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肉鸡传染病的诊断与控制
肉鸡几种常见传染病鸡新城疫低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鸡新城疫流行病学特点各种日龄鸡都可感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易感鸡群发生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以非典型新城疫多见。近两年在生产上,鸡群因免疫失败常发生典型新城疫。鸡群免疫失败的原因母源抗体的干扰,导致初免疫时免疫效果差。疫苗的免疫程序不合理,如一免与二免疫的间隔时间;免疫途径等。疫苗的质量和保存不当。鸡群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鸡群发生其它疫病,影响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临床症状㈠最急性型:此型多见于流行初期,突然发病,无特征性症状而突然死亡;雏鸡和中鸡多见。㈡急性型:病程2-5天,体温升高,出现全身性症状。①呼吸道症状:病鸡咳嗽、呼吸困难、吸气时伸展头颈作张口呼吸,并发出“咯咯”的叫声。口腔和鼻腔分泌物增多。②消化道症状:嗉囊胀满、充满酸臭液体和气体;病鸡下痢,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便,有时混有血液。③神经症状:病鸡两腿麻痹,站立不稳、共济失调、头颈向后仰或向下扭转“转脖”。④蛋鸡产蛋量急剧下降或停止,软壳蛋、畸形蛋增多,蛋壳颜色变浅。㈢亚急性或慢性型:流行后期,由急性型发展而来。以神经症状为主,病死率不高,但淘汰率增高。病理变化⊙全身粘膜和浆膜出血,尤其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明显。⊙腺胃粘膜水肿,其乳头和乳头间有出血点,或有溃疡和坏死。肌胃的角质层也常有出血点。⊙十二指肠有出血,可见纤维素性坏死病变,有的形成假膜,脱落后形成枣核状溃疡灶。直肠树支状的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和坏死。⊙气管内有粘液、气管及喉头严重充血、出血、水肿。⊙产蛋母鸡的卵泡和输卵管显著充血,卵泡破裂和卵黄流入腹腔可引起卵黄性腹膜炎。⊙脑膜充血和出血。⊙免疫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病变不典型,仅见喉头和气管粘膜充血,腺胃乳头出血少见,多剖检鸡只可以见到有少数出血点,直肠粘膜和盲肠扁桃体多见出血。预防措施⊙合理免疫程度的制定①首免日龄肉鸡5~7日龄②二免与一免的间隔时间15天左右③一免或二免用活苗的同时注射半剂量的灭活苗④开产前增加一次气雾免疫肉鸡建议免疫程序⊙首免:7-10日龄,la+H120+28/86或la+V4+H120+28/86⊙二免:25-30日龄,IV系或克隆-30,饮水或气雾。⊙抗体监测⊙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环境卫生消毒⊙其它疾病的控制发病时的控制措施⊙发病鸡群可视情况采用紧急接种。⊙使用敖盛进行防治。⊙重症不吃的可单独注射“速迪”。⊙用“杆特”或“菌特”,控制细菌性继发感染。⊙提高鸡群的抵抗力。如使用“速补2008”或“敖维素”等。⊙用“瘟毒康散”或“清瘟败毒散”拌料。低致病性禽流感经济损失影响国内和国际贸易禽类产品价格上涨公共卫生问题禽流感的危害禽流感病毒的特性血清型多HA(血凝素)——1~16NA(神经氨酸酶)——1~10H与N随机组合可产生很多亚型的禽流感病毒致病性不同(不同亚型、不同毒株间的致病性有所不同)高致病性的禽流感(HPAI)病毒导致严重疾病、鸡只大批死亡。H5、H7的一些亚型毒株如H5N1、H7N7等。标准:病毒接种4~8周龄的易感鸡(SPF鸡),10天内的死亡率75%。低致病性的禽流感(LPAI)病毒H9致病力低。引起产蛋下降、轻度呼吸系统疾病。无致病性的禽流感(NPAI)病毒无明显的致病力。表现为亚临床症状。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性禽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低致病力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感染的鸡只可从呼吸道、眼结膜和粪便排出病毒。感染初期的排毒量很大。粪便污染的用具和物品可传播病毒。水禽和野鸟等都能传播(带毒、排毒、污染水源)禽流感病毒。空气传播。禽流感病毒的理化特性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不耐干燥,但在湿的环境中如鼻腔分泌物和湿的粪便可存活很长时间。禽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6C30分钟,60C10分钟即可被灭活。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可灭活病毒。紫外线照射可迅速灭活病毒。禽流感病毒可被许多消毒剂灭活。禽流感病毒的免疫性禽流感病毒感染鸡可产生对同一亚型病毒的免疫力。