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德国学习-医生更要恪守工匠精神
德国学习:医生更要恪守工匠精神发布日期:2016-09-1217:17德国创造普外科配药室与Dr.Diller在手术过程中配合默契约瑟夫基金会兄弟医院在学习过程中,与Dr.Faedrich(教学秘书)建立了友谊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的各级领导、同事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及国际应急管理学会医学委员会(TEMC)全力的协调和帮助下,2016年6月初我来到了德国帕特伯恩约瑟夫基金会兄弟医院学习进修了3个月。德国的医疗水平和科研水平均位于世界的前列,经过此次学习,让我无论从吸收国外先进临床技术还是体会德国贴心的医疗服务,都大有裨益,感触良多。1.城市介绍Paderborn(帕特伯恩)隶属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也就是中国人习惯称呼的北威州,它位于德国西北部,是德国人口最多的州,同时也是德国相对富裕的地区,世人熟知的鲁尔工业区就位于该州,莱茵河流经全境,其首府为杜塞尔多夫,包括科隆,艾森,多特蒙德等耳熟能详的城市,而科隆大教堂作为德国哥特式教堂的典型代表更是被全世界所熟知。帕特伯恩位于北威州的东部,起源于该城市的一条名叫Pader的河流,该河发源于帕特伯恩主教堂附近的200多个泉源。帕德伯恩过去是天主教帕德伯恩教区的主教驻地,现在是天主教帕特伯恩总教区的主教驻地,圣Liborius也埋葬在那里。每年的7月份中旬开始则是为期约2周的LiboriFest,作为德国最古老的节日,LiboriFest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宗教类的节日,每年在这短短的十余天里大约会有200万人次的天主教徒从德国各地甚至其他国家赶来,而作为人口第二多的汉堡,才区区200万人,可想而知,热闹是无法想象的。帕特博恩是个著名的高科技城市,甚至拥有全球最大的电脑博物馆HeinzNixdorfMuseumsForum,是全世界IT产业的朝圣地点。以下企业均坐落在帕特博恩:Siemens-Nixdorf(知名电脑公司);dSPACE(电机工具);Claas(农机工具);BentelerAG(钢铁/自动机械);FujitsuSiemensComputers(电脑),Siemens(IT研发服务中心),SecureComputingCorporation(电脑防护),Zuken(PCB印刷电路板分析与软件设计),Sagem-OrgaSystemsGbmH(系统设计),WincorNixdorf;McAfee,等。市中心的购物街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矗立在步行街中心的教堂已经有1200年的历史,环境幽美。当地的德国人也非常热情好客,乐于帮助他人,注重家庭,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举手投足显示出礼貌、文雅,同时非常注重生活品质和情调。2.德国医疗体系介绍德国是全民医疗保险,几乎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也称私人医生)。所以在德国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收入多少,得什么病,费用多少,一律由医疗保险公司结账,病人和医院没有经济往来,医院也不会因为“费用问题或支付能力”让病人留院或离开,医生完全从医疗的角度去治病,真正的让德国民众得到医保福利。所以在德国,医疗纠纷很少,纠纷主要采取当事人之间的对话协商、调解和仲裁机构的处理以及法院诉讼等方式解决。调解和仲裁机构的办公费用也均由医疗保险公司支付;当病人或家属在寻求帮助的时候,几乎不用支付费用,而医院也不需要为此花费人力和财力。保险分为公立保险和私人保险两种。高收入者可以自己选择公立保险或私人保险,普通收入和享受家庭保险的无职业者都是公立保险。私人保险的福利比公立保险的好,比如看病基本不用排队,住院治疗时均有首席医师和教授手术等,当然保险费用也是高于公立保险费用。在德国医院很少接受普通门诊患者,如果生病或是普通检查直接去自己的私人医生诊所那里,这也是德国医院门诊病人较少的原因之一。如果患者病情需要住院就诊,私人医生会给患者开转诊单,并把患者的情况以文件的方式转交给医院。患者出院后,医院同样也会把患者的信息再转交给患者的私人医生。急诊的程序也和中国的医院不太一样,患者在诊室等待医师诊治,没有排长队挂号付款的过程。德国医院分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和教会或慈善机构创办的医院。