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研究
专题讲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研究陈丽娟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思想修养的完善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可以说: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只有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内容、方式方法有深入的认识,有效的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发展功能,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相应的方式方法判断对象价值的活动。“标准”是理念即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方式方法由“标准”的内容决定,关系到执行“标准”的质量。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立足于课堂,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作出的客观衡量和价值判断,它对加强教学管理、检测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经验起着重要作用。当前评价的依据主要是新课程理念,教师的教学思想左右着他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然而教学思想也影响着教学评价并由此指导着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应该明确新形式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将课程标准中所应体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是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教学建议。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所以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应是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教”,评价的目的应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为此,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突出以下三方面的评价标准:(一)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要求,使未来社会的公民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一要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处理基础和发展的关系,使所有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普遍提高;二要实施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学习更好的但有区别的数学,使不同学生的各种数学需要得到充分发展;三要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时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必需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二)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上,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几方面都获得发展。知识——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能力——要提高学生数学抽象的能力、数学符号变换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情感——要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学习数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为此,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二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的做法去学习数学;三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在评价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始终贯穿教师教的思想和学生学的活动这两条主线。课堂教学评价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只有从多方面入手考察,才能对课堂教学作出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统领性的,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关注教师预定的目标及其完成情况。1.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突出全面、具体、适宜。全面体现在——教师应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确立的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构成的课程目标,理解总目标,把握各阶段目标;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制订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表述应清晰、具体,显性描述知识技能的教学要求,切实提出主要的过程经历,列出伴随过程而进行的方法掌握、能力培养、数学思想的渗透、情感态度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在考虑形成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应用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宜体现在——所提出的教学目标要求,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特征和年龄实际,难易适度,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具有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2.目标的达成教学目标的达成要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重点知识、技能、方法是否在课堂上得到巩固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是否达到了目标所提出的要求等等。案例1:《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提出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探究具有三个对应相等条件时三角形全等的可能性。并初步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ASA和判定定理AAS。(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探索交流、分析归纳等活动,体会数学结论的获得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3)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4)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经历画图、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环节,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这节新授课的教学目标从制定和达成看有如下特点:(1)目标指明了学生对公理、定理的学习,应经历的具体过程和要达到的认知水平。课堂实施中,先是通过操作实验引导学生经历画图、动手操作、观察、交流、验证的过程探求ASA公理,继而通过比较和推理等方法认识AAS定理。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并体会数学结论的获得。(2)目标对于知识学习的水平确定为探究性理解,具体要求是初步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ASA和判定定理AAS。(3)目标明确了伴随学习过程学生在数学基本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情感态度的发展等的具体表现。课堂实施中,通过对满足三个条件四类六种情况的分组讨论,使学生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通过对具有三个特定条件的三角形画图实践以及几何画板的演示,使学生认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可以看到,这节课学生应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教师是心中有数的;对难点、重点、关键,了如指掌;教学思路、教学环节昭然入胸。课堂上我们看到,整节课都围绕教学目标的设计而安排,教师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水到渠成的得出公理和定理,教学目标的达成较好。(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方法,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评价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得当,它是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第二,教师教学的知识内容是否正确。第三,教师是否不只是关注知识点,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等诸多方面予以考虑。第四,教师是否从学生的知识结构等出发对教材内容做了必要的加工,如提出新观点、新主张,重新解读教材,或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创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等。第五,教师是否把传统的教材当作唯一的学习材料,是否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和各种能力结构,将学科教学内容引入更广阔的空间。评价时评价者需要理顺教材中的理论,归纳出教材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不仅要自己理解教材中蕴涵的思想和哩念,更要从课堂中去解读授课者本人对于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师理解的再理解。第六,教师在一节课里的教学内容是否适量。当教学内容过少时,学生处于知识接受的“饥饿”状态,这不仅造成时间浪费和学生的“营养不良”,还会滋长学生的惰性;但相反的话,学生也会精力不够,囫囵吞枣,造成“消化不良”,滋生逆反心理。所以,从量的多少可以分析出课堂教学目标是否科学适度、教学目标的总量和教学进度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现有程度及接受能力等,总体上追求教学内容的适度平衡。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教材进行了相当大的改进。改进后的教材,不仅将学生的素质教育置于更重要的位置,而且注入了合乎时代要求的新内容、新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并不等值对应,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要求、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上,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同时要注意本学科与其它领域的联系,重视数学的应用。案例2:《三角形复习探究课》本节课是教师针对北京版实验教材八年级第十三章《三角形》复习而设计的一节探究课,内容是以教材106页“想一想”和130页“探究与应用”第2题为蓝本设计而成。具体内容:1.主问题:已知:如图(5),C是线段AB上一点,△ACE和△BCD都是等边三角形,联结AD和BE.问:AD和BE有什么关系?你能证明自己的猜想吗?2.旋转探究〈探究一〉如图(6),当等边△BCD绕点C旋转时,AD=BE是否成立?证明你的结论.3.动点探究〈探究二〉如图(7),当点C在线段AB上移动时,AD=BE是否总成立?证明你的结论.〈探究三〉如图(8),当点C在直线AB外时,AD=BE是否仍成立?证明你的结论.这个内容的设计是源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作为复习课,在本单元新知识学习后要使学生对基本图形、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的掌握进行巩固,使学生感受本章知识之间的联系;其二,在单元学习后也要根据学生知识储备的情况对学生适时进行综合题的解题训练,这是提高学生解决、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自身的数学活动,建构对数学知识理解,发展思维能力。基于以上思考,为了更主动地引进实验观察、猜想与探究的活动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创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的时空,这个老师对相应教学内容处理的思路是:借助旋转、动点和图形变换等手段对基本图形进行变换,通过探讨图形在运动过程中基本量及其关系的变与不变,探究动态型问题的规律。这节复习课,正是在理清知识发生与发展脉络的前提下,教师对关键问题做出的恰如其分的处理,是教材的再创造过程。课堂实际的教学效果也印证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既符合了学生的实际,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侧重也要有所不同。(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俗语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所以教学方法并无好坏之分,关键是看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开发和发展,是否有助于优化教学效果。虽然教法的选择服从于教学的目标,但是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所适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会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方法的评价上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方法组合是否恰当,是否切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第二,教师组合教学方法时是否符合下列原则:①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②教学与学法的有机结合;③智力活动与情感活动互相配合;④取长补短优化组合。第三,教学方法中是否有学生积极活动和参与的成分,是否注意到了多种不同方法的运用。第四,教学方法有无独特之处,是否注意到了非智力因素(性格、情感、兴趣等)的培养。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为目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五,教师是否采用了一些适应新教材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教材的运用是否体现出启发、说理、讨论、实践为主体的新教法。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推理与论证的学习要求:在探索图形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述。案例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的教学方法就很好的注意了这个学习要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三个性质,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前
本文标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5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