禽流感病毒疫苗有很好的免疫效果(同一亚型)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之间可能有一定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流行病学特点各种年龄的鸡都可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禽流感病毒感染在我国鸡群十分严重。前几年主要以低致病力毒株感染为主(H9N2)。以产蛋鸡群危害较重,引起严重的产蛋下降,30%。雏鸡和中鸡一般无明显症状。肉鸡死亡率较高。在蛋鸡场常常从一栋鸡舍传到另一栋,直至整个鸡场。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已出现高致病力的禽流感毒株(H5N1)感染。感染发病鸡群的死亡率很高,达80%-90%。对我国养鸡业已构成极大的威胁。(应引起重视)临床表现禽流感临床表现与禽种类、日龄、感染病毒的亚型与致病力、环境因素、并发或继发感染有关。可涉及到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及神经系统。一般症状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饮食欲降低、消瘦、流泪、羽毛松乱、身体卷缩、头部和颜面水肿、皮肤发绀(鸡冠和肉垂水肿、发绀)呼吸道症状咳嗽、打喷嚏、罗音、呼吸困难消化道症状感染鸡群严重下痢生殖道产蛋量下降,下降幅度不等神经系统神经症状以上症状可同时出现或单独出现死亡率的高低与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有关,0%~100%。高致病力毒株感染,可没有明显的症状即可见到鸡只死亡。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感染在肉鸡的死亡率较高,一般为10%-40%,高的可达80%。禽流感可继发其它感染,如大肠杆菌、鸡新城疫等。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措施早期诊断控制鸡只与鸡蛋的流通作好消毒卫生工作:鸡舍消毒、带鸡消毒、养鸡环境的消毒疫苗免疫接种:禽流感灭活疫苗。控制细菌性继发感染,“杆特”、“杆络康”。提高发病鸡群的抵抗力,可使用“速补-2008”。使用“毒特”、“病毒速康”。“荆防败毒散”拌料。重症不吃者使用“速迪”注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病学特点各种品种都能感染,高发日龄在20-60日龄之间,特别是在30日龄左右多见。突然发生,传播快。通过常在感染后3天开始死亡,5-7天达到高峰。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一般为20-30%。有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时死亡率可超过40%,高达80%。免疫鸡群仍然发病。临床症状病鸡精神不振。腹泻:拉白色粘稠和水样粪便。严重脱水、虚弱,死亡。有明显的死亡高峰。病理变化病死鸡脱水,皮下干燥。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法氏囊水肿和出血,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囊腔粘膜出血,腔内有的充满混浊粘液或干酪样渗出物。病愈后的鸡法氏囊萎缩、变小甚至消失。肾脏肿大、苍白,有尿酸盐沉积。腺胃和肌胃效界处有条状出血点。法氏囊的病理变化感染后24小时:法氏囊浆膜的轻度水肿。36-48小时:法氏囊开始肿大,浆膜水肿明显,粘膜开始肿胀。72小时:法氏囊水肿最为严重。5天后:法氏囊开始萎缩。7天后:法氏囊重量仅为正常的1/5-1/10感染日龄3周龄高死亡率60%~70%免疫抑制引起法氏囊严重出血、水肿,外观呈现紫葡萄样超强毒株感染鸡3日内法氏囊迅速萎缩,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不出现法氏囊的炎性水肿及出血性病变脾脏明显肿大变异毒株疫苗免疫接种确定最佳首免日龄意义:使接种的疫苗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防止过晚接种,避免鸡群因母源抗体下降而感染。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可保护3~4周龄雏鸡抵抗IBDV的感染影响首免日龄确定的因素:1日龄雏鸡母源抗体水平不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控制1日龄母源抗体水平不均一的原因种鸡场种鸡群太小,多群不同日龄的种鸡群提供的种蛋混孵。强制换羽的种鸡群,不接种法氏囊病灭活疫苗。种鸡如发生过IBDV感染确定首免日龄的方法采用琼扩试验、ELISA或细胞微量中和试验进行抗体监测。雏鸡群在1日龄时按0.5%采样,用琼脂扩散试验测定母源抗体:如果阳性率低于80%,在10-17日龄进行首免;阳性率为80%-100%,则在7日龄时再测定一次,若低于50%,在14-21日龄首免,若大于50%,则在17-24日龄首免。