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结构调整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
83经济结构调整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摘摘摘摘要:要:要:要:本文中主要利用OECD及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与投入产出表,对我国与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变化过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表明我国服务业的提升主要不是由技术的内在推动,更多依赖于需求的缓慢变化。特别是在我国消费需求难以提升的情况下,服务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同时也指出了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积极的变化,特别是商务服务相关的服务业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这些变化在表现出经济与金融联系深化的同时,也可能预示中国服务业一个大的发展的开始。此外,我国服务业在生产率与就业潜力上存在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成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84一、引言当前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失业显著增加。在这种背景下,服务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代服务业的兴起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伴随着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从早期的农业经济,到以工业与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直至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以服务业在经济中占有最高的份额。在美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占到70%左右。伴随着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电信以及软件开发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一个全新格局的信息经济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服务业与生产之间关系的看法,服务业的发展似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发展程度的标志。同时,考虑到服务业往往需要较多的劳动投入,服务业的发展必将能够更好解决我国剩余劳动转移,以及当前的失业问题,并扩大内需。在这样的认识下,人们自然关注于服务业,希望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服务业的作用,实现中国经济短期内走出困境和长期的发展。本文中主要利用OECD及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与投入产出表,对我国与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变化过程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投入结构与产出使用结构变化的分析,反映技术的变化及其性质,并从产业联系的角度分析不同类型服务业如何随整体经济发展而变化,分析不同类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需求影响的分析把供给与需求的分析联系起来,对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和机制给以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路径。二、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变化1、关于服务业的分类与数据的说明本文选取美国、日本与德国,以这三国为代表,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变化情况。分析所利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OECD的产业结构分析数据库(STAN,STANIndustryStructuralAnalysis)和投入产出表。中国的数据则来自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与《投入产出表》。85STAN的产业分类是基于联合国第三版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Rev.3),而OECD各国投入产出表的产业分类也是基于同样的标准。在STAN的产业分类中整个服务业被分为两个大类:第一类从部门50-74称为商务部门服务业(BusinessSectorServices),具体包括的门类有:(1)批发和零售贸易(Wholesaleandretailtrade;repairofmotorvehicles,motocyclesandpersonalandhouseholdgoods),(2)住宿与餐饮(Hotelsandrestaurants),(3)运输仓储与通信(Transport,storageandcommunications),(4)金融中介(Financialintermediation),(5)房地产、租赁和企业服务(Realestate,rentingandbusinessactivities)。第二类从75-99大类称为社会与个人服务业(CommunitySocialandPersonalServices),具体包括的门类有:(1)公共管理(Publicadministrationanddefence;compulsorysocialsecurity),(2)教育(Education),(3)健康与社会工作(Healthandsocialwork),(4)其他社会与个人服务(Othercommunity,socialandpersonalserviceactivities),(5)住户雇佣服务(Privatehouseholdswithemployedpersons),(6)域外组织与机构(Extra-territorialorganizationsandbodies)。对于第一个分类的与企业相关的服务业,还有一个狭义的界定,只是指其中的72-74大类的三个部门,即计算机及相关服务业(computerandrelatedservices)、研发(researchanddevelopment)和其他企业服务业(otherbusinessservices)。把这些部门独立出来,是因为这些部门的迅速发展是西方国家服务业兴起的重要特征。总的来看,上述关于商务部门服务业与社会与个人服务业分类的内在标准还是对不同服务业背后的驱动力量做出区分,看是由市场力量驱动,还是由国家和社会力量驱动。我国产业分类中,关于第三产业或服务业的划分包括15个门类:(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1-59),(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0-62),(3)批发和零售业(63-65),(4)住宿和餐饮业(66-67),(5)金融业(68-71),(6)房地产业(72),(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3-74),(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75-78),(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9-81),(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2-83),(11)教育(84),(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85-87),(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8-92),(14)公86共管理和社会组织(93-97),(15)国际组织。