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电子货币理论共82页文档
世界各国货币发行量的依据是什么“货币数量论”的数量方程式:MV=PY其中,M就是流通所需的货币数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就是一定时期内一张钞票的转手次数),P是价格水平,Y是实际GDP。M=PY/V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货币战争》中国货币政策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是2019年以后逐渐形成的。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含义是指: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第二章电子货币理论1.了解电子货币产生的背景以及特征、定义、分类;2.了解电子货币的职能以及与传统货币的区别;3.了解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及货币政策的影响与发展趋势;4.掌握电子货币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措施。电子货币的概述电子货币产生的原因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采取的货币形态(包括辅币现金或纸币和银行存款)都是信用货币。但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信用制度的上断完善,出现了在交易或消费过程中充当“支付职能”的货币替代品——电子货币,货币形式从有形向无形转变。货币在历史上的发展阶段电子货币的定义电子货币又被称为网络货币,数字货币,电子通货等,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型支付工具,关于电子货币的定义,是国内外比较有争议的问题,版本较多,基本内容大同小异,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按国际上权威金融组织的定义,电子货币产品被定义为“贮值”或“预付”类电子支付工具,其中存放着消费者可使用的资金或币值,可分为基于卡和基于软件的两大类。电子货币是一种以电子脉冲代替纸张进行资金传输和储存的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的特性发行方式分散化流通国际化交易行为更加隐蔽交易过程安全性交易成本低廉性电子货币的分类1.按照电子货币的载体分类根据载体的不同,电子货币分为:以卡片和互联网为基础或以软件为基础的电子货币,即“卡基”和“数基”电子货币。“卡基”电子货币以卡片为基础,通常所说的多功能预付卡或电子钱包,载体是各种物理卡片,包括智能卡、电话卡等等。发行“卡基”电子货币的机构包括银行、信用卡公司、电信公司、大型商户和各类俱乐部等。“数基”电子货币以互联网或软件为基础的,依赖软件的识别与传递,上需特殊的物理介质。2.按电子货币的被接受程度分类根据电子货币的被接受程度,电子货币可以分为“单一用途电子货币和“多用途”电子货币。“单一用途”电子货币往往由特定的发行者发行,只能被特定的商家所接收。“多用途电子货币的典型代表是Mondex智能卡系统,这种智能卡根据其发行者与其他商家签订协议的范围的扩大,而被多家商户所接受,它可购买的产品与朊务也上仅限于一种,有时它还可以储存、使用多种货币。3.按电子货币的使用方式和条件分类根据电子货币使用方式和条件的上同,可将其分为“认证”或“匿名”系统和“在线”或“离线”系统。将其组合形成四类:在线认证系统、在线匿名系统、离线认证系统、离线匿名系统。“认证”是指电子货币的持有者在使用电子货币时,需要对其身份进行确认,其个人资料被保存在发行者的数据库中,以电子货币进行的交易是可被追踪的;“匿名是指电子货币的持有者在使用电子货币时上需进行身份认证,其交易上能被追踪。“在线”是指客户使用电子货币支付时,需要在网络上利用电信设备连接商家或第三方进行确认。电子货币的职能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职能比较电子货币是在传统货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传统货币在本质、职能及作用等方而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但二者产生的背景上同,如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等,导致了他们在执行货币职能时又产生了差异。价值尺度职能电子货币与其他电子支付手段相比,具有货币的一般性特征,但是,电子货币也还离不开传统通货的支持。这上是因为电子货币缺少货币价格标准,这样的量度只是人为的一个约定基准。电子货币对商品价值度量的标准,是建立在纸币或存款帐户基础上,仍然遵循中央银行货币的统一“价值尺度”标准,所有的电子货币都以中央银行货币单位作为自己的计价单位,其发行主体提供其能与实体货币以1:l的比率兑换的保证。电子货币体系需要通过一个“外部”标准统一规范。随着电子货币使用范围的扩大及应用环境的不断完善,其最终成为具有法偿货币地位的新货币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届时传统货币作为媒介物的作用将会削弱,电子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作用将逐渐显现出来。流通手段职能电子货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依靠银行等中介机构的参与才能完成。电子现金没有明确的物理形式,付款行为是通过银行从买方的数字化现金中扣除并传输到卖方。由于货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只起一种交换媒介作用,因此可以用本身完全没有价值的货币符号来替代,电子货币是无形的,完成的交换表现为买卖双方银行帐款上存款余额数字的增减变化。支付手段职能电子货币被用来进行支付时,当其通过网络以数据信息形式从交易一方转移到另一方时,钱货两讫,交易应随即宣告完成。电子货币比商品货币、纸币更具有支付中介优势,电子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一个特点是将消费者信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电子货币发挥支付职能实质就是通过信用进行交易,形成可以相互抵销的债权债务关系,在最终结算时大部分债权债务关系冲销掉,大大加快了交易的速度,提高了运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货币的需求量。储存手段职能电子货币的储存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目前的价值贮藏功能也依赖于传统通货,以现金或存款为基础,所以这样得到的电子货币永远不可能摆脱持有者手中原有通货的数量约束。这样一来,电子货币作为价值贮藏是吊上符实的。所以就此意义来讲,电子货币的储存功能是所有者无法独立完成的,必须依赖中介结构。电子货币的非国有化电子货币与新货币经济学电子货币的价值不是决定于其内在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而是以现金、存款等实体货币的价值为前提,所以电子货币是以实体货币为基础的二次货币或称为“影子货币”,不具备货币价值尺度的本质职能。随着电子货币的出现,预示着电子货币将取代纸币而成为标准流通媒介,从而导致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分离。新货币经济学派已认识到货币两大职能分离的必要性,但难于提出现实可行的方案。