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顶碗少年》说课稿课件
说课人:赵洁说课流程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文章。这组课文的主题是感悟生活。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本篇的特点(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一、潜心研究说教材说教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编写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地位和作用: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描写人物的文章,读起来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课文层次清晰,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内容比较好把握,但关键是要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进而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理解“不失风度”、“惊心动魄”等词语在句子中的运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3.透过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我努力去转换自己的角色,从最早的“一言堂式”逐渐地转换为课堂的组织者,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注重去探究文本,不被教材所局限,提倡大胆表达,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我看来学生对于文本的感悟,到最后的表达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再从他们的真情出发,结合文本,这样孩子们对于文本的印象也就更深了。课堂中对于文本探究式的讨论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通过对问题的难易之分,让他们分别对问题讨论,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后进生们也很快地融入了课堂中,这对于后进生也是一种激励。本节课的学习通过扣词、自读、自悟、想象等形式展开学习。二、关注发展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读悟结合、精读点拨说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本课拟一课时教完,全文教学分以下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检查预习情况(一)本课的生字新词。(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对课前安排的预习情况的检查,既能督促学生认真预习新知识,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使学生能过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一、初读感知,疏理文脉——自读交流文章内容1、首先让学生自读文章,按照少年表演成功与否用语句完成下面三处表格(引导学生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去体会。)第一次表演描写顶碗过程的词句。描写少年神态动作的词句。描写观众的词句。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台上却没有慌乱。顶碗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第二次表演描写顶碗过程的词句。描写少年神态动作的词句。描写观众的词句。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第三次表演描写顶碗过程的词句。描写观众的词句。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场子时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全场想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根据表格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疏理文脉。然后问学生从表格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坚持就是胜利,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因为新课标中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品读,感悟哲理(二)学生自由谈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3、学生可能会有其它答案,让他们自由谈。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三)感悟哲理。1、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感悟哲理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课堂检测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以及检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拓展提升第三次表演作者花的笔墨最少,是本文的一个空白,所以观众和少年的内心就值得我们去推敲要主要体现老者的作用,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语言训练总结全文教师总结:课文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让我们体会到:人总会遇到困难、挫折的,要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失败乃成功之母。(板书:“失败乃成功之母”)。1.你在生活中有无这样的经历?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怎样面对类似的事情?作业:联系实际,感悟哲理并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我的理念是把最大的自由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从教材中去发挥,结合自己的真实生活,最后又回到教材,这种“浅入深出”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也是受益无穷。教学过程小结:4*顶碗少年镇定、充满信心(失败)沮丧、信心顿失(再失败)镇定、充满信心(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板书一目了然,紧抓课文重点,更好地体现了少年由失败到成功的这一过程,对于情感目标的体现很清楚。
本文标题:《顶碗少年》说课稿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9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