•有许多种属被发现,并成功的引种驯化有很多相关部门正在从事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如杜鹃、兰、报春、秋海棠、龙胆、百合等。•催花技术,也称花期调控技术(flowerdateregulation)已相当成熟,目前有几百种植物的花期可以提前或推迟•组培技术(tissuecultureregulation)、无土栽培技术、分子生物学育种技术把园林植物培育推向新的高度四、中国园林植物培育发展的不足:•园林植物栽培技术仍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园林绿化对苗木的需求量。•大树移植技术尚不成熟。•新型栽培技术的应用也明显落后于国外,产品在国际花卉市场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野生植物引种驯化(introductionanddomestication)与国外相比相差甚远。第二章园林苗圃的建立第一节园林苗圃的种类一、按苗圃使用年限长短划分固定苗圃固定苗圃又称永久苗圃。规划建设使用年限一般在10年以上。临时苗圃临时苗圃是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造林或绿化任务而临时设置的育苗地。二、按苗圃规模大小划分大型苗圃面积在20hm2以上,生产的苗木种类齐全。中型苗圃面积在3~20hm2。生产苗木种类多,设施较先进。小型苗圃面积在3hm2以下。生产苗木种类较少,规格单一。三、按所有制形式划分国家(营)苗圃由国家政府投资建立,产权属于国家的一种苗圃。集体苗圃集体出资或土地资源建立,产权、利益分配属集体所有。个人或私营苗圃个人出资,生产经营属私人行为,产权属于个人所有。合资苗圃采用合资形式,责、权、利按合资的份额比例来分配。四、其他划分方法按园林苗圃育苗种类划分专类苗圃综合苗圃按园林苗圃所在位置划分城市苗圃乡村苗圃五、现代园林苗圃行业发展的新模式集园林花卉苗木生产、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生态观光旅游等多种经营形式于一体的发展模式。四川成都市三圣乡、郫县友爱乡农科村、温江县万春镇等苗圃为代表。第二节园林苗圃的布局和苗圃地的选择一、园林苗圃地的布局1.均匀分布于城市近郊,交通方便之处2.鼓励城内单位利用零星用地做苗圃3.苗圃布局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统一4.城市苗圃总面积应占城区面积的2-3%二、园林苗圃用地选择1.经营条件交通便利—靠近主要公路,利于苗木运输劳动力充足—减少人工投入水电资源有保证—减少附加投资2.自然条件地形—坡度、坡向、小地形土壤肥沃、质地疏松—中性及沙质壤土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地下水位合适病虫害及杂草—地下害虫、菌病、恶性杂草第三节苗圃面积一、苗圃面积的组成1.生产用地面积(75%-85%)包括:播种苗区面积、营养繁殖苗区面积、移植苗区面积、大苗区面积和休闲地面积2.非生产用地面积(辅助用地面积)包括:道路、房屋、排灌系统、防护林带、场院等的面积。面积占15~25%二、决定苗圃面积的因素所承担的育苗任务满足特定的需要苗圃性质一般综合性苗圃较大投资金额多数私人苗圃受资金限制一般来讲,苗圃越大效益越好三、苗圃生产地面积计算计算公式如下:S:某种植物育苗用地面积n:单位面积产苗量N:该植物预计年产苗量B:轮作区总数A:该植物育苗年限C:占用轮作区数第四节园林苗圃规划设计CBnNAS一、规划设计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苗原则生产产品目的性、针对性原则担负本身和周边环境生态保护和安全的原则坚持构筑城乡绿地一体化原则经济实用原则一、准备工作1.实地踏勘了解该地历史、现状、周边环境,最好采集照片资料2.获取地形图了解圃地已有道路、建筑、水源、沟渠等设施的具体位置3.土壤调查了解圃地土层厚度、土壤酸碱性、肥力状况、土质结构、地下水位等4.病虫害调查主要调查地下害虫种类、数量、周围植物病害状况,以制定防治措施。5.收集气象资料向气象台及当地群众了解,生长期、早晚霜期、月均温、最低、最高温、积温、日照、降雨量等。二、生产用地规划1.播种区由种子繁殖植物的生产区,安排在各方面条件最好的地段。2.营养繁殖区用无性繁殖方法培育苗木的区域,常安排在圃中土壤、水分条件中等的地段3.移植区培育各种移植苗,所占面积较大,要求条件中等,位置根据不同苗木习性选择4.大苗区培育各种大规格苗木,可安排在圃地边缘,但面积大交通方便处。5.母树区培育供采种、采接穗(插条)用的母树。可利用零星地块,路边圃边,但土层要深厚。6.引种驯化区用于引进新的异地植物种类或野生植物种类,进行栽培观察试验,经驯化后大量推广。7.现代化温室区现代化大型苗圃中用于培育、保存珍稀植物或温室植物,多接近办公区,交通较方便。8.展览区用于集中展示本圃地所培育的植物种类及园林上的应用方法。一般结合各种园林景观营造手法,使该区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三、非生产用地规划1.道路系统设置包括多级道路和环路一级路(主干道)位于中间,一条或两条相互垂直,宽6-8米,标高高出耕作区20cm。二级路与主干道垂直,与耕作区相连,宽3-4米,标高高出耕作区10cm。三级路沟通各耕作区的作业路,宽1-2米。大型苗圃中设有环路,便于车辆机械回转。小型苗圃可不设二级路。道路用地一般占7%~10%2.