上述部门分类与国际分类基本保持了统一,但是我国的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分类,包括统计数据中的分类,不同年份之间存在差异,难以准确按企业相关的服务业与社会个人服务业进行分类。特别是大部分年份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代表现代服务业的部门没有独立出来。我们的处理是对整个服务业作为一个部门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在分析服务业内部结构时,按我国投入产出表原有分类进行分析。此外,我们也采用了OECD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库中所提供的中国1995、1997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这些表形式上保持了与OECD表部门分类的一致,但因为仍然以中国国家统计局编制的表为基础,部门口径不统一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尽管如此,这些表多少也为国内国际比较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基础。此外值得指出的一点是,我国投入产出无论是OECD表还是国家统计局表,都是产品乘产品表,而我们用以比较分析的OECD的美国、日本和德国表都是产业乘产业表,也就是说我国的表是纯部门表,而所用的国外表是混合部门表。这一差异显然会对比较带来偏差。但是,也有一个好处,中国服务业相比较国外的服务业可能更多是包含在其他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中,而纯部门表能够把这些服务业分离出来归入到独立的服务业中。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投入产出表作为纯部门表更能满足我们对服务业分析的需要,同时在国际比较中可能恰恰更接近实际。2、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发展与结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长期来在制造业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服务业在产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且远远大于制造业,从经济份额上看成为经济中占绝对主导的产业。到2003年美国、日本、德国制造业的比重为14%、20%和22%,而服务业的比重则分别为77%、69%与70%。8700.10.20.30.40.50.60.70.80.9制造业比重服务业比重企业服务业比重制造业比重服务业比重企业服务业比重制造业比重服务业比重企业服务业比重USAJPNGermany198019912003图1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产业结构变化数据来源:OECDSTAN数据库在服务业的类型上,服务业比重的提高主要是由商务部门服务业的提高所带来。社会与个人服务业的比重总体上保持稳定,且在整个服务业中占有的份额较小。在1980-2003年间,美国的社会与个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始终保持在21-25%之间,日本则是在17-22%之间,德国1991-2003年间维持在20-22%之间。从细分的服务业部门结构可以看出,以2003年产业增加值份额为例,美、德、日服务业中商务部门服务业(Businesssectorservices)占到50%左右。特别是其中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和企业服务(Finance,Insurance,RealEstateAndBusinessServices)部门增加值的比重在30%左右。日本各行业所占比例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仓储业电信业金融、房地产社会与个人服务业采掘业农业日本各行业所占比例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仓储业电信业金融、房地产社会与个人服务业采掘业农业美国各行业所占比例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仓储业电信业金融、房地产社会与个人服务业建筑业采掘业农业图22003年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产业结构数据来源:OECDSTAN数据库为分析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兴起的原因和规律,我们首先收集了二次大战后美国和日本从1951-1985年期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情况,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一些看法:(1)、西方国家服务业实际上在二次大战前就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二次88大战后服务业进入了持续增长的一个新的阶段,其在经济中份额的提升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从1951年到1985年美国服务业45.2%上升为57.5%,而日本则从42.1%上升到56.8%。(2)美国在1951-1955期间服务业与制造业份额变化不大,1955-1960期间则服务业份额增长明显,从具体服务业类型的数据中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增长主要是金融保险业的增长带来的。1960-65期间,产业结构渐趋稳定,制造业与服务业份额都没有太大的变化。美国从60年代中期后进入服务业持续增长阶段,与此对应的则是制造业份额的急剧下降,这期间能够看到石油危机对制造业带来的影响。6.84.53.83.12.63.12.21.82.52.41.91.51.42.13.32.51.61.92.22.12.02.32.22.64.54.54.44.74.84.64.74.427.927.725.325.722.720.620.017.545.246.749.249.451.152.25457.50%20%40%60%80%100%1951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servicesManufacturingConstructionUtilitiesMiningAgriculture,forestry,fishing,andhunting图3美国各产业增加值份额变化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3)日本的情况则相反,从1951至1955经历了制造业的下降和服务业的上升,而1955-1960期间则正好经历了反向的变化,这种反向变化的原因更大程度上是由日本制造业50年代下半期以来的发展所带来的,制造业份额的持续扩张过程甚至一直到70年代。很明显,70年代后受石油危机影响,日本制造业份额显著下降,同时服务业份额则相应上升。8920.518.113.59.76.25.43.63.03.21.11.61.10.80.50.50.41.42.02.62.72.42.22.83.53.84.76.27.17.99.49.26.829.024.833.531.833.927.827.829.542.149.342.647.648.854.756.156.80%10%20%30%40%50%60%70%80%90%100%1951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servicesManufacturingConstructionElectri
本文标题:经济结构调整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9807 .html