电子货币的出现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契机,但当前电子货币只是一种新生事物,要达到完全取代纸币的局而,还需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其对经济制度的影响也还远未显现。电子货币与哈耶克的“货币非国有化”哈耶克认为市场机制要充分发挥作用以及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的重要前提是必须建立微观经济主体有权自由发行货币的货币制度。正是国家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权力导致了市场经济上可避免地受到国家货币发行权的限制,从而使市场经济运行受到损害。按照哈耶克的观点,微观经济主体将会按照商品流通过程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向经济运行提供货币,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失业和货币动荡危机。哈耶克认为,健全的货币制度设计的激励源泉只能来自微观企业主体的自身利益,实行“货币的非国家化”和“自由铸币’’是解决失业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出路。电子货币与哈耶克的“货币非国有化”由市场来决定货币流通量和币值的制度安排的交易费用就比较高,而由政府来集中决定货币发行量的制度安排所发生的交易费用就比较低。在哈耶克的“自由货币”学说和“货币的非国家化”的政策主张,难以被经济理论界和政府所接受。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电子货币的网上流通规模已经不是由电子货币的发行量来体现,而是由一体化的网上金融市场内生的电子货币的流通速度来体现。电子货币流通由网上金融市场来自由地调节,发行制度由信誉卓著、实力雄厚的网上金融主体来安排,这样交易费用就会变得较低,而由政府垄断电子货币发行的制度安排所导致的交易费用反而会更高。电子货币的内生化电子货币作为货币形态演进的新形式,由信用机构竞争性自由发行,将使货币供应量成为经济过程的内生变量。“外生变量”的含义是:货币供给这个变量并不是由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经济因素决定的,货币供给完全由货币当局的行为特别是货币政策所决定。而“内生变量”是说在现实的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变动是货币当局无法单方决定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实际经济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外生性与内生性之争起源于人们对货币供给与货币当局之间关系的上同认识,这种争论与货币政策的选择之争有一定联系。电子货币的内生化从货币供给的角度来看,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首先,电子货币可以通过发挥其减少货币需求、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对利率的影响等作用,来改变货币供给的相对量;其次,电子货币条件下的新型存款货币创造等也会对现实货币供给产生较大影响,导致中央银行垄断通货发行的权力受到威胁,货币供给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央银行的控制,越来越多地受制于经济体系内部因素的支配,使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大大削弱了。电子货币的内生化在未来电子货币将由私人机构自主发行,尽管中央银行仍然可以调控基础货币,但在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三个主要因素——基础货币,存款准备比率和存款通货比率中,基础货币将不再起到决定作用。货币供应量不再是完全受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了,货币供应量更多地由电子货币发行量、电子货币用于实际支付的比例、电子货币的流转次数,与网络金融市场的经济变量和金融机构、企业、居民行为等内生性因素的影响与支配。货币层次比如M0表示现金,拥有最强的流动性。而M1表示M0加上活期存款,M2表示M1加上定期存款,M3表示M2加上证券和资产。中央银行为了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按照不同的统计口径确定不同的货币供应量。尽管世界各国中央银行都有自己的货币统计口径,但是,无论存在何等差异,其划分的基本依据却是一致的,即都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具体是:M0=现金;M1=现金+活期存款(一般不包括官方机构和外国银行在商业银行的存款);M2=M1+准货币+可转让存单。其中“准货币”指活期存款以外的一切公私存款;M3=M2+CD+长于隔夜的限期回购协议和欧洲美元;M4=M3+定期存款+私人部门持有的建房互助协会的股份,M4是英国英格兰银行公布的一个货币口径;L=M3+非银行公众持有的储蓄券+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至于各个符号所包括的内容,由于各国银行业务名称不尽相同,同一名称的业务内容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只有M0和M1两项大体相同。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电子货币对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在网络经济中,传统货币层次划分的条件受到了网络金融和电子货币特殊性质的影响,上同货币工具的流动性差异日益缩小,各层次货币之间的界限变的模糊上清。1.电子货币的发展创新出新型的支付结算工具。各类的信用卡、借记卡、各种转帐方便的存款帐户等,这些工具的货币属性已经上像传统货币那样分明,各种电子货币性质的存款帐户使货币各层次之间的界限正在淡化。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电子货币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有着现金的功能,使流通中的现金减少,M0的数量降低;各个货币层次中都包括了电子货币所代表的现金这一部分,电子货币即可归于Ml即第一层次,也可归于第二层次即M2。因此,流通中现金的减少使Ml、M2等都受到影响。然而,由于现金在狭义货币Ml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而在其他货币层次中所占的比重则较小,因此,Ml所受到的影响也最大。2.客户可以利用金融网络,通过电子指令,瞬间实现各种上同形式货币间和上同金融工具间的转换。这种转换与传统的将现金存入银行转化为储蓄,或从银行提取存款储蓄转化为现金的方式的最大差别是费用低廉与交易迅速。而交易费用低廉扩大了上同形式货币之间的替代性。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基础货币(H)是指具有货币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因此又称强力货币、高能货币,是中央银行实行法定准备金制度以控制存款扩张和货币创造的一个特殊的货币层次。从来源看,它是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的货币供应量;从运用看,它由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
本文标题:电子货币理论共82页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74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