灌溉系统设置水源:地面水较好,但应无污染;地下水水温较低,宜设蓄水池,水井应位于地势较高处,便于自流灌溉。引水设施明渠由主渠和支渠组成,宽度1~2.5米不等。一般与道路系统相伴,有一定坡降。暗管埋于耕作层之下,在需要的地方开口,可安装喷灌或滴灌设备3.排水系统设置分为明沟和暗渠两种排水沟坡降比灌溉渠稍大排水沟宽度0.3~1米不等。排水系统占地1%~5%。4.防护林带设置避免苗木遭风沙侵害,减少水分蒸发和苗木蒸腾,创造合适的小气候。设置规格视苗圃大小和风害程度而定。以乡土树种,乔灌木混,交半透风为宜。5.建筑管理区的设置包括办公室、宿舍、食糖、工具房、仓库、以及劳动集散地。位于苗圃中央,靠近主干道或大门。工具房可根据作业区的内容设置在相应的区域内。建筑管理区占地占苗圃总面积的1%~2%。四、绘制园林苗圃规划设计图1.绘制现状图根据业主提供的地形图和红线图确定苗圃的边界主要构筑物、渠道、高压线、道路等的分布2.计算各分区所占面积并确定位置首先确定道路、沟渠、建筑的位置和面积。根据计划培育的苗木种类特性确定位置并根据数量确定育苗区所占的面积3.绘制正式规划图精确比例,明显分界,具有相应图例、比例尺、方向标、各区编号及说明。五、编写园林苗圃设计说明书1.总论叙述经营条件、自然条件、分析利弊以相应改造措施。(1)经营条件a.苗圃位置及当地经济条件b.交通c.动力和机械化条件d.环境(2)自然条件a.气候b.土壤c.病虫害及植被d.地形特点2.设计部分(1)苗圃面积计算(2)苗圃区划说明:(3)育苗技术设计(4)建圃的投资和苗木成本计算第三章园林植物种子生产第一节植物结实特点及影响结实的因子一、园林植物结实的特点1.植物生殖生长:即植物花芽分化、开花、授粉,形成合子、种子成熟这个阶段的生长过程。2.大小年现象:植物进入结实期后,种实产量在各年份间存在较大差异,并呈现逐年产量的周期性波动。两个大年间隔的年份称为间隔期(结实周期性)。原因:•营养•内源激素•环境条件3.植物开始开花结实的年龄差异较大:草本早于灌木,灌木早于乔木,速生树种早于慢性树种,同种无性早于有性,人工栽培早于天然生长,孤立木早于林内木。4.花期不遇:雌雄花花期不同,分布不均(单性花)、雌雄株分布不均,比例失当(异株),雌雄蕊成熟期不一致等导致(防止自花受粉),通过人工方法得到种子二、影响植物结实的环境因子1、光照:光强、光质、光照时间,都直接影响树木结实2、温度:花芽分化需特定温度(因种而异)开花、结实受温度影响。3、湿度:土壤湿度和大气温度。土湿影响生长,导致落花落果,植株黄弱,气温影响开花及传粉及花粉管萌发。4、土壤:关键是肥力、施肥可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但注意控制N、P、K比例。5、生物因子:虫、鸟、病菌、小兽类,影响结实。第二节园林植物种实采收与调制一、种子成熟1、生理成熟:种子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种胚形成,种实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生理成熟。特点:含水量高,营养物质级处于易溶状态。种皮尚不具备保护种子的能力。此时采集易失水,丧失发芽能力以及被微生物侵害。2.形态成熟:种胚发育完成后,结束了营养物质的积累,其含水量降低,营养物质转化为难溶的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种子重量不再增加外部形态呈现完全成熟的特征。特点:呼吸作用微弱,种皮致密,坚实,抗害力强,种胚进入休眠状态。3.生理后熟:种实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形态成熟,而在生理上却不具有发芽能力的成熟现象。如银杏、水曲柳、山楂、椴树等生理后熟的种子采后不能立即播种,必须经过适当条件的贮藏才能正常发芽。二、种实成熟期形态特征1、肉果、浆果类:成熟时变软,颜色由绿变红、黄、橙、紫等色,具香、甜味、多自行脱落。2、干果类:成熟时果皮变褐,干燥开裂(裂果)或不开裂(闭果)。3、球果类:松柏类、果鳞干燥硬化,变色。三、种子脱落与采种期不同脱落方式,决定不同的采种时间。1、形态成熟后果实开裂快,或不会马上开裂,但种子细小,落地后不易收集者,应在开裂前采收。2、形态成熟后挂在树上长期不开裂,不会散落,可延迟采种,但过迟则发芽力降低。3、成熟后立即脱落,大粒种子,可于脱落后地面收集。四、采种常用方法及工具1、立木采集:低矮植株可直接采种,利用枝剪、高、枝剪、钩镰等工具在地面采摘。高大树木,利用单梯、绳梯、升降机等工具辅助采收。2、地面采集:大粒种实,可在地面捡拾。3、水面收集:生长于水边树木。4、伐倒木上采种:采种与采伐相结合,保证成熟期与采伐期一致。5、主要工具:钩、叉、刀、镰、梳、剪、振动式采种机。五、园林植物种实调制1、种子干燥与脱粒(1)干果类的闭果类采取自然干燥脱粒不用去翅,裂果阴干或阳干后脱粒。(2)球果在生产上常用干燥法使球果开裂,种子脱落,有些可先曝晒,敲打破碎、过筛、水选。人工干燥法40℃-50℃下受热干燥脱粒,温度过高影响品质。(3)肉果用堆沤、水浸,使果肉腐烂、发酵、果肉软后揉搓,去掉果肉,用水淘洗,堆沤时注意防止温度过高。2、净种(1)风选:用自然或人力风,扬去与种子重量不同的杂物,还可对种子进行分级,多用于中粒种子。(2)筛选:去掉与种子体积大小差异较
本文标题:34园林植物培育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35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