每个科室主任具有管理权和决策权,主管科室的一切事物,包括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每个科室就相当于一个小的医院。医生也按等级分4级,由高到低分别是Chefartz,Oberartz,(Fach)Artz,Assistenzartz。Chefartz是医生的最高职称,级别相当于中国的主任医生,有权安排和实施每台手术;Oberarzte即主治医师,级别相当于中国的副主任医生,他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挂有自己的名字,主要负责科室所以手术的安排和科内业务讨论和学习。Oberarzte可以单独进行手术,手下都有几个不同级别的医师,职责分工都很明确。Assistenzartz就是助理医师,相当于中国的培训医师,培训期为2年,通过国家认证考试合格后方可成为正式的医生即(Fach)Artz。在医院里(Fach)Artz我们叫住院医师。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负责询问病史,完善术前的检查、录制病史资料、和每一位患者的家庭医生交换信息。每个科室都配有专职秘书,所以医师的文字工作比较少。各位上级医生负责自己手术医嘱的下达和手术记录的录制,文字方面均有每一个科室的秘书根据录音记录,医师只需要签字。所以患者的病史资料,均存档在医院数据库里,医师可以在医院里的任何一台电脑里查看到患者的资料,非常智能方便。3.医院、科室介绍约瑟夫基金会兄弟医院(BrüderkrankenhausSt.JosefPaderborn)于1902年建立,由医院部和护理部两部分组成,年住院病人有18000例,门诊接待24000例,是哥廷根医科大学教学实习基地,它坐落在德国帕达博恩市中心,设有外科、内科、五官科、核医疗放射科、骨科、放射科、泌尿科、胸外科、妇科、血液科等14个科室和治疗与研究中心,许多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为是教会医院,董事会成员基本有教会指派,院长则是由各部门的主任医师轮流担当,可以全方位多层次的为当地居民以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普外科是帕特伯恩约瑟夫基金会兄弟医院特色院科之一,共60张病床,尤其擅长消化道肿瘤、甲状腺、腹壁疝专业。科室主要带头人是Prof.Dr.RichardaDiller,在德国拥有较大的影响力,有不少来自德国各地的病人慕名就诊,3个月内有包括来自比勒菲尔德、多特蒙德、荷兰等地的医师来院短期学习。科室医师共12名,其中包括主治医师2名,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医院共有11个手术室,宽敞明亮,并设有约40m2休息室,内备有咖啡机、沙发、大办公桌等,非常适合医务人员休息。手术室的所有大型设备,均安装有轮子以方便推动。4、工作体会严谨的工作态度德国人的严谨守时是举世闻名的,在医院日常工作中绝不允许迟到,每天的工作流程是固定的,如果个人有私事均要提前安排并和科室主任请假。科室医生工作强度很大,每天安排手术约7-10台。医院的正常上班时间是上午7点30分在下午4点30分,中午不休息。到达医院,首先查看病房,然后于7点50分准时晨会交班。简单交流之后,8点30分准时进入手术室,开始一天的手术。下午3点30分再次全科开下午会,讨论疑难及手术病例的治疗方案。每周三晨会,组织全科业务学习。但科室医生早上均大概7点15分之前到达医院,同时也很少能准时下班。每天查房,进病房前,均要用墙上的消毒液洗手,体检病人时医生均要戴一次性检查手套。所有的房间、走廊、厕所,甚至是餐厅外面的墙上,都挂着消毒液,而对于部分切口感染或者具有一定传染性的患者,一定会及时隔离,进出都必须要换上隔离衣,戴口罩及帽子,从这些小的工作细节中,均可以看出德国人严谨的风格。虽然德国医生工作严谨,但并不固执,在手术过程中,如果你提出一些合理性意见,他们也会慎重考虑后执行,并非常感谢你。有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后1周出现胰胃吻合口漏,病例讨论后行全胰腺切除术,术中我建议放置空肠造瘘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Diller教授认真考虑后采纳,并一再感谢我的建议,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德国的医疗服务很重视病患的心理健康,病房的房门很厚重,没有窗户,而且必须有钥匙才能进入。每天查房时,医生、护士、患者都会互相问候,医生均都会主动同患者握手,聊天时也都保持微笑,查房期间一定要求关门,保护患者的隐私。德国社会有一种非常让人敬佩的专家(specialist)精神,各行各业都有专家,同时专业证书(licence)的获得把关很严,但一旦获得了证书,那就在德国得到了专业认同。