疫苗免疫接种正确选择疫苗选择疫苗的原则:根据本地区IBD流行特点鸡群1日龄母源抗体的高低与均匀度鸡场的卫生措施状况、法氏囊病毒污染程度鸡的品种尽量不用毒力强的法氏囊病疫苗造成免疫鸡群的法氏囊严重萎缩,引起不可逆性损伤。导致鸡群对其它疫苗(如ND、MD)免疫效力下降。导致鸡群后期细菌性和病毒性继发感染增多。细菌性疾病难于控制。毒力强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危害疫苗免疫接种免疫程序的制定鸡的种类与用途(肉鸡:两次免疫,首免后3周进行二免。)所选疫苗的种类所在地区IBD的流行情况种鸡一定要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养鸡环境的消毒鸡舍的消毒防止IBDV进入鸡舍选择对IBDV杀灭效果好的消毒药如伊舍净。控制好其它疾病发病后的控制措施改善饲养管理,提高育雏舍的温度,饮水中加入5%的糖,0.1%食盐,饮水充足。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维生素含量。使用“杆特”、“菌特”等控制鸡群的继发感染。对鸡舍和环境严格消毒。重症用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对发病鸡进行治疗。使用“囊肾舒”或“肾好”。免疫前后使用“复方灵芪口服液”。使用“敖盛”。影响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IBDV超强毒株、变异毒株的存在雏鸡体内母源抗体对活疫苗免疫的影响环境中IBDV的存在其它因素:如鸡群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鸡群中毒、营养缺乏、饲养管理、应激因素的存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冠状病毒目前常见三种类型:呼吸型、肾型、生殖道型,还有腺胃型不多见。特点•对不同日龄、性别和品种的鸡都易感,主要侵害1—4周龄的雏鸡。•传播迅速,主要通过鸡咳出的飞沫传播。•极大的变异性,血清型多达28个。同源血清间有80-100%的保护率,而异源血清型间仅38%,常用的H120和H52对呼吸道有效。•不垂直感染临床症状•咳嗽、打喷嚏、气管有锣音乃至特殊的尖叫声。•若感染肾型的则拉白色稀粪。•产蛋鸡产蛋下降,产软壳蛋、畸形蛋、蛋白稀薄病理变化气管、鼻窦有浆液性渗出物气囊浑浊、气管下部或支气管中有干酪样栓子肾型的可见肾脏肿胀、颜色苍白、呈花斑状,输尿管中有尿酸盐沉积。产蛋鸡卵泡充血、出血、变性甚至坏死。防治•通风温度适宜•使用多价苗可有90-100%的保护率•发病后的治疗用通肾、抗病毒中药,补充营养(囊肾舒+清瘟败毒散+敖维素)•免疫程序5-7日龄新支肾45日龄H52,120日龄H52饮水+新减肾,种鸡开产前一免,42周二免鸡支原体病(慢呼)•支原体又叫霉形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已发现有十多种,引起发病的有鸡毒支原体(慢呼),滑液支原体。发病特点•普遍出现的散发性疾病•冬季最为严重(环境密闭、冷空气刺激、其他病的诱发)•水平、垂直均可传播•条件性发病,与应激关系密切(防疫、通风)•与大肠杆菌最密切(混感发病严重)临床症状•脸部症状:流泪、眼殓肿胀、结膜炎、流鼻液、甩头•呼吸道症状:咳嗽、打喷嚏、气管有锣音•偶见关节炎•生长速度缓慢病理变化•鼻窦、气管中黏液性分泌物,严重时充血•气囊逐渐浑浊,严重时有干酪样物质•后期有心包炎、肝周炎病变防治•注意支原体净化(雏鸡选择、用药—百病清)•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环境、免疫)•药物防治—奇特、呼立康、百呼宁、慢呼双效鸡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是有特定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病型较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该病为条件性传染病,多继发或与其他病并发,是目前养鸡业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棘手的传染病之一大肠杆菌病对各品种和年龄的鸡均可发生。饲养密度大、鸡舍通风不良、卫生差、饲料质量不佳及发生烈性传染病等都可诱发本病。本病冬春寒冷和气温多变季节易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菌株毒力,是否并发、继发感染,饲养管理好坏以及采取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有很大关系,发病率一般为1%—50%,死亡率在4—40%左右。病理变化卵黄囊、脐炎卵黄不吸收,囊壁充血、出血,内容物黄绿色、粘稠或稀薄水样、脓样,脐孔开张,红肿。呼吸道感染单发或伴发于传
本文标题:肉鸡传染病的诊断与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84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