医疗行业同样如此。在德国,患者从门诊、住院、检查、治疗,基本都只有一人在医院,而家属则在家中等待电话,体现出对医院及医生护士的绝对信任。在探讨医患关系的时候,Prof.Dr.RichardaDiller告诉我,在德国,医生很多时候充当的是法官的角色,因为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由医生决定患者具体的治疗方案,也就是患者的生与死,这让她对这个职业充满了崇高感,同时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所以Diller要求每个医生在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严格按照医疗指南,每一个手术病人都要全科医生进行讨论,必要时会邀请相关科室医生一起参加。病案讨论中德国同仁喜欢用大数据为依据,讨论手术方式时,用的最多的词汇是“我认为”、“是否必要”。手术方式的选择更多以病患的最高获益为第一标准,不会为了微创而微创手术。而一旦治疗方案确定后,绝不轻易更改,如需要更改,就要再次讨论。这也是德国医生一种严谨工作态度的表现。团结高效的团队德国医院是需要预约看病的,所以医院每天根据自己的工作量来确定病人的住院日期,在此期间,通过家庭医生完善术前的各项检查及准备,这样患者住院后很快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则住院时间很短,患者在家庭医生的帮助下继续后续的治疗,包括拆除缝线、指导术后康复等。而保险公司会对每个治疗过程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以决定医疗费用是否能够报销。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均能互相尊重,配合默契。每间手术室的专科护士都是固定的2-3人,他(她)们训练有素,非常专业。因为每天面对同样的医生,同样的手术,所以他(她)们对手术室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术中只要主刀手一伸,就知道想要什么,器械就传递上去,形成了一种非常默契和谐的关系。手术室的工人主要负责手术病人的运送,麻醉后病人体位的摆放,手术室手术间隙卫生的打扫,消毒等工作。还有就是药库中心传输药品只需要通过管道气泵弹射系统自动化输送,不需要人工去领药。手术室管道管理很科学,地下不会摆的乱七八糟,铺巾和手术灯把手都是一次性的。正是因为手术团队中每个角色都各司其职,熟练有素,高度专业,配合默契,才能使整个手术流程合理和高效。另外,不得不感概德国医疗器械的完备,可以这么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在医院里你可以时刻体会到“德国创造”的魅力。我第一天在医院手术室学习,有一台甲状腺肿瘤手术,颈部弧形切口长约6cm,切开暴露后,通过固定支架,主刀医生Faedrich放入了5个拉钩从各个方向暴露手术野。我当时不禁对拉钩表示赞叹,Faedrich非常自豪的说“MadeinGermany”。Faedrich还告诉我,不定期condor公司(拉钩生产公司)会派技术人员到医院,询问医生的使用情况,以及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也是我前面提到的“专家精神”。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停的为各种“德国创造”而感概。良好的学习环境德国因为实行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制,加上大学期间在校时间较长,所以一个德国医生的成长需要很长时间,高年资医生对待年轻医生均能认真的指导,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德国医生的流动择业比国内更为容易,年轻医生在医院学习4年后,可能会去别的医院,但不管在哪里,他们都能享受最好的学习环境,正是这种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和高年资医师不嫌麻烦的教学态度,提升了德国整体的医疗水平,如果说德国已经跨越了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桎梏,那他们的教育方式则更值得我们审视,学习。我作为客座医生(Hospitant)在约瑟夫基金会兄弟医院学习,
本文标题:德国学习-医生更要恪守工匠精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9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